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熙中期,清朝的社会秩序趋于稳定,政权得以巩固,但吏治腐败问题却日益严重,于是整顿吏治提上议事日程。在此背景下,康熙帝下令重开风闻言事,言官受到鼓励,一些大案、要案得以揭发,这对康熙中后期的吏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康熙六年七月初七日(1667年8月25日),康熙帝举行亲政大典,并颁布亲政诏书。康熙帝八岁登基,因其年幼,政务由顺治帝指定的四位辅政大臣代为处理,皇帝并无实权。四辅臣中,鳌拜为人跋扈,擅权自重,邀结党羽,严重威胁了皇帝的尊严与权力。为了笼络其他辅政大臣,形成足以与鳌拜对抗的政治实力,康熙帝在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主持下,于康熙四年九月初十日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后,并册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为妃,通过联姻获得了两家的支持。康熙六年正月,首辅索尼依顺治帝十四岁亲政之例,恭请皇帝  相似文献   

3.
《五岳真形图》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河北道士王石渠进献康熙帝寿庆之礼,图长272.6cm,宽68.8cm,额书篆字"寿齐山岳". 王石渠(亦作王士衢),字元济,直隶保阳(今保定清苑县)人.在唐县清虚山(又名葛洪山)后暖谷修道,据传道术高超.康熙五十九年曾觐见康熙帝,得礼遇甚隆,赐封"清虚真人"名号及紫衣、印信.  相似文献   

4.
康熙拒绝补药 康熙皇帝活了六十九岁,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位长寿的皇帝了.与历史上那些希冀长生不老,而进食补药的皇帝不同的是,康熙皇帝从不迷信什么补药,五十七岁那年,有人看到他的胡须斑白,便进呈乌须的补药请他服用.康熙笑了笑,拒绝了.说自古以来有几个白胡子的皇帝,我如果胡须全白,岂不是万世美谈.他不仅自己从不服用补药,而且对那些希望靠吃补药治病或健身的人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5.
八千麻袋"大内档案"流失记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险遭销毁 所谓大内,指的是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大内档案"便是指清政府于康熙九年(1670年)起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内的档案,所以也称为"内阁档案".这些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进呈并经皇帝批阅过的奏章、朱谕;皇帝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会典、历科殿试的卷子等等.  相似文献   

6.
正一般认为,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用于君臣之间秘密沟通的文书——奏折开始使用,"它的确立不像某个衙门的设置,似乎是无形,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一般衙门的兴废,他涉及到君臣间权力的分配、皇帝政令的实行,是官僚政治的重大变化"a。康熙帝与具奏人进行一对一沟通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内外诸臣的密奏,收"明目达聪"之效;二是利用密奏这一形式,使"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各加警惧修省"b。康熙朝的奏折以大臣汇报各地情况为主,主要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对强化皇权有益,对政务的直接作用有限。雍正帝则不甘心作一个单纯的信息接  相似文献   

7.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最深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通过经筵日讲的形式,系统地学习和接受儒家思想理论,推动治国理念和康熙朝文化的发展。本文以《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为主,对照《康熙起居注》、《圣祖仁皇帝实录》、《乾隆朝上谕档》及其他文献记载,推定康熙朝经筵次数应是60次,并对其具体日期、具体内容逐一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南书房是清朝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的侍值之所.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命儒臣人值南书房,自此南书房设立.南书房作为一个内廷的非正式机构,但却具有相应的文化职能和政治职能.在清前期,尤其是康熙朝,南书房在清朝政治制度建设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有关南书房的研究,逐步为学者所重视,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和不足.关于南书房最后存在的时间,学界存在多种观点,本人不揣浅陋,对此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国荣 《出版参考》2005,(23):31-32
"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已经直接威胁着"盛世"的存亡.于是,惩治腐败、整顿官场风气的重担就落在了雍正的肩上.  相似文献   

10.
魏特 《全国新书目》2008,(18):16-17
康熙年间,那些"老老外"们来华,他们以其特殊的身份,走进了神秘的紫禁城,他们教皇帝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用西药为皇帝治病……他们时时进入康熙皇帝内廷,和皇帝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在日常的书信、日记、给自己国家皇帝的奏折中记下了康熙皇帝的种种大事小事。《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为我们全面了解真实鲜活的康熙大帝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11.
康熙帝以前,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一直为历代大一统中央王朝所采用,长达1900余年。康熙帝初期仍实行了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但在其后期,康熙帝向朝臣与皇子宣布了长篇而谕,这是实施秘密建储制度的开端。雍正帝总结了父亲秘密建储制度的经  相似文献   

12.
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康熙的军事谋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招抚政策。平叛伊始,康熙就确定了"剿抚并用"的基本策略,在军事征剿的同时,康熙帝大力推行招抚政策。这一策略在瓦解叛军,最终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珍 《历史档案》2017,(2):94-100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发生噶礼、张伯行互参案,康熙帝起初力图调和矛盾,保全二人,但其后又突然做出"保张弃噶"决定,这一转变当与再次废黜皇太子允礽有关。噶礼的罪名为谋毒其母,然而档案文献证实,噶礼被赐死的真正原因是"偷养"了废太子允礽表弟干太,卷入康熙帝与皇太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作为清朝的一位圣明之君主,康熙帝对清朝繁荣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保国必先安民"的战略与民本思想"、惩贪奖廉"的吏治思想"、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的大一统思想,是康熙时期制定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国家政策方面,康熙注重缓和满汉民族关系,推进地方行政区划与旗制改革,构建朝廷和藩国之间的国家关系格局,奉行开放兼容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5.
康熙帝极为注重自身尚武精神的培养与发扬,并且开创了皇子教育的"家法"制,着重强化对皇子们骑射武功的教育,尤其是尚武精神的培养。本文就以康熙教子来浅窥清皇室对尚武精神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6.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除敖拜,平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并在中国历史上开一代盛世。而他的孝道同样也为人赞颂:“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写与法国路易十四的信中所说。《康熙起居注》中也有这样一段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  相似文献   

17.
奏折也称"奏贴"、"折子"、"小折"等.最初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陈事务的一种机密文书.奏折一词最早见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上谕,但作为臣僚上奏的机密文书,则使用于康熙年间.当时,拥有这种密奏特权的只限于少数亲信官员,例如江宁巡抚宋荦在康熙四十二年以前,所有密奏只能通过品秩比他低得多的李煦转奏.  相似文献   

18.
<正>畅春园作为康熙帝的御园,承担着避喧听政、颐养天年和避暑赏景的主要功能,更是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及中外关系的重要场所。[1]康熙五十九年(1720)岁末俄国伊兹玛伊洛夫使团抵京,康熙帝前后六次在畅春园内接见该使团,给予使臣及其成员前所未有的优待。作为亲历者,使团医生约翰·贝尔记述了该使团来华的沿途见闻及在北京的觐见经过,  相似文献   

19.
"档案解密"和"档案开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分秘密的种类入手,分析了社会大众对不同秘密的知情权,在此基础上,区分了"档案解密"和"档案开放"的不同含义,并对现行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南巡,目睹下河地区百姓田庐俱淹的凄惨情形,决心治理下河地区河务。然,选用治河官员的标准却是尚德次能,以致治理方案的选用受到影响,导致"三无方案"被启用,严重影响到下河地区河工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