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  相似文献   

2.
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3.
墨子认为"尚同"是政本之道.墨子主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构成"尚同"的政治次序,以"治法"保障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行,以"天志"作为"尚同"的最高原则,以义利相兼为"尚同"的实质.然而,墨子的主张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在中国并未像儒家、道家那样影响深远.但它同西方的世界主义、自然法、功利主义等主张有诸多相同之处.对我们今天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等关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类是墨子逻辑学最重要的一个逻辑范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墨子逻辑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墨子的逻辑学是以它为核心展开的。研究类概念的形成和墨家逻辑思想中类概念的发展直接关系着逻辑科学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兼爱理想贯穿墨子学说。墨子提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原则来正确处理群己人我关系,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修养,这于现代道德建设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墨子在道德评价中所采取的志功合一的标准也是值得借鉴的。墨子兼爱不仅是一种理论理想,更注重践行,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行为准则和"自苦为义"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31日至2004年9月2日,由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墨子研究会和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政府联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大陆6个国家地区80多位学者参加的"墨子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召开.此次会议主要有三大主题:一、逻辑、宗教与科学;二、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三、里籍、生平与版本.会间与会代表考察参观了相家沟墨子故里、墨子庙、墨子染织坊、墨子著经阁等墨子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7.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是一个博学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融汇了先秦多家思想,其中就包括墨子的思想。文章从墨子"尚同"和"非乐"思想对韩非的影响探讨了二者之间通常被研究者忽略的承启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对墨子的接受。  相似文献   

8.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首创者。他不仅提出“以名举实”的认识论,“天有意志”的鬼神观,“兼相爱”、“交相利”和“尚贤”、“尚同”的政治学说,而且在科技教育方面注重实效、突出创新、采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原理,在几何学、力学、光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是荀子对墨子思想的批评与反省,而重点则集中于"差等"与"兼爱"方面。墨子的兼爱并非不讲差等;同时,墨子兼爱所表现的"平等"也并非是一确定的理论主张。荀子以差等反对墨子兼爱之僈差等的真正用意在于墨子兼爱理论之"节用""非乐"等主张所蕴含的君臣上下在禄用享受上同劳作、共苦极的观念将导致社会治理不能落实,政治领导成为不可能,此正荀子批评墨子"不足以容辨异,悬君臣""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之密义与了义。  相似文献   

10.
“墨子”号     
<正>"墨子"号是中国研发,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进行天地链路,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的"绳墨"工具,与墨子之姓的来源及其学说的构建有着密切关系。墨子出生于木工之家,通过对于绳墨的使用而体悟出规矩绳墨之"器"所蕴含"揣人间曲直"之"道",以之作为他救世哲学的出发点而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姓当是墨子出于对绳墨之道的推崇,在当时百工阶层以技为氏的背景下自以墨为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为了解除学生的疑惑,或使帝王接受自己的主张,往往想尽各种办法,运用比喻、类比、寓言、举例等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使对方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观点。一次,墨子的学生子禽问墨子:"老师,您说一个人,是话说多了好?还是少了好?"墨子想了想,回答说:"池塘的青蛙日夜不停地呜叫,可有谁去理会呢?雄鸡在天亮时只叫一两声,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听了墨子的回答,子禽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墨子巧妙地以青蛙比喻"话说多的人",以雄鸡比喻"话说少的人",然后将两者作对比,说明了"话不在多而在精"的深刻道理,既形象又生动,让人很容易理解和领悟。  相似文献   

13.
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先秦思想史上重要的学术公案。学者大多注意到了儒墨相互否定与排拒的一面,但对在批评中接受对方的另一面则关注较少。事实上,墨子学于儒家,所以"非儒"才能切中要害。墨子若学儒不深,则其非儒则无力,影响也难以超越儒家。孟子的"辟墨"更是如此。他要首先深入墨家思想,然后才能作出深刻的批判。他接受了墨家的天的至善性,把天与人贯通起来,否定了其外在的宗教意义;他批评墨子的兼爱是"无父",指出其实质是把亲人当路人,击中了墨家兼爱思想的要害,大大丰富了仁爱思想的内涵;他在对抗墨子的"非乐"思想中,大力倡导"与民同乐",使"乐"成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他在批判墨子"非命"思想的同时,以"浩然之气"的大丈夫风范,积极倡行儒家学说,并以"与时俱变"的姿态超越了墨子。孟子的辟墨表现出否定和接受、排拒和融合、对抗和超越相统一的特征。结果,墨学精华尽入于儒;此后,墨家再无反击之力。  相似文献   

14.
"和"是墨子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是墨子主张的终极诉求。以"兼爱"立论的道德教育是"非攻"致"和"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径,但无差别却脱离自爱的"兼爱"要求、诉诸外力而不反求诸己的"明鬼"观念、以利释义的"志功合一"理论所蕴含的内悖,决定了墨子"和"继缺"同"的思想只能是空想。  相似文献   

15.
创新职教文化植入墨子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先贤墨子的思想光彻华夏大地。沧海桑田,世异时移,学校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开创了职业学校传承墨子文脉的先河。党委书记、校长沈应来认为,墨子是我国历史上最具科学和实践精神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一位渊博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墨子认为"义"犹利也,道德原则和功利原则应该一致,基于此点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墨子又提倡"节用",对统治阶级提出了要求,认为他们应该为了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强本节用"。在这里,"兼爱"和"节用"都体现了墨子思想中丰富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武丹丹 《文教资料》2011,(30):28-29
作者以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对《墨子》中双声通假字的音义关系做了初步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整理出12组双声通假字,并将其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详细列出。从而使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8.
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刘扬 《文教资料》2013,(12):69-70,83
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这其中的大部分主张不仅对当时社会及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创建优秀的大学文化具有借鉴价值。由墨子思想中汲取智慧以创建平等兼爱、实践求知、缜思善辩的大学文化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科学务实的精神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墨子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其一注重考据,即致力于对墨家文本作进一步的考订。其二是以西学为准绳把精力用在对墨子的科学和逻辑思想的挖掘,想以此扭转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的劣势。第三是开自梁启超的革命精神传承系,十分注重对墨子平民革命特点的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