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现形式,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重视省域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既要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分析,更要深入把握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找出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正确路径和方法,从而为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现代市场发展的重要要素,同所有经济要素一样,既可以进行测度评价,也可以进行预测分析.当前,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虽然是一个国内外研究者涉足甚少的领域,但它为中国的经济预测研究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着重从评价与预测的研究方法角度入手,分析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预测方法,并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和预测的效果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聚类分析视角的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类分析是研究事物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本文通过建立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2005和2006两年的数据,利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份近两年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聚类评价.通过对聚类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了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内在规律,以期加强对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我国省域研究教育竞争力区域结构和内部协调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力不高,区域聚集化现象明显;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发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特征,且具有不对称性;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发展可分为发达协调型、发达失调型、中等发达协调型、中等发达失调型、落后弱协调型、落后失调型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进行了统计、排名和分级,并对相关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天津、陕西、湖北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优势显著;十一五"期间各省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层次逐步向高层次集中,地区差异逐步减小;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直接影响因素,且相关性不断增强,间接因素对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的影响总体减弱。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建立县域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68个县域16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并根据提取出来的四个主成分因子的得分对县域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进而获得了黑龙江省68个县域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各个主因子得分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在剖析差异形成原因基础上提出提升各类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入研究我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的表现和关键驱动要素,有利于深化认识工业化进程中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促进我国各省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本文在分析环境竞争力内涵和影响要素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动因模型总结归纳了影响省域环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基于数据分析和模型估计结果找出了省域环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因素,并据此简要概括了提升省域环境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规模、教育经费、基础设施、师资实力和科研实力五个方面构建省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进行测度、排序和分类。在探究区域差异主要影响因子基础上,提出提升不同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技术进步对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出发,结合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相关评价指标,运用Solow改进的C-D生产函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我国服务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探讨技术进步在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以技术进步为驱动力,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和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
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具有对本省域内的高等教育进行形势研判、态势预测、问题诊断、动态预警与对策调控的功能。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的核心;综合系统评价是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的基本要求;将整体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现实状态评判与未来发展导向相结合、问题诊断与预警调控相结合是评价的基本原则。在评价技术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进行指标跟踪与动态监测、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根据23项涵盖区域的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基础、人力资源吸引力、投入产出、可持续发展环境状况等统计指标,运用熵权法构建出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由此分析四川省城市群在规模结构、层级结构、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多极化"协调发展省域经济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SARS疫情作为一个突发事件 ,给了我们 ,特别是饭店业一个惨痛的教训。本文对我国饭店业在SARS期间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我国饭店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包括建立危机管理体系 ,提高饭店行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健全社会失业保障系统 ,维护饭店和员工利益 ;规范市场秩序 ,避免恶性竞争 ;扶持饭店协会的成长 ,持续稳定地发展饭店业 ;形成地理分布网络化 ,提高饭店集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组合赋权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011年农业竞争力的四大要素11项指标数据,对我国27个省、自治区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基于组合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之后对各省利用模糊C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此来评判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结果表明:组合赋权法更具有科学性,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和农业生产要素条件所占权重更大;各省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各省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各类省份的农业竞争力四大要素各有优劣,都有提升空间。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的一些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整体推进省域大学特色发展,是提升省域综合竞争力、解决当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诸多问题、推进大学个体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一定时期省级行政区划内以推进不同层次类别大学特色发展为目标的长远规划和宏观谋划,高等教育战略管理理论为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思想、管理手段和完整的管理程序模式.整体推进省域大学特色发展的政策要点,包括充分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构建大学特色的承载主体、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有利于大学特色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利用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系数)和产出规模系数三个指标,对淮安市及江苏省其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得出包括淮安市在内的整个苏北地区在江苏省域处于劣势地位;采用多因子主成分分析法对具体行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淮安市具体行业竞争力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整体水平较差、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未能充分体现、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成长不足、部分资源密集型和高污染型产业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规模、结构、速度及效率、民生及基础竞争力5个方面选取40项指标构建了绵阳市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2013年绵阳市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在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涪城区具有绝对优势,江油市、游仙区具有显著优势,安州区具有相对优势,三台县、梓潼县处于中间层次,盐亭县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平武县、北川县则处于最弱势地位;2综合竞争力在县域间的差距十分显著,居于首位的涪城区与其他县域间的差距悬殊,具有优势的4县域之间的差距大,其余5县域之间的差距相对小;3各县域在各类竞争力上优劣共存,在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和民生竞争力方面的差距较大,而在速度及效率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上的差距相对较小;4发展速度和结构方面的问题是绵阳市各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普遍性的重要问题。基于分析评价结果,尝试提出了提升绵阳市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5年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并运用ArcGIS可视化及HotSpot Analysis空间分析模块,从空间和关联性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各片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部低、东部高,且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22个有关高等教育发展实力的量化指标,从省域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及速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全国省域高等教育强弱状况,并对31个省域高等教育的实力做出排序和分类.结果显示,处于高等教育强省地位的前三名依次是北京、上海、江苏,其中北京处于超级强势地位;而高等教育实力最弱的三个省份依次是贵州、甘肃、青海.高等教育实力省域分布呈严重不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客观评价和比较分析中国省域自主创新能力,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理想解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并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差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20.
工业作为经济的主导,对区域发展具有种子和杠杆效用。研究以我国省域为对象,选取全面反映工业竞争力的18项指标,以2008~2013年为研究时间截面,结合SPSS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GIS手段对31省份进行工业竞争力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省域整体工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第二,工业竞争力梯度差异明显;第三,地带性差异较为突出,尤其是长江、珠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第四,工业落后省份职能转变,工业集群式发展。同时,从环渤海到浙江省形成的“<”形区域工业集群成为我国工业增长极,其他地区(如东北三省、山西省)的工业竞争力呈现好转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