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5,(2):52-54
环境刑法发挥作用是以环境行政行为为前提条件的。但是当环境行政机关未能切实履行或者不正当履行其职责时就会出现环境行政法与环境刑法之间的衔接不畅,从而阻塞了环境刑法作为环境行政法保障法的应有作用。分析环境行政机关管理失效的原因,进而找到环境行政机关与司法部门法律衔接方面存在的障碍并剖析这种衔接障碍的原由,从而找出解决两者冲突的办法,为两者更好的发挥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环境刑法行政化研究的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刑法与行政法的重合和交叉的问题。因此,从行政刑法的角度研究环境刑法不但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行政法对环境刑法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将环境行政法的灵活性和细密性与环境刑法的稳定性和谦抑性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环境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3.
胡峻 《文教资料》2007,(1):210-211
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洋法系,在环境刑事刑法方面,有不同侧重角度和涉及程度的发展。大陆法系的代表德国的三个主要方面,即通过逐步加强专门环境刑事立法来严厉控制环境类犯罪、刑法的环境犯罪对行政法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保障性以及目前环境犯罪的主要类型;海洋法系的代表英美两国三个主要方面,即采取附属刑法来规定环境类犯罪、刑法的环境犯罪对行政法的附属性以及附属次要地位的刑法中的主要环境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4.
刑法与行政法二者之间的协调、衔接,对整个法律体系有序、完善、和谐至关重要.以精神卫生法为例论述刑法与行政法的协调、衔接关系,通过对二者协调、衔接关系的研究,以期使刑法与行政法更加协调、和谐,更好地服务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刑法是指规定行政犯罪及其行政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刑法具有刑法属性。从与行政法相衔接的角度考查,我国行政刑法存在问题有:行政法条款与行政刑法条款衔接不力,行政违法责任和行政犯罪责任的竞合缺乏系统规定,劳动教养制度急需改革及缺乏完善的保安处分制度。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协调行政法与行政刑法条款,完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竞合立法,在刑法典中专设“保安处分”一节并于该节中吸收劳动教养制度。  相似文献   

6.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海洋环境日益遭受严重污染破坏并造成巨大经济与生态损害的严峻形势,相关民事和行政性法律制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无法完全满足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基于有效惩治海洋环境犯罪的现实需要,切实履行相关的国际公约义务以及借鉴国际社会强化海洋环境刑法的有益经验,我国亟待加强海洋环境刑事法治。从立法层面看,我国应当完善相关行政法与刑法的顺畅衔接,还需要从完善罪名、明晰罪状以及提高该类罪的刑罚措施的效率等方面改进现行海洋环境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7.
环境刑法是惩治环境犯罪的重要工具。现行环境刑法主要存在着法律规定处于尴尬状态、刑法与环境法内容规定不足以及现有的刑法措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情况,实践中表现为刑法措施效果不强。与行政处罚不衔接等。文章在比较分析国外对环境刑法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对完善刑罚措施与行政处罚措施衔接规定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刑法介入与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环境公益诉讼具有重要的实体法效能,是切实保护环境法益、化解环境冲突、平衡生态利益的客观需要。刑法传统的人本利益中心主义在司法实践遇到了众多挑战,在犯罪构成要件及刑罚处罚、惩罪治罪方面未能为民族自治地方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有效支撑。环境法益入刑、增设环境危险犯与环境犯罪资格刑是当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环境刑事立法中的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对环境、财产造成了间接危害,或对公众生命与健康构成了威胁,并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之所以要在我国刑法中设立环境犯罪的危险犯,是因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立法价值,这三方面分别为:从环境刑法保护的客体特征为角度,从环境刑法的体系完善为角度,和从环境刑法的功能增强为角度。环境犯罪侵犯的客体因其重要性和不可恢复性需要设立危险犯进行特殊保护。设立环境危险犯还有助于对环境刑法中过失犯局限性之弥补。并且,对环境刑法的功能是一种极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行政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之一,与民法刑法不同的是,它是直接保障、规范和监督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直接涉及国家权力确定和行使的法律。同时由于行政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了行政关系的重要性。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关系,同时又着手实施宪法所规范的范围,推行宪法确定的各项基本国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滨州学院学报》2020,(5):79-87
污染环境犯罪较一般犯罪而言,社会危害性更大,辐射范围和区域更为广泛,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无形的危害,有预防性刑法介入早期干预、惩罚前置化的现实需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防控犯罪的目的采取合理的犯罪化是必要的,污染环境罪立法修改后呈现的治理早期化现象可以看作是预防性刑法下的部分展开。在反思预防性刑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污染环境罪的治理早期化现象,重新梳理并考察此二者间的逻辑关系。污染环境罪治理早期化的问题与困境一方面源于预防刑法本身,另一方面来自于当下立法技术,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可寻求刑法理论内部的刑法教义学、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刑法体系外部的行政法等其他部门法综合调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剽窃他人作品者仅仅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果单靠著作权法和相应的行政法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不可能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保护国家著作权管理制度。因此,剽窃他人作品,情节严重的,应将其纳入刑法的轨道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从1997年刑法设立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到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改为“污染环境罪”,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在不断的进行修正和补充,但是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却没有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仍然存在着理念和立法上的不足。因此,及时完善我国的环境刑法已经成为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从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结构、具体内容和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及从制度的功能发挥几个方面来看,现行的环境法律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制度存在问题就需要创新和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创新和完善的目的是实现环境法律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动态衔接、动态互补和共同发展,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环境权益,发展环境保护市场,防止污染转嫁,促进环境法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在认定发廊手淫服务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卖淫行为时存在较大争议,导致不同法院对此类案件作出有罪、无罪两种不同判决。学界对此问题同样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从同一法律概念在不同部门法的语境中可能存在不同含义,以及以社会危害性作为依据不具备衡量属性并且从刑法解释的一般理性的角度而言,提供手淫服务不应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卖淫行为。司法实践中对此存在认识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主体在认定此问题时分别采用了行政法思维模式与刑法思维模式。而由于两种思维模式在思维特征、适用范围以及逻辑线索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如果不加区分地适用就会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在对刑法问题进行思考和认定时应适用刑法思维而非行政法思维。  相似文献   

16.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设立十一年来的法律实施效果存在争议。以法律经济学的视角看,单一注重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入罪标准可能导致针对醉酒驾驶的法律制裁效果落入非帕累托改进区。破解有关争议的关键不在于法律制裁的严厉程度,而在于其系统性与合理性。醉驾入刑后,我国醉驾制裁体系至少出现了三个问题影响了其系统性与合理性,即严苛的“血液中酒精浓度值”醉驾测试方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刑法》的行刑衔接真空,以及醉驾制裁体系内生的隐性制裁打击失当。基于此,时机适当时宜修订关于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法条规定,构建更为科学的罪状标准;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在醉驾制裁方面的合理衔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瑞安模式”,尽快增设“前科消灭”制度,实现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真正微罪化。  相似文献   

17.
郭薇 《考试周刊》2007,(45):143-145
学术腐败现象在当今的学术界日益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规制的缺失,没有统一的学术行为规范,知识产权法力度过小,缺少必要的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涉及面过窄,几乎等同于无。要遏制学术腐败,加强法律的规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从立法角度探讨加强制裁学术腐败的可行性措施,行政法方面完善学术规范,强化学术惩戒制度;民法方面加强学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实施细则,加重法律责任;而在刑法方面引入学术犯罪概念,严厉制裁学术犯罪行为,从而寻求制约学术腐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比例原则具有限制国家公权力与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功能,其在刑法中的适用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比例原则虽缘于行政法,但在刑事领域中,其与刑事立法理念、刑罚思想、基本原则等具有“家族共通性”。一方面,通过衡量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合比例性,比例原则可缓和刑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完善刑法体系内部保障机制;另一方面,作为立法理念和限制自由裁量权的方式,比例原则可以“公设规范”和“方法论”形式实现在刑法中的普遍适用,对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前提出发,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涵义和框架。作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框架应是由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实体法和程序法相互配合而构成的统一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立法发达的国家在环境刑法的立法模式方面,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并借鉴这些国家在立法模式方面的优点,可以推动我国环境刑法在立法模式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