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快速呈现刺激分类范式,以西经经度数为材料进一步探讨数字加工中的SNARC效应.结果发现:(1)在西经经度数加工中左手对大数字反应更快,右手对小数字反应更快,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2)数字在人脑以空间表征的方式表征在心理数字线上.但其表征方向并非完全取决于数字的大小信息,还受制于特定数字携带的位置信息.人们会根据特定数字的具体信息在心理数字线上灵活地表征数字.  相似文献   

2.
采用Stroop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快速判断出现字母的颜色以考察字母的顺序信息能否被自动加工。结果发现:被试对I之前的字母用左手反应更快,I之后的字母用右手反应更快,在实验研究中出现了SNARC效应;在字母颜色分类任务中出现 SNARC 效应,说明字母的顺序信息可以得到自动加工。同时本实验为研究SNARC效应的加工机制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SNARC效应心理数字线假说,研究设计了三个实验探讨心理数字线表征激活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一通过奇偶判断任务对经典SNARC效应进行重复验证;实验二通过纸笔填充任务和视觉呈现对正向(从左到右)心理数字线进行激活,研究其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三则通过与实验二类似的方法探讨反向心理数字线激活对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激活和正向激活条件下出现了经典SNARC效应,但正向激活并没有促进SNARC效应;反向激活抑制了SNARC效应.说明数字线的表征激活会影响SNARC效应,心理数字线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Dehaene等人的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对呈现的数字或手势图片代表的数字快速分类.探讨了手势图片的SNARC效应及其与数字SNARC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1)手势图片的加工中存在SNARC效应,进一步说明SNARC效应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和普遍性.(2)手势图片比阿拉伯数字的加工难度更大、过程更复杂,但在两种材料的加工中都出现SNARC效应,结果支持了Vergut等人数字加工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新的顺序性符号在不同学习程度下的SNARC效应,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视觉呈现的方式,让被试对17个希腊字母进行学习,学习的程度分为“不熟练”和“熟练”两种。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方式下被试学习希腊字母在熟练和不熟练时都产生显著的SNARC效应,而且,前者比后者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新的顺序性符号在不同学习程度下的SNARC效应,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听觉呈现的方式,让被试对17个希腊字母进行学习,学习的程度分为"不熟练"和"熟练"两种.结果发现:在听觉呈现的条件下学习希腊字母,在不熟练程度下产生显著的SNARC效应,但在熟练程度下不能产生SNARC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言语信息激活对中文数字空间表征的影响,采用含有中文数字的汉语词(如"二胡")作为实验刺激,让被试对其中的中文数字分别做奇偶判断和大小判断.实验结果发现:(1)在奇偶判断任务下,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没有产生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2)在大小判断任务下,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产生了显著的SNARC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奇偶判断任务下,如果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中文数字不会进行空间表征,而在大小判断任务下,如果激活中文数字的言语信息,则不会对中文数字的空间表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Verguts的实验范式,以阿拉伯数字(1,2,8,9)和汉字数字(壹、贰、捌、玖)为刺激材料,实验任务为判断数字是否相同,考察个位数字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是否发生分离。结果发现:当刺激材料为阿拉伯数字(1,2,8,9)和汉字数字(壹、贰、捌、玖)时,不同数字组(e.g.1—贰,2—捌)出现距离效应,相同数字组(e.g.1—壹,2—贰)出现大小效应。表明数字大小效应和距离效应不都全是来源于心理数字线。  相似文献   

9.
研究应用EyelinkⅡ眼动仪,选取39名数学学优生和学困生为被试,采用Posner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线索实验范式,材料为1~9的阿拉伯数字(不包括5),以判断目标数字是否大于5为任务,考察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对数学优困生数字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数学学优生在数字比较任务中的行为反应时、凝视时间和眼跳距离均显著短于学困生;(2)内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数学优困生均表现出显著的数字距离效应,但内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学优生的数字距离效应显著,而学困生只有小数字距离效应显著,大数字距离效应不明显;(3)外源性有效线索提示条件下,数学优困生均表现出明显的数字距离效应,但外源性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只有学优生表现出明显的数字距离效应,而学困生的数字距离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下面的算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请你把字母换成数字,使算式成立。那么,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世界》2010,(11):50-50
下面这个乘法算式中,每个字母代表0~9的一个数字,而且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有趣的是,把乘积的首位数字移作末尾数字,就成为被乘数。BCDEFA×MABCDEF  相似文献   

12.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2):4+109
1、用于计量的数字在使用数字进行计量的场合,为达到醒目、易于辨识的效果,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示例1:-125.03 34.05%63%~68%1:500 97/108当数值伴随有计量单位时,如:长度、容积、面积、体积、质量、温度、经纬度、音量、频率等等,特别是当计量单位以字母表达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示例2:523.56km(523.56千米)346.87L(346.87升)5.34m2(5.34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以区域创新绩效为切入点,主要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从影响机制、非线性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三个方面探索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在实证层面,通过构建2013~2019年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数,针对理论层面的探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较东部和中部地区享受到了更大的数字经济红利;(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存在非线性递增效应;(4)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学习中,数字的读法看似简单,但在具体的场合其读法却千差万别,很多同学往往容易读错。现将一些常见数字的准确读法归纳如下: 一、“零”(0)的读法1.“零”(0)在一般情况下读zero[ziru]。2.“零”(0)读作字母O[u]。3.“零”(0)读作love,在读球赛(尤其是网球赛)比分时表示“零分”。例如:  相似文献   

15.
智力理论的新观点 --神经可塑性理论   Dennis(2002)研究表明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认知科学的一些研究表明:同种性质相联系的神经系统不能产生任何有意义的行为,如果通过一种适应机制去调整这种同质联结,那么计算机也能模拟人脑的许多加工现象.如在Nelson(1991)所做的研究中,最初神经网络没有差别的人工神经系统无法对呈现的一系列字母(每个字母有不同的形式)进行识别,但是人工神经系统通过主动调节神经网络的联结方式后,就能够对不同的字母进行正确反应.神经可塑性理论就是在人工神经系统的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动能。文章基于2014—2019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且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2)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更为显著。据此,山东省应加快数字经济建设,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右边的数学字谜非常有趣,英文意义上成立,同时每个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并且10个阿拉伯数字齐上阵. 这个字谜是由纽约的数学教师阿伦·威纳(Alan Wayne)提出的,最初发表于《美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数字为识记材料,来探究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广度及加工策略.研究结茱表明:(1)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广度在8-10之间;(2)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不存在性别差异;(3)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广度与智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4)大学生数字短时记忆的加工策略主要是复述策略和组块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你刊一九八一年第九期登载的《一道数学逻辑推理题》,作如下改动,逻辑性更严密,文字更简易。原题:(CRBSS+RBADS)/DANGER 上面加法中,每个字母表示一个不同的数字(这里应补上小于10的数)。已知B代表2,S代表3,求其他字母代表几?  相似文献   

20.
数字认知领域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人脑拥有空间-数字联结效应,即在人脑两侧顶叶中存在着一条从左到右的心理数字线(MNL)。本文从跨文化角度检验了这些实验结果,认为这些理论的依据并不充分。最后得出结论:MNL(即空间-数字联结)使用了以文化和历史为中介的较高等级的认知加工机制(如虚拟动作、概念映射和外部象征性的媒介),这需要从上到下的加工机制,并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