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各为心、肝、脾、肺、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意,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于内,胸廓为肺经之  相似文献   

2.
戚建海 《武当》2005,(2):13-13
太极易图者,宇宙之缩影,浑圆之象也。神明府中之渊微,炼丹术之精髓,行功火候之妙门。太极之初,恍惚之象,两极未生,阴阳难分,故日无极。无极之象数为(零),有极之象数为(一)。自无而有,天地人万物道同。无极动而太极生,太极动而天地互恋丝相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太极之阴阳两仪生。阳主动而阴守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静相间,昼夜分明,无始无终。  相似文献   

3.
佚名 《当代体育》2012,(7):76-77
青者,自然生机之象。水者,万物勃勃之征。青水者,自然万物生机勃勃之象征。所谓青青麦田,潺潺逝水。青水生于10年,适时南非杯赛战火未燃。为扬我国威,顺我国民,13员战将齐聚宋辽分立对峙之地,借天为旗,以地为场,自成一队,谓之青水。青水之锋,无坚不摧,所向披靡。青水之盾,坚不可摧,战无不胜。——青水前传  相似文献   

4.
“情贵淡,气贵和”是寿享95岁、被誉为现代“儒学大师”的梁漱溟先生的养生座右铭。此言内涵丰富,包含着深刻哲理。细心品味这一座右铭,全面领会其精髓,能给人许多启迪,对养生延年大有益处。“情贵淡”中的“情”,笔者认为是指人的欲望,梁老先生信奉的“情贵淡”,其核心内容就是淡泊名利,荣辱不惊。市场经济时代,在给国人带来施展才华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自然是有人得意,有人失意。若能常怀淡泊名利之心,则得意者必不会骄兵致败,而能常胜无失;则失意者必不会一蹶不振,而能愈挫愈奋。“气贵和”,即精神状态贵…  相似文献   

5.
冬天,万木凋零,很多树木都只剩下树干和树枝。此时的树木虽然少了一些生气,但却有几分简洁之美,更有—种倔强之意,也更容易让我们发现树形之美。  相似文献   

6.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值。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结构包含“意”与“象”两个维度,“意”借武术技术外在形态之“象”赋形,“象”以武术技术内在之“意”塑魂,“意”与“象”结合,营造了主客体交融,充满武术技术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味象体道”三个层面,其中,“观物取象”意指武术技术审美的“直观体悟”与“感物起兴”;“立象尽意”是指武术技术审美的“体物得神”与“感物动情”;“味象体道”则是武术技术审美的“象外之象”与“得意忘象”。同时,武术技术审美还有着“原型意象”和“超越性意象”两个层次,原型意象是一种本原性存在的意象,武术技术原型意象体现了集体无意识关联的武术技术文化品格;技术意境是意象的超越,武术技术审美只有深入到“境生象外”的技术意境方能真正感悟武术技术所追求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7.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在中国古代围棋文化中似乎已成共识。惟独剩下这一路,就各有说道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孔德 《武当》2014,(1):49-52
(接上期)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释解】天下最根本最伟大者莫过于道,天下最仁慈最具功用者莫过于德。然而道与德不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而是宇宙本来之物的一体二面。道包含着本原的信息、能量、物质和规律法则,德则是发挥信息、能量、物质和规律法则有益作用的过程行为。德从本体  相似文献   

9.
棋赛铭     
艺不在高,赛出水平。棋不在妙,只要能赢。既是比赛,全力争名。落子要慎重,行棋贵空灵。布局以正合,攻杀谋奇兵。务先求己敝,整棋形,有机会就下手,有实力就问鼎,体力须充沛,头脑要清醒,选手云:何惧之有?棋赛铭@妖刀  相似文献   

10.
郭德才 《武当》2003,(2):44-47
中国本土的道教,是一个重道贵生的宗教。道教历来重视养生延寿、修道成仙,追求不拘于俗、长生不老,其修炼宗旨是“法天贵真,静观天道”,并将自已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道家认为,人是宇宙自然之子,人的生命与宇宙自然为同一条母根,这一母根自始至终都在人体内保持着连带和遗传性,人与自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理是先天的,自然存在于客观事物中。论是后天的,是言,是用,是表达意的,但是往往言不达意。陈式太极拳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理学、取象(套路和内气)、用法、变化、通等。太极是宇宙的本源,太极拳之理就是天理,人生之理。  相似文献   

12.
一、《少林衣体真传》书名、内容与作者《少林衣钵真传》为手抄本,卷首有“咸丰五年岁在乙卯崂西斋”字样,由之看来应是咸丰时人抄录。该书有的抄本又名为《短打秘钥》,但由卷四有“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看来,该书可能最早应名为《罗汉行功短打》。《少林衣钵真传》共分四卷,卷一亦名为《少林衣钵真传》,为总论;卷二为《绘象罗汉短打变式》,均讲拳法;卷三为《绘象罗汉兵刃全式》,讲各式器械;卷四为《绘象罗汉行功全谱》,讲内功导引之“十八罗汉势”。《少林衣钵真传》中有类似于序的文章一篇,又有一“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  相似文献   

13.
(一)太极无极图、太极图(图1、2)无极为一无所有,太初浑穆之象。意为打拳上场,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自然下垂,身桩端正,两脚并立于同一横线上,脚尖微外撇,心中一无所有,一念无所思,为太极浑穆之象。太极生于无极,太极无有形声,但已蕴初兆。如硕果之极,生机在将动未动之时,待等生机充足,方破壳而出。此期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一到于分,清气上升为天[阳气],浊气下降为地(阴气)。但此时清气尚未上升,浊气尚未下降,故称此为太极。这里比喻打拳上场,手足尚未运动,而在端然恭立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  相似文献   

14.
申圆子 《武当》2005,(12):7-9
稀世秘传的元极拳源于华山“无极图”,系为古老的内家拳种,以“混沌虚空”为精义,采先天之气,调后天纯阳之精.返本还原,凝神返虚.而达无形无象境界。主张形骸操练不以形。“有形而破体,无形则居气”。  相似文献   

15.
二、以《周易》太极、气化论为基点,补生气之原,助升降出人《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说的太极,就是天地未形成前的浑沌状态,气、形、质浑为一体,清浊未分。后来由于太极运动产生阴阳二气,气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降为地。这一过程可以用太极图来表示。太极图高度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具有高深哲理和分析探索事物规律的模型。宋·朱熹说:“太极者,可以指夫天地万物之根也,合而言之,万物统一太极也;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也”(《周子全书·太极图说上》朱注)。他又说:“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那么,人有太极在哪里呢?”神阙穴肚脐部位便恰是人体太极之所在,对此,历代医家都有论述。如《难经·八难》曰:“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肾间动气如此重要,它究竟在哪里?《难经·六十六难》明确了这一问题,指明在肚脐下:“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肚脐为生气之原论,《类经附翼·大宝论》也有明论:“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是为气海,即命门也。所谓命门者,先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后天之生我者由此而栽也。夫生之门即死之户,所以人  相似文献   

16.
近读邮刊,在《新光邮票杂志》上已故集邮家张赓伯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国人之集邮,重罕贵而不重趣味。其实罕贵只有少数人能办得到,趣味则不论贫富均可得之。趣味并  相似文献   

17.
《象棋研究》2008,(3):F0003-F0003
本书以2007全国个人赛为素材、由特级大师王斌和中象写手马戈联袂打造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时效性于一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亍全国个人赛的动人风貌;形象直观地展示这一顶级赛事的不同层面。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8.
在道教(家)养生领域内,我们应该强调以下四个理念。一、养生须养德老子五千言,几乎通篇都在阐述德的作用与重要性。"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孰之";易曰"厚德载物";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寿";内经更是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离开了德,生命之器象则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道家贵生而生长,贵生的含义是"乐生、好善"(《太平经》),"乐生、好善"的思想,是道家、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之行     
应新加坡象棋总会之邀,四川象棋队一行三 人(成都棋院副院长蒋全胜、四川棋队队长李艾东 和笔者)于2004年12月10日抵达新加坡,参加 新加坡象棋总会成立七十周年庆典活动。 当日晚上,千禧楼内高朋满座,在新加坡教育 部政务部长曾士生先生和新加坡象棋总会长梁木 贵致辞后,象总第一副会长林关浩先生主持了别  相似文献   

20.
斯畅 《围棋天地》2006,(12):11-12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和,则成天下,深远五千年,纵贯九万里。和文化,心心相传,中华民族精贵的思想财富,穿越时空的矜守。”[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