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观察生活,力求写实现在的中学生作文大多脱离实际,词句生编硬套,往往废话连篇,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看一段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文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是在描写海上的晚霞,那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抓住了景色的本…  相似文献   

2.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中学生作文大多脱离实际,词句生编硬套,往往废话连篇,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看一段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文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是在描写海上的晚霞,那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刘香兰 《江西教育》2007,(12):15-15
一、走选生活,力求写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办,西方的天空,还色……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在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作者峻青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观日出     
习作内容:请你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习作指导:1.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千姿百态,即使是同样的月亮、云霞也各有不同,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特别注意抓住景物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具体描写,把景象  相似文献   

6.
    
拂拂生残晖,层层如裂绯。天风剪成片,疑作仙人衣。【赏 析】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晚霞的特点。诗的第1、2句,诗人对晚霞作了生动的描绘:那层层晚霞里射出金黄的余辉,就像红色锦缎一样美丽。这是直接描写。接着,诗的3、4两句想象奇特,采用拟人手法赞美晚霞无与伦比的艳丽。这里的想象是在前两句写实的基础上展开的,可是,想象要真实、合理。这首诗确实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诗歌大意】那层层绚丽的晚霞里射出金黄的余辉,晚霞犹如飘散的红色锦缎,听由天风裁剪成片,这大概是给仙女们做衣裳的吧。【…  相似文献   

7.
黄昏     
这首抒情短诗,形象地说明了"夕阳无限好"。夕阳好在哪里呢?你看,夕阳"烧红晚霞一片,点亮满天繁星。"晚霞多美!繁星多美!它们都是夕阳点燃起来的呀!晨光灿烂—晚霞绚明多彩—繁星赫然生辉,明丽接着明丽,光彩接着光彩,这多么美好啊!  相似文献   

8.
审题指南针:1.写以观察为主的记叙文,要写清自己是怎样观察的,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当时心情怎样,其中观察中的发现要详细描写。2.文章的叙述顺序一般可采用这样几种方式:空间为序,时间为序,观察的不同角度为序。3.描写事物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笔下的事物更形象。佳作展示台:当劳累了一天的太阳公公快要下山的时候,西边的天空被燃烧成一片火红的晚霞。开始,天空是深蓝色的,太阳  相似文献   

9.
左巧云 《新作文》2022,(2):65-67
[教学目标] 1.明确侧面描写的含义,感知侧面描写的作用.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原则. 3.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侧面描写来构思行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侧面描写进行构思写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艺术天子"宋徽宗组织了一场绘画比赛,画题为"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  相似文献   

10.
一技 "细节描写"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是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它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节描写一般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和场面、景物、环境描写等.  相似文献   

11.
晚霞     
夕阳、明月、繁星……曾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美丽的语言描写、赞美过它们,可我却被那变幻莫测的晚霞深深地吸引住了。傍晚,我爱站在凉台仰望天空。不一会儿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的范围慢慢扩大,一点、一点……顿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老王》一文时,许多同学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文中人物的命运、文章的主题等内容上,而忽略了作者为表现这些内容而采用的艺术形式.施耐庵在《水浒》描写人物运用到的"由远而近"这一技法.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在对"老王"这一人物的描写上,借鉴到《水浒》描写人物的方法,真可谓匠心独运. 概括地说,杨绛先生描写老王用了四种描写手法:第一,由远而近:第二,由模糊到清晰;第三,由面而点;第四,由冷而热.  相似文献   

13.
詹长青 《初中生》2007,(27):13-16
什么是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的某个细微处所作的描写就叫细节描写.老师平时的作文指导中强调的具体描写主要指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动作两个方面.语言细节如电影里的蒋介石,动辄就骂一句"娘希匹",这句口头禅便是语言细节,凸现了这位政治大人物在上海滩里熏染出来的痞子气和在关键时刻缺少沉着的狭隘气度.所谓动作细节描写,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进一步讲,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在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  相似文献   

15.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当中总结的气象谚语.那么,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  相似文献   

16.
雨和风     
以往傍晚最美的天空在西方,因为太阳落下去时会留下一片灿烂的晚霞.这天的傍晚天公很不作美,没有太阳和晚霞,却只看见一片灰色的乌云,它包裹着大地,霎时间,天暗了许多,仿佛要有倾盆大雨.  相似文献   

17.
石伟红 《辅导员》2013,(4):53-53
<正>作文时,写人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比如,《草地夜行》一课,写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战士们表现的舍己救人精神时,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18.
晚霞     
夕阳、明月、繁星都是美好的.有很多作家、诗人用美丽的语言来描绘它们.而我却被那变化多端、颜色绚丽的晚霞所吸引. 傍晚时,一道红霞出现在天边.红霞的范围在扩大,一秒、两秒、三秒……顿时染红了天空,这就是晚霞.  相似文献   

19.
作文时,写人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比如,《草地夜行》一课,写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战士们表现的舍己救人精神时,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20.
大凡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会用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多,能用景物描写的少;把景物描写用得简洁精炼、恰到好处的更是寥寥无几.《落花》这首歌词一咏三叹,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为它增添了不少光彩. 说到《落花》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仅有三处.但这三处景物描写,却是恰到好处且作用各异,我觉得可以为我们中学生写作以资借鉴. 《落花》的开头"花开的时候最珍贵花落了就枯萎错过了花期花怪谁花需要人安慰",运用了《诗鳓里借物起兴的手法.《诗经》里的《关雎》开篇先谈在河中小洲岛上和鸣的雎鸠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引出下文"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