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做父母多认为,自己所作所为还不全都是为了子女好。问题是,即使你的“话”百分之百正确,你也不能因此剥夺孩子自己选择作决定的学习机会。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由着他们自己选择作决定,还不乱套。而日常生活中不过都是一些细细碎碎琐事,处理“得当”最好,“不当”也难免,很难说跟孩子将来“长成什么个性”有什么必然联系。的确,表面看起来,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个父  相似文献   

2.
沟通是从“听”开始的,忽视了倾听,难有好的交流效果,也难达到教育目的。许多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整天对他们唠唠叨叨,说得太多。"我对他们没话好说。"-这是孩子对父母倾听行为不满。许多家长苦恼,自家的孩子总是把大人话当耳边风,说一百遍就像没说过一样。"我们讲的话,他根  相似文献   

3.
<正>【创作理念】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与他们的父母来说,挡在彼此之间最大的“绊脚石”就是不懂得倾听与沟通。对父母而言,他们在潜意识里依然用对待幼儿的方式对待孩子,扮演着“万能者”“指挥者”“保姆”“心理分析师”等角色,忽略了孩子在成长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心灵力量。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渴望独立却又害怕独立,他们羞于启齿心事,却又希望父母能如以前那般理解自己。亲子双方在发展中的不对等使得两者之间冲突不断,关系容易断裂。  相似文献   

4.
这一讲“准确表达”,主要是协助父母学会怎样和孩子说话,怎样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意思、愿望,使孩子能够即时知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蕴含的关爱和善意,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子女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人们往往不愿、或不习惯把自己内心的意思直接说出来,常常是含蓄的委婉的转个弯儿说出来。还有一些话,甚至不是用语言“说”出来,而是用眼睛、脸部表情、身体动作“做”出来。即使做子女的(特别是较大的孩子或内向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也常常如此。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能够倾听子女“说”了什么,尤  相似文献   

6.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把孩子比作美丽的花朵,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也有人把孩子比作一本“书”,一本很厚很厚的书,一本精彩纷呈的书。是呀,从婴儿到儿童,从少年到青年,父辈们一天一“页”,一年一“章”地阅读着……有人说:一个孩子一个样,各个孩子不一样。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潜能,不一样的需求……每个父母,都面对着这样一本各具风格的“书”。作为称职的父母,就必须读懂这本“书”。翻开第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雷·切普曼博士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把每个人内在情感需要的外在表现称为“爱的语言”,它是指人们用自己外在的言谈举止表达内在的情感需要和个性特征。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在情感需要,可以把他们划分成五种不同的“爱语”持有者,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爱语”表现来回应他的需要,用你的爱心充满孩子的“爱箱”。“爱语”之一“肯定言词”的孩子喜欢父母的赞扬和肯定,从中获得满足和动力,也从中学会赞扬和肯定他人。当我们把对孩子的认同、尊重和接纳通过语言真诚地表达出来时,孩子就可以获得自信心和自…  相似文献   

9.
你欣赏你的孩子吗?我问过不少家长,他们大多数“摇头”以答。也许你以为,这只是中国家长谦虚的习惯,不善在人前称赞自己孩子的优点。但笔者新近的一项研究令人震惊:据对杭州市4所小学500多名4—6年级学生调查。及对浙江省1000多封小学生信件分析,结果发现竟有80%学生为“父母不喜欢我”经常烦恼。一个4年级的小学生问:“为什么我小时候妈妈非常喜欢我,可我渐渐地长大了,妈妈也就越来越不喜  相似文献   

10.
父母习惯于教导孩子,而不善于引导孩子。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平时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同伴玩,和父母的交流也不多。这不仅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也与父母的性格特点、教养方式、成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接纳”,本文的意思是:尊重别人的个人价值,对于别人的问题表示亲切的关心。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接纳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接纳子女”能够有效地拉近你和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相似文献   

12.
当孩子随着成长一步步走向独立,他们会有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想法和小秘密。这些想法很多时候显得不那么成熟,有些甚至被传统观念视为禁区与洪水猛兽。作为父母,你能积极解读孩子的心声、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成长吗?  相似文献   

13.
赵凯 《家庭教育》2010,(7):62-65
曾经有人无奈地说:沟通,很难;与孩子沟通,更难;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难上加难。事实确实如此,在我们的身边,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付出了很多很多,然而父母的做法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常常被孩子指责是“烦人”。父母试图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遇到的往往是冷冰冰的拒绝。这是为什么?是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沟通的需要吗?不是。不断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别人的关怀,也最需要与别人沟通。  相似文献   

14.
对孩子表达同样的意思,父母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对孩子影响重大。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无论父母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们谈条件,达成妥协,父母所使用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孩子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15.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16.
亲子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亲子关系是一个人出生后遇到的第一种社会关系。在一个人可塑性、模仿性最强的年龄阶段,受到父母有意和无意的、连续、持久、反复的影响必然留下极为深刻的痕迹。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都常常为不良沟通而烦恼。为此,我们开此讲座,以帮助家长学会怎样与孩子良好沟通。  相似文献   

17.
有七成的孩子希望能与父母一起“上网冲浪”,却只有两成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北京东城区妇联一项针对1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网络盲”已经影响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肯定言辞”是父母以真诚、认同、尊重和接纳的态度,通过语言向孩子表达出内心的爱、赞扬和肯定。你所使用的“肯定言词”可以是伴随轻微身体动作的口语表达,也可以是含蓄而充满爱意的书面表达,你的真诚会使孩子感到被爱、激励和振奋,他从中可以获得终身的自尊和自信。那么,在一天里,你需要如何运用“肯定言词”来与孩子沟通呢?你的态度“肯定言辞”需要你有真诚、认同、尊重、接纳的态度和爱的情感,发自内心地说出和写出对孩子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并且抓住与孩子相处的每个时刻来表达,把这些态度和情感慢慢渗透到孩子的生命中,积…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在渐渐地长大,因为心理的成长和学业的压力,几乎没有和父母沟通的机会。两代人之间有着明显的代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开展了“知心家信”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时机与方法,养成主动与父母沟通的好习惯。刚开始写知心家信的时候,很多孩子把它当作是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剧情简介】进入初中后,蒋小贝与妈妈原本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受到来自学习成绩的冲击和考验。对女儿学业及未来的过分焦虑和担忧,影响了妈妈对女儿的“看见”,她看不见女儿的烦恼和需求,看不见她的努力和点滴进步,亲子关系逐渐疏离。与此同时,面对来自学业、亲子关系及朋友关系等多重压力,小贝也渐渐失去了“看见”的能力,看不见爱,看不见自己的优点,被“自卑”“自责”和“无助”困住,开始怀疑自己,不愿迎接挑战,与他人逐渐疏远。通过梦境中的“看见”,妈妈开始理解小贝的处境,小贝也开始思考如何突破困境。在父母、老师及朋友的共同帮助下,蒋小贝感受到了爱的力量,积极迎接挑战,经历了一次成长的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