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师徒结对至今,今天是笔者第一次看徒弟的课。整堂课结束之后,笔者认为,该次课不仅反映出了新教师的一些普遍问题,也给了老教师很多启示。在此,笔者介绍一些看课的感受和反思,以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2.
<正>说到课堂师生"自由",这不是"放羊课"吗?肯定有教师这样认为。我觉得,"放羊"没什么不可以,只要让学生喜欢体育,喜欢上体育课就行。何况,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去认识"放羊课",更应该用新标准、新理念来理解这种师生和谐"自由",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师生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不是把器材发给学生让其自由活动,是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器材,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  相似文献   

3.
<正>看评课可以说是每位一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它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够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把握看评课的技巧尤为重要。而"专题式"看评课是事先选择好要看课的专题内容,看课结束以后以"专题式"评课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新的看评课形式。很多人过去采用这种方式看评课的次数或许不是很多,但是,当看评课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或高度以后,尝  相似文献   

4.
李强 《体育师友》2010,33(3):16-17
体育课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现实常态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往往忽视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活动,有的课结束基本没有整队,老师先离场由学生自己收好器材回教室;  相似文献   

5.
<正> 小群体学习方法是将学生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编成3至5人一组的小群体,邀请他们参与教师的备课;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制订准备活动计划,并轮流组织准备活动。在分组教学时,小群体成员分别负责组织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课后协助教师回收器材;小结小群体学习活动的情况;收集学生对课的意见、反应等情况。在实施时采取三步推进:首先培训部分体育积极分子作为龙头,开始示范性的小群体学习活动;再在自愿  相似文献   

6.
<正>一、精设研究方案"研究型"教研组的建设需要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计划和策划,精心设计教研方案,突出研究的校本性、严密性、科学性、针对性,引导教师立足于实际,脚踏实地地进行教学与教研。1.场地实际。设计教研活动时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来进行教研规划,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功能性,要求校内的展示课、教研课、师徒同课异构等,  相似文献   

7.
<正>少年儿童总是对"新"、"奇"、"乐"的事物很感兴趣,所以从学生视角看,让其参与室内体育游戏,就要看该室内体育游戏是否具备"新"、"奇"、"乐"三个特点。一、"新"案例:室内游戏"击鼓传花"做过多次后,学生已经不感兴趣,此时应对此游戏进行"升级"。在一次室内游戏课上,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8.
健美课教学 ,受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受到时间的制约 ,使教师在安排练习内容和训练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堂教学课最多90分钟 ,除去准备活动、结束部分的时间 ,一堂教学课实际的练习时间也就是60 -70分钟时间 ,这还包括教师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所占的时间 ,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健美课的内容和运动负荷 ,是每位教师的教学难点 ,“量”小 ,练习效果不佳 ;“量”大 ,时间不够 ,学生难以完成。本人总结多年健美教学实践经验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健美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方法 ,供大家参考。将一学期的键美选修课(一般为16周)均分…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体育教学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法、教师教法的研究,以学生的学法来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就是要摒弃"教师怎么教、要求学生就怎么学"的主观教法。"教师应怎样教,学生应怎样学"是建立在依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组织学生有序的"收发"器材,保障课堂教学的安全和有效性,本人认为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一、课前体育器材的准备包括器材的检查、发放和场地布置三个方面。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所需要使用的器材,教师在课前(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11.
周静 《中华武术》2020,(2):62-63
很多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钻研积极探索,研发出来很多创新的"新"器材。这些"新"器材有力缓解了器材短缺,让学生有"物"可练,大大提高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研发体育器材室只是片面求"新"求"奇",却忽视了自制体育器材为教学、训练服务这一根本目的,偏离了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这样的体育器材研发还有意义吗?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追求研发器材的更高层面,把缤纷繁杂的自制器材回归本真,回归至以生为本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着"问题"去评课只有在看课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出现了困惑,在进行评课的时候才会有话可说。所以,在教师看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感受最深的情节和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缘起在看课过程中,一般都有以下三种现象发生:现象一:只看表面,摘抄过程。部分年轻教师看课前拿到授课教师的教案后粗略浏览一下,看课时照本宣科、摘抄到听课本上,在整个教研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微弱的,对课的反思是凌乱的,看课任务化,为了看课而看课,基本上是走马观花、一看了之。现象二:单兵作战、缺乏合作。由于个体关注的面有限,而整堂课所涉及的点很多,一节课下来,看课者对教学过程、教学目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课前预设"惩戒"的渗透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惩戒"教育的运用教师需要在如下方面做出清晰、准确地预设:1.学生在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如,集合站队时不遵守课堂常规,练习时不服从指挥,使用场地器材时争抢等不文明行为。2.对于"惩戒"措施的选择,是严肃的口头批评说教,是眼神或肢体动作提醒,还是辅以身体素质练习,措施要合理得当。3.分析学情,哪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  相似文献   

15.
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创新一直是各类公开课、评优课中的亮点,旧器材的废物利用、新器材的发明创造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给观摩教师或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器材方面过于求新异、求好看,而不注重器材使用的便捷和效率,反而落下了哗众取宠的印象。笔者结合不久前结束的省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谈谈器材使用的一些不妥之处及建议,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通常的释义是向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制作的短视频,让学生在家或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讲解与师生、生生间的协作方法进行答疑、解惑,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实践获得更贴近自身实际需求的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不同形式,以保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好剑需要千锤百炼,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在磨课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上的不足。如教师一味考虑自己,忘记了学生;一味的服从于"名师",却失去了自我等,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磨课的预期效果,甚至失败。因此,笔者以为教师磨课还需做到"三勿":一、勿忘"生"问题:在许多教师看来,上课只要能认真研究教材、教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课上给学生一点“自由活动”时间,深受他们的欢迎。这样做有利于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但自由活动绝非放任自流,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课的任务、学生年龄特点,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进行。我的做法如下: 一、在课的准备或结束部分给学生点“自由”。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前准备一些小件体育器材,如布包、皮筋、跳绳、体操棍、排球等。课上分好小组与活动场地,由小干部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行自己喜爱的游戏与活动,教师各组巡视并参加同学的活动,还要提醒干部掌握时间,活动量不要过大,注意安全等问题。二、在课的基本部分给学生点“自由”。当学  相似文献   

19.
说起体育课堂常规,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关于课堂常规,不知人们是否从观摩课中发现一种较为奇怪的现象,即观摩课上几乎听不到安排见习生的声音,也很少看到在课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收还器材的环节。这到底是为什么?另外,在很多研究中部把体育课堂常规划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真的如此吗?常规究竟该如何定位?有哪些?如何执行?怎样检验?目前存在了哪些认识误区?为了能够  相似文献   

20.
张建 《体育教学》2013,(12):21-21
本文针对新教师的《前滚翻》汇报课,教学中存在学生没学会的现象,就这节课的教学,指出从网上下载的图解对学生误导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指导,如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的指导、场地布置、器材使用、体操帮助等,以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