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小实验,能用一段话把观察到的情景写清楚。 2.在习作中能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 3.感受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掌握故事的大致内容,初步感受跑猪噜噜的可爱。 2.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2.运用生活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第一次”带来的特有的感受及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感受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习按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珊  徐莹 《黑河教育》2012,(7):56-5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王艳兰 《教育艺术》2009,(10):75-7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写作部分第二条目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观察固然重要,但仅靠引领学生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观察只是来自外部的知觉活动.还需要体验感受.需要人的内在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7.
陆虹 《小学语文》2010,(1):89-91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的动物,能抓住特点来介绍动物的样子,并能说说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2.能把自己熟悉的动物的样子文通句顺地写一写。 3.对观察动物感兴趣,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友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1.认识本课“万、复”等12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观察荷花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语言,表现荷花的美。2.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练说,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大自然的有声有色、有情有义。 2.通过自读、品读,初步感受作者游历草虫村落时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1.
走进本单元:巧妙绝伦的中国石拱桥、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多姿多彩的桥世界、古色古香的屏艺术.美景无限:领略丰厚的文化内涵.感受多样的说明风格.探求独特的表达技巧.其乐无穷.学习本单元.要求:1.立足课内,衔接课外,丰富科学知识.陶冶爱国情操。2.观察说明对象.明确对象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3.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隋。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观察天气的习惯,能写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13.
1.带领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2.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3.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真实而有条理地记叙自己的制作过程,从小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找春天,感受春天风光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及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把平时阅读中积累到的描写春光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写话中去。教学难点:如何把一句话写具体,写生动。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与春天相关的文章(《新阅读新习作》),摘录好词好句。课件,录音带。  相似文献   

15.
作文来源于生活,表达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行诸语言文字。这样.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就能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的作文之花才会绽放得愈加美丽、芬芳。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感受语言文字和图画的魅力,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激起阅读的欲望。 2.引导学生学会用阅读文字、观察插图、想象情节、角色体验等多种形式阅读绘本,培养孩子看、听、想、说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金松武 《江苏教育》2007,(22):44-46
一、学习材料: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81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2,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验土地的面积。  相似文献   

18.
孙桂香 《考试周刊》2012,(94):53-5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它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厌烦写作,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引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没什么内容可写”。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初步接触到作文.感到很陌生,一时会手忙脚乱.无从着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去观察、聆听和感受.使自己在思维的世界里自由奔跑.凭借自己浪漫的联想.从而写出构思独特.内容丰富而完善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1.在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