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课程中,学生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是智能在健美操课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进行研究.阐述了教学能力是运用学生的多种智能,把健美操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上述能力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7个方面的智能均有密切相关.多种智能的培养和提高是健美操课程中学生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基础,健美操课程开发能力可以从课程形式、课程内容和课程拓展3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健美操专选课的"分组合作学习法"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分组合作学习法"在高校健美操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教学案例1.单元教学目标(l)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认识,使其能主动参与到健美操的学练过程中。(2)运动技能:初步了解健美操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学习健美操的基本步伐。  相似文献   

4.
根据课程教学论原理,结合健美操课程特点,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传授知识与健身教育”并举的健美操课程教学理念为核心,建立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健美操课程双轨教学方式。以双轨教学方式为基础,实行了“技能教学+能力训练”强能力、“课后作业+课上综合评分”综合监控、“技能考核+能力评定”综合考试3个教学方式。同时,进行了分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对健美操课程教学实施控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健美操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探索了采用"双螺旋教学场"的可行性,旨在培养学生的三个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双螺旋教学场"完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新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探索创新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今后健美操套路的编排提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通过对两种健美操套路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didas dance"套路更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追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健身效果明显。而"大学生大众健美操"在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动作规范化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体操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本轮实验将体操普修课分为基本体操、健美操、竞技体操三大部分,并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能以占体操总学时50%的学时完成竞技体操课程教学任务;教学改革能拓宽学生的体操知识、技能,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教学改革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21,(2):24-2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行研究,得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广州大学学生的体质,满足不同层次兴趣学生的需要;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健身操舞在校园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拓展了健美操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积极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处方教学法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就健美操处方教学法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方教学法有益于增强学生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健康;有益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及“健康处方式”健美操运动技能;有益于激发学生参与余暇体育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在分析了处方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体育课选项意愿与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选修健美操课程的学生选项意愿和学习满意度的状况、影响健美操课程选项意愿和学习满意度的因素,以及不同组别学生选项意愿因素和学习满意度因素差异的情形进行比较,探讨高校学生体育课选项意愿与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程的"意愿因素"的程度依次为教师素质、课堂教学、场地设施、运动兴趣;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认同程度依次为教师教学、学习效果、人际关系、场地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