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听完某个同学并不精彩的发言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回答得好不好?“其余学生知道这个时候老师要他们说“好“,于是便投其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说:“让我们为这个同学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笔者留心观察了一下,不少学生的鼓掌显得很不情愿,只是象征性地动了动手,课堂上的掌声也不那么热烈.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硬拉着学生高喊:“棒!棒!你真棒!“或是“奖你一朵小红花!““奖你一个金苹果!“表面上显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在积极参与评价,但仔细体会,同样能感觉到那份不协调、不自然.这些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课堂热闹似乎成了当前数学教学的“潮流”,一堂课总是“轰轰烈烈”,主要有这么几种热闹的情况:一是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全班鼓掌欢呼,如“棒!棒!棒!你真棒!”“向你学习。”有时一节课这样的声音出现十多次;二是简单地齐答“对”、“不对”,学生声音犹如洪钟,一节课出现几十次甚至一百多次;三是每次不超过一分钟的讨论,学生唧唧咂咂地说一下,一节课出现十几次;四是每个问题都是学生围成一圈,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一下,根本没有单独、冷静思考的机会。  现在提倡合作学习,主张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这是没有疑问的,是正确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低年级,它可以营造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沟通师生活动的纽带。但是,如果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激励性评价,那是否能有效激励学生吗?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呢?案例1:学生——掌声响起来这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老师从课始到课终一路表扬。无论是读对一个拼音,还是会写一个生字、答对一道题,老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棒!你真棒!”随即学生便整齐划一地鼓掌三下,高呼:“你真棒!”渐渐地,起初的热烈掌声慢慢…  相似文献   

4.
鼓掌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屡见不鲜。但老师们在运用时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暂且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责令式在《嫦娥奔月》的教学中,一位学生较为流利地读完课文的部分小节。也许执教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他问道:“读得怎么样?”一片沉默。“难道不好吗?”“读得好……”学生间陆续发出一些低微的声音。“既然读得好,你们怎么还不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学生为何不鼓掌?也许他们认为读得并不怎么样。事实上,读得的确一般。然而,在教师的责令下,学生还是违心地鼓起了掌。指挥式在二、三年级的几堂课中,都频频出…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小学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似乎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教学常规”——掌声鼓励回答正确的同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A回答,A答错了或答得不准确、不全面,就请B答,请C答,最后D答对了,于是老师就倡议全体同学鼓掌以示鞭策,“啪、啪、啪”三声整齐响亮的鼓掌回响在课堂内外。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同学D更深受鼓舞,问题也似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如果我们转而一想,却不难看出掌声竟是为D一人响起的。我们不禁产生疑惑:其他同学是否都懂了?即使全懂了,是否还顾及了另外三个同学此时的心境?实际上我们不难体会他们  相似文献   

6.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上课流行这样一个细节:每当孩子回答问题特别出色,老师便激动地叫一声: “太棒了,表扬他!”于是全班同学都随着命令一齐鼓掌“啪-啪-啪”,口里齐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据教低、中年级的老前辈们讲,这样的表扬形式既使受表扬的孩子感到一种嘉奖,又调动了其他孩子向前看齐的积极性,同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景:一个学生较好地回答问题后,在老师“表扬他”的指令下,同学们齐声说:“表扬他(她),顶呱呱!”并伴之以有节奏的鼓掌声。这类表扬形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老师在开展这类表扬活动时目的不明确,随意性和盲目性较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教学中,我常常听很多老师说到:“现在的学生太闹了!老师真是难当!”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堂气氛便呈现出死气沉沉;如果开放了课堂教学,学生就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呈现出无序状态。会被人指责为;“太乱了,这叫什么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经验是:“乱中求序,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学生敢说 现行小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常常是手举得高高的,有的惟恐老师看不见而站起身来,有的甚至着急地喊起来:"老师让我说!"……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反倒 越发不愿发言了.  相似文献   

10.
现象一:评价——雾里看花案例: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儿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一会儿教师又从魔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鼓励那些读书棒的学生。教师请小朋友读课文后,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孩子们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到:“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得让教师稍不满意,便说:“哪个同学比他读得更好一点!”当然,教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小朋友只会说“有感情!”或“没有感情!”教师也只是随声应和。透视: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们都能注意积极评价学生,但有的评价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上述案例中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语言过于单调。这样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个误区,这种发展性评价变成了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关注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虽热热闹闹,但392006年11月号只是一种“泡沫”而已。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口号,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  相似文献   

11.
某天的一堂课,像往常一样,我们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一张张小脸因“声嘶力竭”而显得红扑扑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学生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我对他们说:“老师也有一种方法,你们想听吗?”“想听!”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当我说完这个方法时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好吗?”在我印象中,学生此时应该说好或不好。出乎  相似文献   

12.
看了某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观摩课,感触良多。当前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乐于表达了,但是,课堂上又呈现出另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也能提出一些问题,教师也给予“好”、“你真棒”之类的肯定、激励。整个  相似文献   

13.
一、评价的次数要适量 [案例]频繁的掌声 一次听课,执教老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书,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站起来读书,老师不停地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 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用于这种无效评价的时间有多少?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口头评价为主,且常用“你真聪明”表扬学生,认为这简单易行,容易“感动”学生.殊不知,教师专用口头语言评价次数愈多,对知识进程的影响就愈大,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15.
现在课堂总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地“一声令下”:“鼓励他一下!”或“表扬他一下!”随即便是学生有节奏地3次拍掌,并伸出大拇指:“棒、棒、你真棒!”老师的这种做法无可非议是为了鼓励学生,让他们学会欣赏别人。但这精彩由谁说了算?是老师。有没有顾及其他同学的思维呢?也许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回答或是更精彩的妙语,可被我们的老师这一声令下给止住了,他们就认为那位同学的回答很好,自己的没有他好。无形中封死了其他同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纸鹤情书     
初三学生高小虎放学之后,被班主任黄老师叫到了办公室。黄老师冷着脸问道:“高小虎,你最近忙什么呢?”小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黄老师,我要努力学习,力争考出好成绩……”小虎的话还没说完,黄老师“啪”一拍桌子,打断他的话说:“考出好成绩?撒谎!”说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上的一幕:“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很精彩,现在老师有一道难题想考考大家……”老师的问题尚未问完,一只只小手已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课堂气氛真活跃!教师们满怀希望地洗耳恭听。然而奇怪的是,学生的回答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是哑口无言。此时,上课者尴尬万分,听课者疑惑不解。究竟怎么回事?公开课结束后,我和一位学生聊起天:你们班的同学发言很积极。”嗯!”你也举了好几次手吧。”是的!”你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很紧张,把答案也给忘了?”“不是的!”这位学生急忙解释:因为老师说,今天上公开课,让我们要积极举手发言,谁举一次…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上起来轻松,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如果放开学生手脚,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却被人批评说:“太乱了,不象话!”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观点是:乱中求序,因势利导。首先,“乱”并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不是因为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这个“乱”甚至还是值得提倡的。视“乱”为忌的老师一定认为: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他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20.
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相发言,思维敏捷。而往往却看到这样的画面:只有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充当“忠实观众”“千呼万呼难出声”。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种:一是不想说,二是不会说。那如何改善这一种状况,让学生变得“乐说,善说”,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呢?结合平目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