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兴嗣的《千字文》构思精巧,形式精妙,内容精当,成篇之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许多人竞相仿效,或在其基础上续作,或对其内容进行改编,或利用它的名义别撰,希图通过组织驾御一千个字以一展才华。成书于889-897年间的《日本见在书目》,除了著录有周兴嗣的《千字文》以及萧子云的注之外,还著录有三部《千字文》:东绝固《千字文》,宋智达《千字文》,丁觇《千字文》,伯希和称之为“皆为世人未识之本”(《千字文考》,《图书馆学季刊》闪32年第六卷第一期)。的确,这几种《千字文》既不见传本,又不见于其它著录,我们难以判定它…  相似文献   

2.
论文介绍了我国古代蒙学读物《千字文》的创作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周兴嗣受梁武帝之命,为清帝子们编写的一部识字读本。据唐朝人李绰的(尚书故实》说:“梁武教诸王书,令段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日:‘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这段话把(千字文》成篇的前因后果及全部经过,叙述得非常详尽和生动。唐人韦纲的(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几乎与此完全相同,(太平御览)文部也有与此基本相同的说法。(千字文)形式整齐,通篇以四言写成,凡250句,共计1000字,所以称之为(千字文)。全…  相似文献   

4.
文人江湖     
《全国新书目》2014,(7):37-37
本书的四十篇作品是李国文近年创作特色的代表作。作品以历代著名文人的命运遭际。才华成就,时代影晌为撰写对象,以独到的眼光分析描写中国文人的生存状态。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陈词,笔耕学问。从战国时的屈原起,到清末民初的王国维止,三千年来,中国文人,凡成功者,无一不累:大者,为濒于灭亡的国家累,为沦为蛮荒的土地累,为遭灾受难的百姓累,为文化赓续的前景累;小者,为名累,为利累,为奔走经营出人头地累,为压倒别人无所不用其极累。于是,文坛像江湖一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沉浮泅游,变化多端,喜剧悲剧,多彩多姿。  相似文献   

5.
9月1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论书帖》、宋徽宗《瑞鹤图》和《草书千字文》等20余件国宝级书画,在北京新  相似文献   

6.
连振海 《东南传播》2011,(10):139-140
历史题材专题片创作的核心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再构成,以希提供一种观望历史的影像描述。福建电视台《发现档案》栏目制作并播出的历史题材专题片《中国世博第一人》正是如此,以其独特的电视手法阐释、解读了中国人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的那段百年前历史。本文试图回顾当时的创作过程,从而以一种范式分析的角度来梳理历史题材纪录片近年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说家个个都是高人,他们不只是熟参、透悟了世事人情,而且对于自身、同行以及古今文人的了解,同样可以说是“心知肚明”,绝不含糊。新近读到李国文先生的《李国文说唐》,就使我生出此种感想。作为当代出类拔萃、实力雄厚的小说家,李国文先生曾经是不折不扣的“得奖专业户”,那  相似文献   

8.
书香中国     
《全国新书目》2011,(7):54-55
国际关系学教授张鸣近年来一头扎进历史写作中。今年适逢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继1月份出版《辛亥:摇晃的中国》后,张鸣近日又推出历史随笔集《历史的碎片:侧击辛亥》。本书再次以老辣的笔法,独特另类的视角,触及晚清民国诸多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诸如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君臣之分别,文人之  相似文献   

9.
和刻本“堺本”与“本禅寺本”周伯温《四体千字文》的底本均为至正二十年时周伯温为门生蒋冕所作。但从细部的比较来看,两种和刻本之间并无直接的承继关系。另外,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四体千字文》临本的存世,打破固有的对“唐样”篆隶书起源的认识,证明了在江户时代初期,近畿一带也已经有人开始学习篆隶书了。在我国元代刻本已散佚的情况下,日本所藏的两种和刻本的存世,不仅对于周伯温的书风及篆书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在日本书道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褒贬吕布     
李国文先生以小说创作蜚声海内外。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尤重于历史散文的写作,独树一帜,成就斐然。本书坚持了作者杂文写作的幽默诙谐风格,记述历史,臧否人物,笔如游龙,议论风生。读者既可以了解很多史实,也可品味作家优美流畅的文笔。  相似文献   

11.
李连泰 《传媒》1999,(3):35-35
“如何预测新世纪的散文走向,当下散文创作还缺少什么?”这是日前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和《散文选刊》联办的’99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上各地二十余家报刊的散文编辑家们的共同话题。 散文缺少震撼力 光明日报《文荟》主编韩小蕙等认为,散文应是呕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13日,"领袖·人民—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开幕。共展出国画7幅、油画20幅、雕塑15件,其中既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的经典作品,又有近年来新入藏的唐勇力教授创作的《新中国诞生》、王迎春和杨力舟先生共同创作的《太行铁壁》、冯远先生创作的《世纪智者》,  相似文献   

13.
徐胜 《新闻实践》2004,(5):37-38
一 最近在读四本书。下班回家,躺在沙发上看《华为真相》;找个周末,一口气读完《深喉》;李国文老先生的《中国文人的活法》则放在洗手间,每天坐看一个文人命运沉浮的故事;在办公室编稿之闲,翻翻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张建星的《新闻的创意时代——新闻操作92条札记》。 前三本是第一次读,建星的可以算是“重读”。92条中的大部分札记我曾经在《天津日报》总编室编的内部简报“总编辑评报”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可以把黄裳晚年游目骋怀于山川、古籍之间而写下的一系列充满文化慨意的散文作品叫作“文化散文”,那么《文化苦旅》则如异军突起,它以雄健的笔力、开阔的气象、磅礴的诗情及与诗情相交融的较为深广的文化反省,强有力地把当代中国的文化散文创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部散文集,以文学的方式探索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深度的文化问题、命题和课题,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评析毛水清先生散文<流云集>中各类文章表述的思想情感,概括出其散文的"文人气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唐代小说中"诬风"甚盛,其创作篇目虽不多,然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分析《补江总白猿传》、《霍小玉传》、《周秦行纪》等唐代小说,从创作动机来考察唐代的"诬风小说",以观唐人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动机,探究唐代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7年3月25日,杰出女性、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女士《孤意与深情—张晓风散文精选》新书发布会既创作分享会在上海建投书局举行. 《孤意与深情—张晓风散文精选》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华文文学"系列的一本,收录了张晓风创作生涯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如《地毯的那一端》《母亲的羽衣》《只因为年轻啊》《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愁乡石》等.这些散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张晓风对乡愁、对人生、对爱情等的思考.她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集纳"型笔路与构架,以及词美句美、充满爱意、节奏感强等特色,内容深刻、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意境优雅,犹如元人笔下一首精致的小令,体现了作者对人、对生命、对大自然及对生态环境的关切之情.  相似文献   

18.
周威 《声屏世界》2022,(4):64-67
2020年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历史首次超过北美同期成绩,体育题材主旋律电影《夺冠》表现亮眼.体育类电影承载着中国精神走出国门,为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尽了一份力,同时在创作上扣紧时代脉搏并与市场紧密联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文章结合近年来的体育题材电影制作的成功实践,探析当下中国体育电影创作中的...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文人论政"的传统,学者一般认为,近代通过报刊媒介进行的报刊论政从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始,到1945年储安平《观察》被查封终。当前新媒体语境下,通过自媒体进行的"文人论政"现象渐渐被人们关注。和报刊政论一样,自媒体人借助"新媒体"手段,创建"新文体",表达"新观点"。本文从文人论政的源起、嬗变来分析自媒体下"文人论政"现象的成因和特点,最后对自媒体下"文人论政"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0.
黎海滨 《新闻前哨》2014,(9):103-103
《四十五岁才明白》(《前卫》杂志主编黎海滨著,2014年4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50篇散文(随笔).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以“越读越明白”为主题,收录了作者研读《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名著的心得体会;下卷以“越活越明白”为主题,收录了作者身处“不惑中年”的独特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