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技武术散打攻防战术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新章 《体育学刊》2003,10(4):80-81
分析了竞技武术散打攻防战术运用的特点,并对中泰两国散打对抗赛中所存在的一些攻防战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现代武术散打是将武术的攻防技击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形式。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各种形式的徒手对抗项目展现在搏击术的大舞台之上。然而,随着搏击比赛交流的增多,也让观众产生了困惑。当武术散打与其他搏击项目对抗时,许多观众会产生疑问,散...  相似文献   

3.
刘欣刚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07-508,502
武术散打是竞技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武术套路竞赛的特点就是两人之间直接采用攻防技术、斗志斗勇以战胜对手。在非体育类大学生中间开展散打竞赛既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能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热情。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锻炼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运用文化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以文化融合为视角对竞技武术散打的相关争论进行新的解释。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与肯定、继承与借鉴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相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或新的竞技体育形式,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最后,对竞技武术散打的形成进行深入的思考,认为竞技格斗项目只是不同规则下的动作组合,竞技武术散打不是武术散打、武术击技的唯一,应该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的文化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分类,概述了当前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以项群训练理论为借鉴,分析了迁移在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学习与训练中对技术发展与提高的作用。研究认为: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竞技武术散打的项群训练,应该以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同时,在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各项群要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武术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制约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相关因素为:⑴现代竞赛需要决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⑵套路和散打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性质等方面的异同难以使一名运动员兼习两种项目;(3)武术国际化市场决定套路和散打项目均需要各自改进加强。并提出套路运动S在练习套路的基础上练习散打、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要有攻防含义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运动中具有独特的呼吸方式如:呼气、吸气、闲气、憋气。结合多年教学比赛经验.对散打运动中的呼吸特点及呼吸在散打浅赛中合理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散打比赛不同于武术套路表演,是两人一对一直接追求攻防最佳效果为目的的对抗格斗.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要求极高.通过赛前心理调整训练,可以改善知觉、表象、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素质,以利于提高运动竞技成绩.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沧州市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予以分析。对沧州市散打训练基地的建立、场馆的地理位置、场地器材设施、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教练员与运动员自身修养和技术水平、运动员选材、训练方法及传播途径等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推动竞技武术散打在沧州市的发展,帮助沧州武术的散打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这项运动在沧州发展的更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资料法、调研法、教学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方法,探讨学校公共体育武术散打的教学比赛方法和设置。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公共体育武术散打教学比赛宜采用全方位安全防护的方法,设置在武术散打攻防技战术教学之后,设置好学生攻防技战术和心理战术,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负责教学比赛的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暴力美学”视角对武术散打进行审视与分析,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中,武术徒手格斗形式运动项目中的散打与暴力美学的结合表达了当前社会人们对格斗竞技类项目的态度与观点。散打运动中体现着暴力美学,外在展现的暴力动作实际上是内心世界的写照,同时也是观众内心情感的寄托宣泄。如今的社会,散打运动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来认识它,攻防技击的本质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基石,也是对它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搏击》杂志在国内以探索搏击、武术、散打、拳击等对抗性竞技项目为宗旨,对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读了今年第九期刊登的《塑造武术散打竞技形象漫议》(以下简称漫议)一文,感到非常震撼和耳目一新。目前武术和散打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文化学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了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概念和少林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少林拳技术要求对现代竞技武术散打技术的影响。得出了现代竞技武术散打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是传统武术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2008-2011年是竞技武术研究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未能如愿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为此学者们对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进行了必要的回顾与反思,同时研究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于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这一主要目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科研条件和实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研究方法日渐科学化和精细化;武术竞赛规则的研究日趋规范化和标准化;竞技武术理论研究逐步趋于理性化和辩证化。作为竞技武术两大主要运动形式的套路和散打,除具备以上四个竞技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外,还凸显出各自的特点。在积极向奥林匹克竞技运动靠拢的同时,竞技武术套路研究更加注重对传统武术精华的吸收与表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竞技武术套路多元化发展模式的研究日益凸显;增强技击性、竞技性和观赏性始终是竞技武术套路研究的热点;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科学化领域,日渐加强对运动损伤、竞技能力和体能的研究。竞技武术散打研究日渐向科学化、纵深化发展;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成为研究的主流;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生理生化分析成为研究的新趋势;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分析的研究上升到新高度。展望未来,竞技武术研究必将继续深入探讨或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课题:其一,积极探索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吻合的武术奥运竞赛新模式;其二,积极探索竞技武术套路市场化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整体推进;其三,加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对接的研究,为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汲取养料,促进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和谐共融;其四,建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体系,借鉴现代体育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武术散打发展为格斗类体育,由此引发的是价值观以及作为中华武术的基本特征已经模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调查统计等方法,详查武术散打的技法现状,认为擒拿是中国武术的特色技法,并应由散打项目继承和发展;改革规则,引导立体攻防,增强武术散打的空间感和观赏性。以期实现武术散打技法特色的回归,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  相似文献   

16.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攻防技术进行徒手格斗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各门各派拳术精华提取出来运用于实战格斗的一种技击术。散打后备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去完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文化学为视角,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对部分有关散打的概念进行了罗列,界定了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概念。现代竞技武术散打作为对传统武术击技的延续和对竞技体育的借鉴,是两者融合下的一种新武术。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理论分析法,对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路与散打开展时间的错位使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现象初露端倪;套路与散打技术体系的本质差异是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的根本原因;竞技体育的功利性加快了竞技武术“练打分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武术散打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积极吸收西方体育思想的基础上中外融合的产物。它包括竞技武术散打和商业武术散打两种样式。纵观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三次加速、两个徘徊期。武术散打的四个发展阶段又可视做两次融合:第一次是自身的积淀、融合;第二次是中外(主要是中西)的融合,迄今为止,这种中外融合共发生了三次。三次中外融合依次递进,武术散打可以说是中外体育思想融合的高级阶段,并将预示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攻防意识"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与生俱来的技击属性使其有别于其它体育项目,无论是套路演练还是散打格斗,都离不开“进攻和防守”,套路的“攻防”是虚拟的,散打的“攻防”是实体的,但“攻防意识”都是他们刻意追求而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攻防意识”贯穿于武术活动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