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人进餐后,食物从胃进入十二指肠,开始了小肠内消化。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靠小肠运动来完成,把复杂的食物成分变为简单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经过上皮细胞吸收入血液和淋巴,为人体所利用。小肠非常有规律地昼夜工作,一旦小肠运动减弱或停止,人就会得病,这就是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所以,维持正常的肠道运动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如果问你,人体的哪个器官具有最强的变形能力?所谓最强的变形能力,就是说,当它处于收缩和扩张两种不同状态的时候,形状变化最大。也许你会认为是某块肌肉,其实不是,正确答案是胃。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处于肚子的上端,与胸腔仅一壁之隔,其形状犹如一只大茄子,常随体位的改变和食物量而变化。它“能屈能伸”,扩张的时候容量可达3000毫升,而极度收缩状态又几乎变成一条管子。胃有进出两个口,上接食道的进口叫贲门,下接肠道的出口叫幽门。胃的“三板斧”食物在胃中初步消化之后,从幽门出胃,然后进入肠道。胃属于消化器官,之所以能消化食…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消化却是比"食"更重要的环节。它通过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然而每个人一生只长一套消化系统,一旦损伤,无法再生。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有这样一个人,他以一颗仁者之心、一颗博爱之心,默默地守护着人们消化系统的健康,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默默  相似文献   

4.
正流言:吃饭宜细嚼慢咽,这是众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否越慢越好?真相:细嚼慢咽并不是越慢越好。因为吃进去的食物只有在被人体吸收后才能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而负责消化食物的消化酶存在分泌高峰期。一般在十几分钟内,分泌高峰期中消化酶的浓度达到食物最佳的消化点,更利于营养物质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4,(1):62-63
继碳酸饮料、茶饮料之后,主打“肠道健康”的乳酸菌饮料成为市场的新宠。乳酸茵饮料以补充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乳酸菌为理念,称其中含有大量活性益生菌。乳酸菌饮料的主要卖点就在于其中的活性乳酸菌,据说这些乳酸茵进入肠道后能“清理肠道”、“帮助消化”……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腹部右上方。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并了解:究竟肝脏在人体机能里扮演着什么角色、会患上什么疾病、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如何进补等课题。 我们的心脏,能够有力和有规律地跳动,不断地由血管输出新鲜的血液;我们吃的食物,能够完全被消化和吸收;我们的大小脑,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我们的肌肉能够结实和富有弹性——这一切都依靠着肝脏。 肝脏细胞能够控制和调解体内各种物质,使所有器官都能顺利地运行。 更重要的是,肝脏是人体解毒的总机关,具有化解细菌、酒精和其它  相似文献   

7.
吴仁平 《百科知识》2023,(12):46-48
<正>谈论生命现象和生命问题,必然会涉及细胞、染色体、基因、大脑、意识、梦话、生命之源等诸多话题。一、细胞代谢的缘由人体不同的器官能生产作用不同的产物,如胃能生成胃酸用来消化食物。人体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如尿液。无论是胃酸还是尿液,它们都是细胞代谢的产物。细胞需要营养来维持生命健康,营养的摄入会导致代谢过程的形成。那么细胞是如何摄入营养的呢?人体肢体的活动需要肌肉细胞生成能被宇宙力牵引的物质,从而产生力的作用。因此,细胞摄入营养物质也需要宇宙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系统由多种多样的细菌构成,这些细菌对宿主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等有重要影响。胃肠道益生菌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胃肠道功能的一类微生物。本实验应用动物实验方法对实验组小鼠饲喂含有绿色杆菌的日粮14天后,通过测量每日小鼠的增重变化以及盲肠内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研究绿色杆菌对小鼠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小鼠相比,在其他饲养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实验前后实验组小鼠体重增长较多,脂肪层厚度比对照组较厚;实验组小鼠肠道内肠球菌数目比对照组少。结果提示食物中补充绿色杆菌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调节宿主肠道中的菌群。  相似文献   

9.
陈润田 《今日科苑》2007,(13):85-85
俗话说:要长寿,肠常清。保持肠道清洁,大便顺畅,使停留于肠道中的代谢废物和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顺利地排出,可以使人体免受毒素的侵害,从而为健康长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句话经常被大家引用“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长期以来,我们身上的寄生生物——寄生虫也罢,寄生菌也罢——对我们来说都是极讨厌的东西。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寄生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恢复名誉”,因为科学家发现,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大部分是我们的朋友,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抵御疾病。  相似文献   

11.
郭笑笑 《百科知识》2021,(36):74-75,82
蔬菜(légume)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法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蔬菜在其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烹饪天地     
烹调是一门大学问。它是否科学、得法,将直接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人们对营养的吸收。有些食物因烹调得好提高了营养价值,并易为人体吸收;也有的食物因烹调不当,破坏了营养成分,不利人体对营养的吸收,甚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我国的烹调技术是冠于世界的。在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中,也曾对中国饮食烹调作过高度评  相似文献   

13.
兰文 《技术创新》2004,(9):37-40
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其它特殊养分,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源泉,是防病保健的“护身符”。营养液乃至药丸(如维生素片、硫酸锌等)固然拓宽了“供货”渠道,但往往有把握不当反致病的弊端。故专家强调:养分吸收无论从人体的吸收与利用率看,还是以简便、经济而论,以食物为最佳。本文为此介绍富含人体必需的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其它特殊成分的食物,供读者安排食谱时参阅。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     
刘靖 《科技新时代》2002,(12):86-86
英文中肝炎一词hepatitis字面上的意思是“肿胀的肝脏”。丙型肝炎病毒(HCV)是5种引发肝炎的常见病毒之一,但肝炎也会由非病毒因素如酒精等引起。丙型肝炎病毒会使人体肝脏受到伤害,而肝脏是人体清除药物、酒精、环境毒素,去除衰老的血细胞和帮助消化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5.
杨秉辉 《科学生活》2014,(10):60-61
人体营养素,为构建人体与提供身体活动能力之所需。营养素归纳起来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供能营养素”;另一类是“非供能营养素”。“能”,即能量,或称热量。犹如社会生活所需电力、煤炭、石油被称为“能源”一样,“能”为人体活动所必需,此处“活动”不仅是指身体各部位位置的变动,心跳、呼吸、消化、思考,乃至新陈代谢等亦属“活动”,都需能量的支持。此外,这些营养素为构建人体的基本材料,即便如成年人身体各部分多已不再生长,但身体仍在产生新的细胞,这些新生的细胞自然也需要此类营养物质为原材料。可以说生命存在一日,即需供能营养素一日。供能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非供能营养素则包括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与水,虽不提供能量,但同样亦为人体所必需。  相似文献   

16.
<正>太空生活对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宇航员不仅要应付失重、辐射等外部问题,事实上,他们还要防肚子里的"虫子"——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作乱。他们有理由担心,在太空中呆的时间一长,这些微生物或许会背叛他们。众所周知,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单从数量而言,是人体细胞的10倍之多。其中很多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比如帮助消化食物,制造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监护免疫系统等等。当宇航员飞往太空时,它们当然也搭便车去太空"旅行"了。可是,这些微生物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表现如何,这一点过去被科学家极大地忽视了。譬如,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寄生在肠道内的一种会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沙门氏杆菌,在太空中呆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6)
昆虫作为地球上的动物种群之一,其分布范围最广、生物数量最多、生物适应性最强。昆虫的肠道作为纽带连接着宿主与外界环境,且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肠道菌群。这些聚集于消化道的内共生菌与宿主的关系非常密切,参与了宿主的各种生命活动,如帮助宿主昆虫对食物进行协助消化和解毒,并为其提供食物中缺乏的营养物质,部分还能协助种间种内通信,甚至促进其宿主的生长发育。本文对近年来在昆虫肠道菌群功能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将来关于昆虫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源 《金秋科苑》2008,(17):92-92
最新研究表明,食物颜色映健康。药食同源的不同颜色的食物,对人体起不同的健康作用。中医的五脏五色理论认为,不同颜色的食物,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食物的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对应到人体的肝心脾肺肾,影响五脏的运作。  相似文献   

19.
最新研究表明,食物颜色映健康。药食同源的不同颜色的食物,对人体起不同的健康作用。中医的五脏五色理论认为,不同颜色的食物,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食物的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对应到人体的肝心脾肺肾,影响五脏的运作。  相似文献   

20.
数字     
5000万公里7月14日1时许,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5000万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目前,卫星状态良好,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17种人体肠道内充满细菌,其中的有益细菌有助于食物消化。日本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显示,肠道内有17种细菌能帮助人体调节失衡的免疫功能,防止出现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