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林秀英 《家长》2023,(22):85-87
<正>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文课程开展的依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潜能,锻炼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充分明确语文学习素养的教学价值。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确解读语文要素的教学作用,拓宽语文要素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范围,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推动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探究语文课程中蕴含的语文要素并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程的思维意识,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探究的、合作的、综合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创新意识和不断进取精神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引导进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丰富的语文要素,科学运用这些丰富的语文要素,不仅有助于创新语文教学方式,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科学编排下,其中语文要素合理分配到教材的各个单元中,促使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的全面覆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本文深入探究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全面渗透语文要素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探究的、合作的、综合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创新意识和不断进取精神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引导进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  相似文献   

7.
郑道华 《考试周刊》2011,(45):27-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向广大语文教师倡导的适合新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玉琴 《甘肃教育》2011,(22):40-41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把这种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育家施瓦布也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什么学习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重视预习,指导自主探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前奏。  相似文献   

9.
观点回放: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语文课程性质说:"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以上两段权威论述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虽然并未对语文素养的科学内涵及其结构作出具体解释,但  相似文献   

11.
邵艳敏 《成才之路》2012,(29):11-1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徐江 《甘肃教育》2010,(7):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以探究发现为手段,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积极倡导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何为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曹家生 《考试周刊》2013,(55):23-2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  相似文献   

16.
探究学习是当前语文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提倡探究学习是未来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课程知识性的需要;也是语文课程实践性的需要。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与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良好学习氛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就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在课程标准中有很大份量的“审美教育”、“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精神”等等属于文学教育的方面却正在被弱化,甚至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学会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和创造,为终身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积极倡导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何为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