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切莫贻误下一代──课本印刷装订质量亟待改善黄侃编者按:近几年,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销费者深受其害,于是有了“质量万里行”,对伪劣商品予以曝光。近期报刊图书市场上粗制滥造、格调低下、庸俗不堪,甚至淫秽、迷信的劣质出版物有泛滥之势。为此,我们也迫切需...  相似文献   

2.
宁夏省军区银川军分区通过在全区部队新闻报道队伍中开展严把“稿件质量关”的活动,收到较好效果。去年以来,他们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稿1000多篇,无一失实,受到上级的表扬。针对一些单位为追求k稿数量而出现的写虚假报道现象,军分区党委“一班人”有一个明确的共识:新闻报道贵在真实,虚假报道如同假冒劣质商品一样,伪劣商品侵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而虚假报道损害的则是军报、党报的信誉,后果尤为严重。为彻底杜绝失实报道的发生,军分区政治部定期对基层报道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教育引导报道人员端正报道思想作风。新报道员上岗前…  相似文献   

3.
8月12日经济日报第3版《天津市南郊区查处饭劣商品收效显著》一文说:“最近,天津市南郊区政府在咸水沽镇万人集市上,把查处没收的500多条中华、牡丹,大量九等7种冒牌高级香烟当众销毁。至此,南郊区政府已查处较大假冒商品案件30余起,价值总额达120多万元。”类似查处饭劣商品价值多少的消息,不少报刊、电台都有报道。伪劣商品值多少?这是值得议一议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  相似文献   

4.
“某地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价值 X 万元”。这种说法准确吗?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生产假劣商品的毕竟是少数部门、地区和企业,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几?如果非得探究其“价值”几何,试想,假劣商品特别是劣质商品能“值”几个钱?有些图财害命的货色还应得“负值”呢!  相似文献   

5.
购鞋风波     
有人说:北京的鞋市场,堪称全国最开放的市场。各地的皮鞋、旅游鞋、运动鞋纷至沓来。然而,各种伪劣假冒鞋却屡禁不止。 3月9日,记者在北京渤海商店售货亭前抓拍了一组购鞋风波的照片,反映这家商店因销售劣质皮鞋而引起顾客的强烈不满。以往,我们的消费者因质量问题吃了亏,大都习惯于“忍”。今天,沉默已久的“上帝”愤怒了,他们大声疾呼:从“脚”抓质量!  相似文献   

6.
还是用“标值”为妥任广耀每每听到或看到一些打击、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新闻报道,往往写有:这次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价值××××××元,以突出所取得的战果。这里不免令人生疑:这些假冒伪劣商品中,有的属劣质产品,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利益,有什么价值可言!即或某些假...  相似文献   

7.
大凡有些分量、有些“回声”的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得到的,必有记者的一番甜酸苦辣,这次采写“郎酒”报道,感受尤深。今年元月,当我从“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那里接受采写郎酒商标侵权案任务的时候,我就明确向他表示:关于假冒郎酒商标侵权案问题,我是一直在关注,手头掌握的情况也不少,可是问题也很复杂,这是个“马蜂窝”,所以过去迟迟不敢去碰。若能乘这次“中国质量万里行”东风,把问题捅开,广大消费者当然高兴,郎酒厂也会高兴。但是也要看到,这样必然会触及侵权者和搞假冒郎酒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常乐 《编辑之友》1997,(6):42-44
伪劣学术问题应当引起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注意和警觉。市场上伪劣商品泛滥成风.其危害性人所共愤,但毕竟基本上建立了一套防治系统,还涌现出不步王海式的“打假”英雄,受害者也投诉有门。伪劣学术问题解决起来就较困难,除了明显的盗版图书和音像制品,有法律手段惩治外,其他大量的劣质学术产品,一般人甚难鉴别,往往上当而不知,或者不以为意。但伪劣学术危害性深远,有甚于伪劣商品。伪劣学术作为一种精神性产品。除了浪费财力物力和人们的时间.精力外,其危害有长期性.隐蔽性,恶劣影响不易在短期内清除,且伪劣学术不仅旨在谋利,还要欺世盗名,严重者有智力犯罪性质,理应严加防禁。  相似文献   

9.
假冒≠伪劣?     
1994年10月2日,上海《新民晚报》第九版刊登了陈梅荐自《服务导报》的文章,该文称:无锡市郊区工商局公开销售处理假冒五粮液酒,这批酒是办案中查获的,经上海酒类专卖局鉴定,属于“假冒”。但不是“伪劣”。对“酒是真的,牌子是假的”还有食用价值的食品,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可留待有关部门商量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且慢喝采     
“营养妈咪酥”由中美合资亨联有限公司推出后,深受娃娃们宠爱,很快风行市场。但也很快,假冒的出笼了,直弄得娃娃叫苦,真假难辨,行市骤跌。亨联公司为此不惜重金,派得力人员一路追查,直至千里之外终获“原形”——一家乡办食品厂在那里粗制滥造,既造劣质食品又印冒牌商标,当地经管机构出面,处以该厂200元罚款了结。好几家报刊报道了此事,有  相似文献   

11.
要把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素材变为新闻,并且让受众体会并接受其内含的价值,不仅与采访的深浅、写作的巧拙有关,同样与契机——也就是新闻价值的实现时机有关。对此,我在采写了唐洋乡建筑公司调整产业结构的稿件后,有了较深切的感受。我市唐洋乡建筑公司,是在1984年离乡进城搞施工的。三年奋斗,他们在太原、沧州等城市立住了脚,队伍从20多人发展到上千人,三年创产值4000万元,利润400万元,工程质量一个“部优”两个“省  相似文献   

12.
对伪劣商品给予无情的曝光,系眼下大众传媒的一项神圣职责和重要工作。但是,窃以为在进行这类“曝光”时,必须同时考虑“时效性”和“顾客的受惠程度”。去年国庆节前夕,上海《新民晚报》刊登的《净化国庆市场让您放心购物——市技监局曝光部分劣质产品》一文,就存在着时效性较差、实际作用不大等问题。该文篇幅将近800字.而“曝光”的,只有矿泉水、奶粉、充电器和稳压器这四类商品中的劣质品。以矿泉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立身在其诚”,“人无信不立”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信条。也就是说,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安身立命。因此,说话、做事讲求“诚信”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当今社会却有不少人相信“老实人吃亏”。因为社会信用环境遭到了破坏,失信、假冒横行。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因为假冒伪劣产品造成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因为不讲信誉逃废债务造成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支出约有2000亿元,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中的成本。在高校中,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助学贷款的发放难、回收难,开展迟缓。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连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使一贯重视质量的厂家得到鼓舞,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受到震慑,广大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人们在赞扬之余,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少有分量的揭露生产伪劣产品的报道,都是外地或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写的,难道当地记者不知道吗?  相似文献   

15.
多写进程式报道(也称进行式报道),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中灼热门话题之一.提倡多写进程式报道,其好处较多。第一,便于反映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客观事物无不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报道和反映这种不断变动着的事物,正是进程式报道的一个主要特征。1987年8月11日,轻工业部宣布:当年12月中旬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第一届轻工劣质产品展销会”,从即日起向消费者征集劣质产品。展出后的劣质产品将由生产厂家收购回去,作为提高产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批评报道中,一些作者或部门,为避免惹上麻烦,常常规避一些单位和人名,用一个“某”字来替代。这种用意是好的,但稿件见诸报端后效果往往打折扣,有时也殃及无辜。下面这条新闻就是一例:市解放路东段某公司购进假冒五粮液酒6件,以每瓶290元销售6瓶,非法所得540元,后被查处。消息见报后,麻烦接踵而至。在此地段除这家销售假冒五粮液酒的商家外,同时“某还有5家经销商也销售五粮液酒。谁是假冒者,报纸上没有说清。而在这一地段购买五粮液酒的消费者心中直犯嘀咕,也不知是不是自己购买的那一家,于是就拿着报纸找到商家…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工程》2009,(3):79-79
由香港波特商业地产管理集团、深圳市波特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建华波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投资打造的PT37四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日前上线运营。如何让电子商务交易线上线下“虚实同步化”,如何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也在网上成为“虚实部门”,如何让更多的消费者敢在网上购买数万、数十万元的商品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8月12日经济日报第3版《天津市南郊区查处假劣商品收效显著》一文说:“最近,天津市南郊区政府在成水沽镇万人集市上,把查处没收的500多条中华,牡丹、大重九等7种冒牌高级香烟当众销毁。至此,南郊区政府已查处较大假冒商品案件30余起,价值总额达120多万元。”类似查处假劣商品价值多少的消息,不少报刊、电台都有报道。  相似文献   

19.
猴年岁初,质量问题成为全国舆论的热点。一些伪劣产品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曝光后,厂长经理急如热锅蚂蚁;许多地方政府亮出打“假”治“劣”的硬招、新招,刮起了抓质量的“旋风”;广大消费者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挺身而出诉诸舆论,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经济学家评论说,中国以严厉打击伪劣、假冒产品为突破口,拉开了深化企业改革的帷幕。而这一切,均始于我国质量宣传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92年2月11日。正是在这一天,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新促会”)和人民日报经济部发起,19家新闻及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质量万里行”(以下简称“万里行”)系列新闻宣传活动,在中央各大新闻媒介中登台亮相,以少有的群体阵势,一下引起亿万群众的关注,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8,(6):72-73
一款以“贵族气质”作为主要卖点的手机掀起了岁末年初高端手机市场的流行风潮,引发了消费者对其追捧。这款名为“伯爵”的三星W629双网双待手机。上市虽高达8380元,但是丝毫不能动摇消费者的热情,仅上市18天销量就达到了3万台。由于市场断货造成价格猛升,家乐福标价竟已高达1288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