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祖拳是福建南拳的主要拳种之一。由于历代史料缺乏对其的文字记载,因此,关于五祖拳的源流、发展以及有关技法的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对五祖拳的源流提出如下观点:(一)“拳有五祖”与“五祖拳”不能混淆;(二)“太祖拳”不能代替“五祖拳”;(三)蔡玉明是“五祖拳”的创始人;(四)现今“五祖拳”的不同流派。  相似文献   

2.
翁信辉  文木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28-31,3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调查了英塘村蔡厝“青阳蔡氏族谱”和访谈了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成果及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会资料的基础上,就拳名及其内容实质、源流的各种说法用比较法、反证法、归纳法及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作了深入研究。结论:(1)五祖拳并非五种拳术的总称;五祖拳不是由五个和尚所传;五祖拳并非等同于过去的太祖拳;蔡玉明先生是五祖拳的创始人,而不只是“一代宗师”;(2)五祖拳学术上的命名可根据师承的不同,区分为“五祖××拳”,并根据历史习惯冠于“南少林”二个字,以示属于福建南派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蔡玉明五祖拳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浯塘村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族谱和拳谱文献与口述资料,解读了五祖拳创始人的文化传播.蔡玉明通过建立群众基础,融入社会生活,实现五祖拳的社会化;赢得泉州武林的承认,实现五祖拳的本地化;借助社会网络和专业空间,以及传播对象的精英化和大众化,推动五祖拳在泉州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少林五祖拳内外兼修、技术全面,古朴、勇猛、刚烈,硬桥硬马中又透出刚中含柔的特点。其手法最为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南拳的特点。五祖拳的手法,指的是五祖拳在演练和实践中上肢攻防的手法。以往论述五祖拳手法的文章,往往着眼于演练拳术,将其分为双手长技、双手短技、单手长技、单手短技等类。有的分得更细更完整,在双手技中又分为拳、掌、指、肘等细类。这样介绍五祖拳手法固然颇有体系化的特色,但较为忽略实战的角度。少林五祖拳作为南方一大拳种,其传播已有骄人的成绩。为了加强五祖拳在散打、实战方面的地位,在分析五祖拳手法时,应该着眼于实战性,着眼于攻防(这样做也并不影响它的演练)。所以本文将五祖拳手法分为攻、守、连消带打、闪打等类别。  相似文献   

5.
五祖拳的全称为五祖鹤阳拳,该拳术技击性强,无花架子。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五祖拳崛起而为福建南拳的第一大拳种,同时盛行于我国香港和东南亚各国。其实,五祖拳不能简单地以南拳或北拳来划分,严格地说,它属于不南不北,因而笔者认为,该拳术的技术特点应从其整体结构和技手(即招式)的运作要求上来说,而其演变则要追溯到该拳术渊源的方方面面。下面,就从这两部分说起。  相似文献   

6.
南少林五祖拳内外兼修、技术全面,古朴、勇猛、刚烈,硬桥硬马中又透出刚中含柔的特点。其手法最为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南拳的特点。五祖拳的手法,指的是五祖拳在演练和实践中上肢攻防的手法。以往论述五祖拳手法的文章,往往着眼于演练拳术,将其分为双手长技、双手短技、单手长技、单手短技等类。有的分得更细更完整,在双手技中又分为拳、掌、指、肘等细类。这样介绍五祖拳手法固然颇有体系化的特色,但较为忽略实战的角度。少林五祖拳作为南方一大拳种,其传播已有骄人的成绩。为了加强五祖拳在散打、实战方面的地位,在分析五祖拳手法时,应该着眼于实战性,着眼于攻防(这样做也并不影响它的演练)。所以本文将五祖拳手法分为攻、守、连消带打、闪打等类别。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8,(3):24-25
何为五祖拳?关于五祖拳,一般认为它是五种拳法的总称。这五种拳法为:一达尊(达摩)、二太祖、三罗汉(有的流派为“玄女”)、四行者(猴拳)、五白鹤。也有人认为,五祖拳是综合了五种古老拳种的精华而创编的拳种。五种拳法中,以太祖拳为代表,太祖拳的雏形为宋太祖赵匡胤始创的“三十二势长拳”。  相似文献   

8.
三战,是五祖鹤阳拳的入门基础拳套路,是进行各种练习和提高的基础。就其拳理而言,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基础在马步,精髓在坐节,技击在吞吐。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2,(2):10-11
永春白鹤拳蜚声海内外,是一个兼具技击价值和健身作用的优秀拳种。2008年6月,五祖拳(太祖、达尊、行者、罗汉、白鹤)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如今,白鹤拳走出国门,在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拳馆和传人,习拳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国,白鹤拳文化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陈式太极拳与五祖拳技法身形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陈式太极拳与五祖拳长技击、身形上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找出它的异同点,以利于习武时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12.
五祖拳发源于泉州,在本地南少林拳系中最具代表性,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的优秀拳术。1989年2月,我率泉州武术代表团访问菲律宾,参加中国·东南亚南少林拳观摩表演大会。就在这次访问期间,经菲华光汉国术总馆力倡和联络,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三个五祖门馆社,联袂发起筹组以增进感情、推动五祖拳术发展为旨趣的联谊会。第二年,泉州市举行南少林国际学术研讨会,六国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正本清源,厘清五祖拳的历史源流。通过田野调查挖掘了《玉塘蔡氏家谱》的资料,参考各流派的说法,就蔡玉明的籍贯,名字,外号,生卒年月,考秀才史实及时间等各种说法用比较法,反证法,归纳法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五祖拳创始人蔡玉明是现晋江市灵源街道英塘社区(蔡厝)人氏;其姓名是蔡玉明而非蔡玉鸣;蔡玉明生于清咸丰葵丑年(1853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卒于宣统庚戌年(1910年农历正月初九日),享年57岁;蔡玉明于1886年,33岁时考取晋江县学,文科秀才。  相似文献   

14.
央视《武林大会》开播之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全亮 《武当》2007,(9):4-5
作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我先后参与了“五祖拳”、“梅花桩”、“八极拳”“形意拳”“武当太乙五行拳”等几个拳种的擂台评判工作,通过执裁《武林大会》,有这么两点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南少林五祖拳发源于泉州少林寺,实用价值极高,技击擒拿内容十分丰富。擒拿是集技击、摔跤、反关节、点穴、封喉等多种技法,运用四两破千斤的杠杆原理,以交错爆发力来制服敌人、解脱自己的武术。它百步百解、唯快无敌。现从五祖拳套路中提取"散技",编排为三十六种,其中有十八种属擒拿反擒拿术,有十八种单项擒拿术。  相似文献   

16.
央视体育频道的"武林大会"已经播出一段时间了,从"五祖拳"打到"梅花拳",再由"梅花拳"打到"开门八极拳",从目前的观众反映来看,武林大会无疑是成功的。笔者在和武术爱好者论及武林大会的时候,谈到一些令人疑惑的问题,写出来与"武林大会"的爱好者共勉。  相似文献   

17.
闾山清泉 《武当》2005,(3):36-36
一、戚家拳简介 "戚家拳"相传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创,但这却仅仅是传说。具体这套拳法是否真的来源于戚继光,已无法考证。近代传承有记录的人是1930年代的寇祖师,河北沧州人氏,不详其名,自号"三爷",伪满期间在辽宁省阜新煤矿做苦功,将此技传给朱云天师祖,解放后,朱云天师祖在锦州将此技独传柳德恩先生。柳师以此技而获"神拳柳"之美誉,传人颇众,余幸居其一。  相似文献   

18.
在对五枚拳历史渊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五枚拳的发展策略,即依托当地高校、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成立五枚拳发展研究训练基地和女性拳社,吸引学校、农村、社区更多女性习练五枚拳;将五枚拳改编、创新并作为乡土教材特色体育课程,在大、中、小学推广和普及;结合国家武术竞赛规则,创新五枚拳套路;加强民间武术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建立传承人保护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武会友,通过民间传统武术比赛,推动五枚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我看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忧与喜我作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先后看了"五祖拳""梅花桩""八极拳"三个单拳种的擂台角逐以后,最突出的感受有两点:一是抢救中国传统武术的紧迫性,二是扶持中国传统武术的希望性。参加此次擂台赛的选手中不少是名师之后,且习武多年,拳械套路表演的水平也不错。但是一走上擂台就不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就《五祖三战拳》一课和指定教材《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及体能练习》第2节课进行分析,与同行分享2位"武林高手"的精彩课堂。一、精湛技艺是点燃内动力的"催化剂"教师精彩的示范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之一,在2节武术课中,2位执教教师以其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展示了武术基本动作的力与美,让学生领略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