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行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7.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率为93.02%,对照组为74.4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对患者进行介入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均于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血栓回声判断其危险性,并接受血管造影行永久性或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复查,观察滤器位置、形状、内部有无血栓及血流通畅情况,并评估取出临时滤器的安全性.结果: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超声显示血栓以低及中低回声为主.为急性及亚急性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后果。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成功开展已成为预防肺栓塞发生的有效途径.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了永久性及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两周后根据血栓回声的改变及滤器内有无血栓情况,共取出20枚滤器.结论:彩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价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D V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健康宣教、病情观察、施行深静脉泵、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术后常规护理相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行实验组的相关护理干预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组)与血栓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输液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14日,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对其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研究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剥除治疗;对照组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剥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中IL-6(白细胞介素)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L-6、CD4/CD8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d与手术后4d IL-6、CD4/CD8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患者术后4d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对患者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传统开腹手术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机体健康以及预防各类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肺栓塞(PE)。方法:对396例DVT患者行VCF置入术,术后随访3~71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396例VCF均成功释放,术后1例患者出现肺栓塞。穿刺部位血栓形成8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3例。未出现滤器偏斜、移位等并发症。结论:VCF可以有效的预防致命性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均分10组:分别为口服和腹腔注射黄芩苷制剂大(2.0g/kg)、中(1.og/kg)、小(0.5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口服和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01g/kg)和空白对照组(口服和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d,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致炎1h后颈椎脱臼致死,冲下左右两耳片分别称重,测定小鼠耳廓的肿胀率和肿胀抑制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口服黄芩苷大剂量组小鼠耳廓的肿胀率显著降低(P〈0.01);腹腔注射黄芩苷大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率显著降低(P〈0.01),中、小剂量组肿胀率降低(P〈0.05)。表明黄芩苷口服或腹腔注射对小鼠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呈现量效关系,且腹腔注射抗炎效果强于口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IL-6、TNF-α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LC组),观察其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外周血IL-6、TNF-α的变化,并与同期20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OC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L-6、TNF-α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LC患者IL-6、TNF-α基本上恢复至术前水平,而OC组患者IL-6、TNF-α高于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C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与OC组相比,LC组患者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轻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在对比剂肾病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8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全部服用辛伐他汀和水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术前24h阿魏酸钠静点.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B-2微球蛋白变化的情况。结果: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术后1、3天时,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1.32±3.04)ml/min比(63.57±1.13)ml/min,p〈0.05]、[(65.21±3.67)ml/min比(56.42±3.31)ml/m.in,p〈0.05];尿B-2微球蛋白术后1、3天时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26±0.13)mg/L比(0.28±0.11)mg/L,p〈0.05]、[(0.24±0.14)mg/L比(0.29±0.12)mg/L,p〈0.05].结论:血管造影前使用阿魏酸钠可能有助于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我院实施的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间入院治疗的6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相关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1)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干预措施的实施两组患者HSS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2)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干预措施的实施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观察组,且在干预实施后的不同时段均效果显著(P均〈0.05).结论:我院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患者所采用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与同期28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平均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5.5±8.5)枚,开腹组为(20.6±7.8)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及死亡率(0)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安全性,而且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水平,其近期生存率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22例前列腺电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减少,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缩短(7.2±0.8 d VS9.9 ±1.2 d,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患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大鼠哮喘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上前列腺素D2受体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哮喘模型中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上前列腺素D2(PGD2)受体改变,了解其对EOS的调控作用。方法:动物模型复制:20只雄性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2组(A组:卵白蛋白(OVA)激发组,B组:应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组,为正常对照组),雾化诱喘。测定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的EOS,并用放射配体分析其外周血EOS上的PGD2受体。结果:B组外周血和BALF的EOS计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外周血0.48±0.01和0.12±0.03(×10^9/L),BALF:1.21±0.47和0.39±0.24(×10^7/L));外周血EOS上CRTH2受体结合容量和总结合比正常对照组和增加(fmol/10^6细胞)(CRTH 2分别为:313.58±86.17和121.32±69.88;DP总结合分别为449.19±121.49和298.85±79.64)(P〈0.01),DP1无显著性差异(A组180.72±47.44和B组198.68±87.22)(P〉0.05)。结论:在大鼠哮喘模型中外周血和BALF中EOS绝对值增高,其表面DP总结合显著增加,主要与CRTH2受体(DP2)显著增加有关,DP1受体结合容量无显著改变,CRTH2结合容量增加可能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关系。方法取19例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房水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ICAM-1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中位数:3.3ng/mL)相比,BRVO中房水sICAM-1浓度(中位数:6.8ng/mL)明显升高(P=0.005),且与黄斑水肿的严重程度相关(P=0.02)。结论sICAM-1与BRVO中形成黄斑水肿相关。测定房水中sICAM-1的浓度有助于评估黄斑水肿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眼进程不同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变化,探讨白内障进展程度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视力一眼≤0.2,另一眼≥0.6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视力≤0.2眼为A组,视力≥0.6眼为B组,分别对其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检查。结果A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97.65±364.66(cells/mm^2),变异系数(56.65±7.28)%,六角形细胞比例(35.06±5.45)%;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570.46±340.25(cells/mm^2),变异系数(47.59±7.03)%,六角形细胞比例(41.97±5.19)%.A,B两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展程度的加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显示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凋亡可能与白内障的进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鼻内窥镜术前教育多媒体课件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术前教育: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患者焦虑程度、认知水平、住院患者满意度、术后随访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后实验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实验组的认知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失访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逐月上升.而实验组无明显上升。结论:课件式术前教育可以减轻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术后随访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学习困难儿童智力和行为的关系。方法:观察组208例(选IQ〉70以上),平均成绩连续2年在班级第10百分位以下的儿童,对照组200例,与观察组同年龄段,平均成绩中上水平的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均给予Achenback儿童行为量表、儿童韦克斯勒智力测试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评定。结果:208例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各项分测验中积木(P〈0.002)、填图(P〈0.005)测验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分测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学习困难儿童存在智力结构发育不平衡,多伴有心理行为问题。社会、教师和父母应从心理上接纳他们,给予更多关怀和理解,让他(她)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静滴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05%(P〈0.05);观察组患者p H、Pa O2、Pa CO2三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原发性痛经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和PGF2α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平均年龄22.3±7.1岁,正常对照组健康女性60例,平均年龄21.5±5.4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法测定经期外周血PGF2α浓度和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INF-γ水平。结果:二组经前和经中PGF2α水平均显著增高(正常对照组经前45.46±11.48pg/ml,痛经组经前51.31±15.88pg/ml),但原发性痛经组病人经期PGF2α(182.66±68.6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7.59±38.55pg/ml)(P〈0.01);痛经组IL10经中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53±1.33与13.14±1.41pg/ml)(P〈0.01);病经组IFN-γ IL10经中显著增高(16.49±4.63与9.12±1.55pg/ml)(P〈0.01)。结论: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PGF。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哮喘大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气道局部浸润的影响。方法:复制哮喘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p65亚基及Eotaxin蛋白活性;细胞分类计数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比;病理学方法观察气道炎症程度。结果:哮喘组肺组织NF-κBp65(0.256±0.063)及Eotaxin(0.197±0.055)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015±0.006,0.034±0.008)(均为P〈0.01)。Egb组肺组织NF-κBp65(0.104±0.056)及Eotaxin(0.115±0.010)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均为P〈0.01);Egb组BALF中EOS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均低于哮喘组(均为P〈0.01);光镜下观察Egb组气道炎症较哮喘组显著减轻。结论:哮喘组肺组织NF-κBp65及Eotaxin表达显著增强,Egb能有效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从而抑制Eotaxin的转录合成,减少EOS在局部的浸润,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