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松武 《新闻界》2006,(5):51-52,35
新闻是一种自主性、包容性、开放性很强的事业,需要记者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掌握专门的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业务技能,形成求真务实的独立人格和职业道德。更为重要的是,新闻特别需要记者具有正义直言的历史思维、独立思考的辩证思维和充满激情的形象思维,形成复合型的新闻思维。  相似文献   

2.
新闻敏感,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作为具有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也称新闻灵感。一个缺乏灵感的记者在新闻业上难有作为。 敏感,字面的意思就是指一种“敏锐的感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对所从事专业或专业方向知识的敏锐感知。记者的职业敏感还包含着多种心理活动的有效配合。 职业敏感的养成,首先是长期对与职业有关的事物给予注意的结果。所谓注意,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的  相似文献   

4.
罗睿 《新闻窗》2010,(3):36-37
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记者、编辑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新闻敏感的表现有三,一是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视节目形态,非事件性新闻、非突发性的事件性新闻、电视新闻频道化或栏目的策划则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从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分析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指出在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中运用创新性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伯祥 《新闻窗》2008,(3):63-64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敏感,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否在采访瞬间或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新闻的发现、判定,主要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是一种敏锐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复杂的判断能力,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对新闻事实必须有多角度的判断能力,就是说,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即为新闻敏感。要想提高记者在已知新闻线索中发现好新闻的能力,笔者以为要在政治理论水平、新闻敏感性、思维方式和工作经验积累等几方面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9.
新闻敏感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修养,更是生命.它不仅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从业所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更是取决与其自身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就一些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一下新闻记者对新闻敏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是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也是最起码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新闻工作事业中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记者在大量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准确地发现或判定哪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一种能力,是记者、编辑政治素养业务的综合反映。电视记者常常是集文案与摄像工作于一体,敏锐而又独特的观察力是他们捕捉新闻眼的前提,所以新闻敏感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而言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本文从新闻敏感的涵义出发,指出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是一种判断力和思维力的综合体现,并通过举例论述新闻敏感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电视记者观察力的体现与帮助,借助详细的剖析,指出电视记者应如何去培养及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最后得出新闻敏感是电视记者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充实的一种基本能力素质,也是优秀新闻作品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如电光火石那样准确无误地完成发现、判定、采写、传播新闻的全过程,这首先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鼻,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呢?本人认为,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敏感是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极其重要.本文从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学识和经验的积累、不怕吃苦练就"新闻腿"、永远保持富有激情的状态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新闻敏感的养成要素、养成途径和方法,并指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闻敏感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新论链接     
观点新闻——报纸竞争的关节点《中国记者》2006年第6期发表赵佳的文章《观点新闻:报纸竞争的关节点》。文章说,从《文汇报>以“观点新闻”为题开辟言论性专栏,此后,相当一批报纸的版面和栏目里开始频繁使用观点新闻这种形式,观点新闻得到了编采人员和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文章指出,从一般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文章认为,观点新闻也是新闻,观点是一种形态的客观存在;观点新闻也受新闻时效的制约;观点新闻的职能和作用:反映职能——传递观点信息;阐发职能——从深度和广度上阐释新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敏感是新闻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在职业素养,是新闻学必须重点研究的范畴。但是目前国内新闻学教材及新闻理论研究刊物,对新闻敏感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下面不妨先试着列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作为分析的基础。 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新闻敏感,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蓝鸿文《新闻采访》(人大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张萱 《新闻前哨》2011,(9):61-62
本文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层面展开,将散文化新闻在中国新闻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合。通过对散文化新闻的特征研究、观点研究、角度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由此发现学界对于散文化新闻研究思维路径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指出该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记者是社会的触角,肩负公众的期望与社会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记者有多敏感,社会的感知器官就有多灵敏.从本科接受新闻教育至今已有6个年头,一直以新闻人自居,虽然最近因为实习、求职忙得焦头烂额,但始终坚信自己将走上新闻职业岗位,践行新闻理想.  相似文献   

17.
正地市党报影响力没有完全发挥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百姓人物新闻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增加百姓人物新闻,拉近与读者距离,加强读者的形象感知,增强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充分发挥地市级党报影响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地市党报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百姓人物新闻在地市级党报中的地位新闻是要传播的,要实现传播,必须让受众感知。笔者认为,作为纸质媒体的地市级党报,让读者感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信息感知、形象感知、情感感知、理性感知,这几种感知的主体是人(读者),感知的对象是人,人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新闻时有发生,如何能快速捕捉到新闻线索,这需要记者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是指记者寻找、捕捉、判定新闻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职业敏感,也是一种顿悟性思维活动,是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如今,信息爆炸时代,新闻竞争意识、新闻策划、新闻线索来源等,这些都离不开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对记者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敏感,是衡量记者(通讯员)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对产生新闻条件的认识、判断和预见的能力,是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中所具备的有新闻价值的事物识别和选择能力,是记者(通讯员)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体现.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通讯员),是不会挖掘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新闻的.政治敏感是新闻敏感的核心.培养新闻敏感,首先要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就等于没有灵魂.新闻敏感是政治敏感的统帅、继承和发展.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政治背景中经过选择报道出来的.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都是通过新近发生的事实,从政治思想上引导群众.因而,作为新闻的作者,一定要熟悉国内外的政治局势,牢牢树立全局观念.全局意识,然后衡量各种客观事物,从中选择出有政治意义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敏感是对新闻的判断能力,是对外界事物的迅速反映.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