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到人民出版社资料室编的一本小书:《序跋按》。这里编集了八本书和文章的序言、跋文、按语(包括出版说明),还有一些关于这些文字写作情况的材料。这种资料,一般读者未必有兴趣,对编辑出版工作者说来,倒确实有用。序跋按之类,在一本书里不占主要篇幅,属于“零件”之列。但是细心的读者知道,正是在这里,提要钩玄地点出了这本书的要点,指明了出版本书的宗旨,有时甚至补罅纠谬,讲一些正文里没有讲到的道理,更正书中的某些错误,是不能忽视的。从编  相似文献   

2.
最近出版的北京大学孟昭晋教授的《书评概论》一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全书结构完整,既是一本论述书评理论的专著,也是一本理想的教材。全书除正文7章外,还有《中外书评作品选读》、《课程教学法献议》两个附录和“参考征引书目”,更值一提的是作者还编了一个此书的“人名/主题索引”,不仅便于读者查检,而且也为其他教材、学术著作的出版开了先河,因为“索引少”是中国大陆书籍出版的通病。 该书之结构特点,首先是它提供的《中外书评作品选读》省去了查找原文作品的时间,可以使读者更好地领会正文中的分析文字;其次是《课程教学法献议》使“书评”课的讲授易于为人们按受、掌握:再其次是书后所附之“索引”,免去了读者查找标注之苦,例如笔者在研究作者与  相似文献   

3.
“读者联系卡”的感受学音年初,见到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金马文集》,除了这套书的内容到印装都称得上精品外,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书中所附的一页32开大小的“读者联系卡”,这张卡的一开头是一段热情洋溢的话:“读者朋友们,每当您读完一本好书之后,一定会有...  相似文献   

4.
不少图书都有“出版说明”(或“编辑说明”),内容大致是从出版社(或编者)的角度向读者说明一部书(或一套书)的出版目的、编选意图、编辑过程等与成书有关的文字,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情况。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无疑是迄今为止在断代诗歌总集中份量最大的一部诗集。这部书到1995年底已经出版了25册,但是,全书一共有多少册?编辑、出版者没有在书里交代过。偶然从一则图书广告中了解到,《全宋诗》一至二十五册北宋部分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读者发现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中,一些科学家的照片与名称出现错乱。在书中“引言”的第4页以及正文的第12页,记者发现,书中标注为“牛顿”的照片实为狄德罗,而标注为“焦耳”的照片实为达尔文。(《法制晚报》,1月27日)  相似文献   

6.
在没有打开Publishing Books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谈论出版过程的图书.然而,打开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这是一本类似论文集之类的书,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描述.书中的作者,既有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出版经纪人,又有作者、读者、学者和书评者.可以说,图书出版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文章,既有对美国出版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的,也有对美国出版现状进行描述的,还有对图书出版未来进行展望的.正因为这些文章,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描述,我们才将这本书中译名定为<图书出版面面观>.  相似文献   

7.
《一把老黄土》一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读者、专家和媒体的热捧,销量节节攀升。在数字出版对纸质图书出版冲击力加大而普遍销量难支的当今,一本仅以述说个人情感的散文集能够逆市而发,连创纪录,这不能不使人暗自称奇。本文仅就樟楠亲情散文《一把老黄土》的出版情况,探析该书给新疆出版界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书评的要素我有个固执的想法:书评文章应该告诉读者评什么书,作者是谁,哪家出版社出版的,全书篇幅多少,书的定价多少。在形式上,这5个项目是可以单独列出的。因为它们最简明地提供被评图书的情况,使读者一目了然。即使读者暂时不读书评,他也从这里获得了图书的出版信息。记得几次写文章或在有关会议上发言,我都强调这5个项目的重要,甚至认为是书评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从出版、发行角度来看,印刷战线上的缺口比较大,似乎一时还难以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目前,一本书从发稿到出版的周期长得出奇。从前,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从发稿到出书,一至二个月已不算快,而现在一般三个月到半年出书是常事;字数较多一些,如果还有图版的话,一年出书也不是个别的。同时,出版计划不周,“出版情况变更”也非常突出。所谓“出版情况变更”,是指已经向读者宣告何时出版的图书,由于出版和排印工作上的原因,要推迟到另一个时候出版而向读者所做的交代。一般做法,比原计划推迟三个月以上才向读者说明,这就是说比预告出书时间晚三个月以内出版,不算不准期出书。问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古书编目中要著录一书的版本,它是著录一部书的版本情况记录,是表示一部书的制造和出版情况的。要准确地反映一部书的版本特征,以便于读者区别图书和了解图书。有许多古书,往往因版本不同,内容有很大的差异,而使用价值也就有所不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读者往往需要参考特定的版本。如著名的《水经注》、《齐民要术》、《农政垒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古代科技书,都有不同的版本。在目录中记载版本,不仅可以区别不同的版本,而且可以满足读者对特定版本的需求。版本的特征主要从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和版本类别的异同来区分。因而,版本  相似文献   

11.
动态集锦     
《出版参考》2012,(24):55-56
亚马逊英国电子书销售超纸质书电据亚马逊透露,目前亚马逊英国Kindle电子书销售已超过印刷版,包括精装书和平装书。在Kindle上市两周年时,亚马逊公布了这一统计结果,英国媒体广泛报道。亚马逊英国公司表示,今年以来,亚马逊网站每卖出100本印刷书,就有114本Kindle电子书卖出,这还不包括免费的Kindle书。在英国,Kindle读者的买书量是没有Kindle阅读器前的4倍。同时,过去一年里,亚马逊英国网站的读者和用Kindle自出版工具的作家增加了4倍多。  相似文献   

12.
一本畅销书面世,多本封面相似的“克隆”图书就会紧跟步伐出版上市,对于读者来说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书,抄袭的书不仅封面相似,而且内容粗糙,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在业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新民网对此报道:有业内人士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一本畅销书面世,多本封面相似的“克隆”图书就会紧跟步伐出版上市,对于读者来说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书,抄袭的书不仅封面相似,而且内容粗糙,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在业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新民网对此报道:有业内人士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1.随着出版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图书市场已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读者的选择性大大加强了。这就必然出现激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情况。目前全国近500家出版社,年出版6万多种图书,选题互相保密,都在抢占空白领域出书,因此,同类书甚至同名书时有发生。所以,信息快、出书早、设计美、定价低的书,就占有很大优势。如桂版《领导科学基础》一书,在1983年初版时,是全国第一本研究领导科学的书,以  相似文献   

15.
台港澳一瞥     
据港台报道,前不久,台南市良美百货展出一本被称为『全世界最贵的书』,在现场翻阅它时,除有专人监视外,读者还必须戴上手套,以免弄脏『宝书』。这书是由美国罗夫公司出版的,一套两册,内容是西斯汀礼堂米开朗基罗修饰前后作品介绍。全世界限额出版2500套,台湾将售100套,每套售价新台币100万元(约折4万美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月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期间,李一氓同志提出要整理出版《稿本丛刊》,这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我是极为赞成的。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首先是要摸清稿本的情况。选开整理出版稿本的目录,是比较细致的事。必须了解这一稿本其内容的价值如何?一书之成,必几经修改,要分清第几次稿本(当然不是每书都尚存几个稿本  相似文献   

17.
日本书店常有这样的情况,读者欲购图书售缺无库存,读者冷遇图书堆积蒙尘。为了解决这一症结,出版批发商开始实施图书商一元化管理,通过准确地把握各书店滞销与退货书刊数据,减少读者欲购而无书的不满,同时尽量减少滞销图数的比例。为此,日贩、大阪屋、栗田出版贩卖、大洋社等4家出版批发商,在埼玉县内融资创建书刊退货新物流中心系统,规划2002年启动杂志退货物流中心,2003年启动文库、新书与漫画本退货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8.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的价值要回归图书本身,这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出书,不一定是为了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或精神,而是为了出书而出书。这样的书看上去装帧得很豪华、很漂亮,但是没有有分量、有价值的内容。对这样的书,我认为就没什么出版意义。出版一本图书是否有意义,要看这本书有没有真正很充实、很内在的思想,有没有值得传播的价值。所谓“开卷有益”,我们必须保证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获益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地不明     
一次逛书店,只见柜台前簇拥着一大圈人,正在争先恐后地看一本名为《目的地不明》的书。拿到书的人,前边翻翻,后边翻翻,然后皱皱眉头,又把书放下了。一连几个读者都是这样。这倒引起了我考察一番的兴趣。我挤到圈子里,问一个刚放下书的读者:“不喜欢吗?”他的回答颇为生动:“没有前言,没有提要,没有出版说明,也没有译者后记,真是‘目的地不明’,不知是一本什么书!”我接过一看,果然前后光秃秃的,连目录也没有。面对着这样一本书,读者如坠入五里雾中。  相似文献   

20.
首届韬奋新闻奖评奖前夕,评委会办公室收到上海新民晚报的推荐材料:曹正文和他写的书《秋天回眸话人生》。在一百多位被推荐者中,以书作为评选资料的不下30人。我作为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只是记住了书名,并未特别注意。 后来,朋友向我推荐一本书中的一篇文章,一看书名是《秋天回眸话人生》,忽然想到作者定是曹正文。文章只读了一遍,便令我爱不释手,一口气将全书读完。这是曹正文出版的第27本书。 曹正文当过翻砂工、搬运工。后来,因酷爱写作,考入新民晚报当记者、编辑。从1986年开始,任《读书乐》专版主编。说是主编,其实只有他一个人。组稿、校对及版上一切细活,均由他包揽。他上任第一件事,是办“书友茶座”。这个栏目,使他很快成为读者、作者、通讯员瞩目的中心人物。 当载着种种疑惑的读者来信铺天盖地而来时,他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为读者排忧愁、添欢乐。一个女读者因失恋要自杀,他连夜发出一封长信,挽救了一个绝望的灵魂。1987年,曹正文因病住院,江苏省吴县一位中学生寄来一笔书款,请他代购书籍。他出院后马上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