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琼 《教书育人》2009,(3):66-67
人的眼睛有时会欺骗自己,只有人的心灵不会欺骗自己。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应该只有观察,不应该只有经验,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深入学生的内心,洞察学生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2.
象伯伯的家     
金炀 《家教指南》2007,(4):34-34
象伯伯虽然一个人住在一间大屋子里.但路过的人每天都会听见象伯伯在屋子里和人聊天,有时是两个人的声音。有时是很多人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3.
差生日记     
差生也是人,拥有最起码的人格和自尊。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并不能作为评价一个人优秀是否的标准。有时,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个人,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4.
施音 《考试周刊》2011,(59):233-234
人所有的行为都以内心世界的意象作为基础。人的意象是人内心世界最为核心的东西.是推动或起动外在行为的因素。学生的行为有时很难被成年人理解。作者认为学生偏激的行为.其内心的意象往往是渴望尊重、渴望爱护和渴望优秀这些最简单的呼唤。而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内心意象的方式.则是班主任对他们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生活     
生活可能美满. 生活可能悲伤. 生活常常充满欢乐, 但有时它也令人沮丧。 生活可能是梦幻一场。 生活可能是智慧的结晶: 生活也可能将一个人送上法庭。 生活可能丑陋.  相似文献   

6.
刘雁 《成才之路》2009,(7):I0002-I0002
当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时.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尤其是父母的态度使我们有自我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自持性链式反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通过研究那些优秀的人物.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在他们得到自我实现的过程当中,都要经历一个特殊的一种体验,称之为高峰体验。在某一时候,一个人突然得到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觉得他有能力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很多人都给他描述这样的经历,这样的过程有时是非常短暂的,但在他的一生当中却起很大的作用。这样一种高峰体验,对于他能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预言     
年轻人的心中各自都有一尊属于自己的神。它伴随着每一个人成长,有时离你近,有时离你远;有时扑面而来投入你的怀抱.令人邂逅而激动不已;有时擦肩而过挥手远去,令人忧伤而满腹惆怅。在这酸甜苦辣纠缠交错的记忆里.唯有企盼和失去的经历最清晰和隽永。《预言》这首诗正好在这一点上释放出了无限的美丽。  相似文献   

9.
作文的离题、偏题,在理论上阐述明白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作文的实际要比理论复杂得多,在集体评阅作文时,虽然总是先定下基调的,但评着评着,对某一篇作文.往往会意见不统一,这就是明证、尤其是独创性的要求,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优秀的作文应该具有创造性,应该写出与众不同来.应该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然而,有时,给人耳目一新的独创性与离题、偏题只有一步之遥,使人难以分辨、  相似文献   

10.
怪异的帽子     
梁玉 《小学生时空》2009,(10):36-37
有一顶怪异的帽子,它是由一个思维混乱的巫婆变成的。这个令人讨厌的巫婆总会让帽子变得和她一样讨厌。然而有时.它也能使人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1.
王鑫 《教师博览》2010,(9):44-45
我们往往自以为了解别人,可很多时候看到的只是表象。人的内心世界像一座迷宫,仅仅通过一件事去判断一个人.有时会连迷宫的入口都无法找到……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象征和灵魂。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优质的学校文化让生活于其中的人.都能得到成长.能感受一种畅悦.使每一个人如火种一般引燃周围的人.成为优秀文化和高尚道德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黄志勇 《考试周刊》2010,(14):71-71
现在一说写作.有许多学生就会有畏惧心理.这是由于学生的畏惧情绪在作祟√隋绪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心情愉快时.做起事来得心应于.表现出色;当心情不好时,再容易的事情有时也完成不好。这就是人的情绪在作怪。  相似文献   

14.
刘阳 《考试周刊》2011,(89):214-214
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一种选择会是一种活法.一种选择会换回许多种经历、体会。一个人只有一生,是选择的人生更加让我们丰富.是选择让我们的人生与众不同,是选择让我们体会酸甜苦辣。信心、习惯、舍得让我们成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品质。  相似文献   

15.
人的眼睛有时会欺骗自己,只有人的心灵不会欺骗自己。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应该只有观察,不应该只有经验,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深入学生的内心,洞察学生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6.
    
梦,似有似无,它像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永远伴随着我们。梦,有时让人振奋不已,而有时又让人悲痛万分。梦,有时是美好的,而有时却是让人无法接受,无法面对的。它常常牵着一颗好奇的心在无边无际地空中飞舞。梦,它就像是一个朋友,甚至是一个知己。当朋友关心你  相似文献   

17.
从没有人否认,灰姑娘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儿。她从未在学习上比别的女孩子差,她很勤奋;她从不在同学面前哭泣,她很坚强;她从不挖苦讽刺任何一个人,因为她很善良。可是,灰姑娘却有一颗极其封闭的心,她从不向人倾诉,甚至连最亲近的朋友也不能够明白她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是的,真的没有人知道,有时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说“短腿”     
“腿”本指人和动物的下肢.也可用来比喻器物下部起支撑作用的部分(如桌腿、床腿)。一个人如果有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一些.那肯定是生理上的缺陷。如果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乡镇、一个县市、一个省份,乃至一个国家,在某方面存在不足、短处、缺点或问题,而在其他方面都是优秀的,那就好比一个人长了一条短腿、一条长腿,必然是不和谐的。比如:  相似文献   

19.
宋桂英 《中国德育》2013,(22):54-55
德育工作理念与教育发展理念融合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优秀,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优秀;一个民族的伟大,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伟大。而人性的优秀和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德性”的优秀和伟大。“德”是一个人的品质,是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人的行为,是一个人称其为怎样一个人的根本所在。“德”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还决定着一个群体的命运、一个社会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对于道德教化,我们的先祖曾经这样说:“德为国之基也。”  相似文献   

20.
绿茶 《中学理科》2008,(10):39-39
优秀生似乎天生是众星捧月的对象,家长疼,老师爱,同学崇拜。然而,学习优秀的学生有没有烦恼?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优秀生出的问题.有时会比学习稍落后的孩子出的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