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高校助学帮困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远大于其他普通大学生。如何正确引导、激励、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塑造良好品格,已成为健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先决条件,即"扶贫先扶志,扶志必励志"。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的帮困力度正不断加大,政府、学校和社会给予了他们更多关爱,但帮困助学不应停留在物质层面.本文提出如何丰富帮困助学内涵,把助学拓展、提升到助成才,从培养德智体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构建帮困助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问题在各个高校是普遍存在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社会和学校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家访来增强学校与贫困大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向贫困大学生家庭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增进学生和老师的情感交流,同时调查和了解贫困大学生家庭实际情况,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和贫困大学生的动态认定提供了有力依据,使学校能更有针对性地资助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高校帮困资助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惠性差别待遇,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遭遇不公的适当补救,以及为了防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正向歧视而采取的特殊优惠待遇。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高校帮困资助实质是消除不同学生群体间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受教育权的差异,是对既有不公的矫正,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高校帮困资助不构成“歧视”,但也需摆脱“歧视”之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宗旨,财政部拨发的资助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的界定问题成为帮困助学工作中的一个新难点,而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就贫困生界定等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有的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措施主要是针对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及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和就业问题制定的,这些措施在解决贫困生问题上只是治标而未能治本,要彻底地解决贫困生问题除了解决整个社会公平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在帮困的过程中提升贫困大学生的能力,做到帮困、助学、助人相结合。因此,要有能综合解决贫困生经济、心理、能力和就业问题的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7.
余秀华  徐菡 《教育探索》2008,(10):128-129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冲突表现为自强与自卑心理相交替、悲观与焦虑心理相并存、过度自尊与淡漠心理相交织。贫困大学生克服不良心态应做到: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冲突;改变不良认知,坚强意志品质;正确评价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消除贫困大学生心理冲突应采取的对策是:帮助帮困大学生心理脱贫,走出精神困惑,努力把贫困大学生培养成创新型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对贫困的内涵进行了再认识与辨证思考,强调要克服只从经济层面单向度地理解贫困,贫困的本质及其造成贫困的决定性因素是贫困者“头脑中的贫困”。高校也应从精神和思想层面对高校大学生“贫困”群体进行再认识,正视存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头脑中的贫困”现象。“扶贫先扶志”,相对于经济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头脑中的贫困”更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从“经济扶贫”到“教育治贫”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先飞”意识;做好开发式能力资助,帮助贫困生“丰满羽翼”;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培养贫  相似文献   

9.
"助困育人":高校帮困助学途径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艳 《江苏高教》2007,(3):116-118
高校大学生贫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综合分析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和当前经济助困模式存在的不足,探讨实现经济资助与心理帮扶、思想政治工作"三结合"的途径,使高校的帮困助学最终达到"助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社会贫困问题在高校中的一个缩影和反映,不仅仅是一个事关经济、政治、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更是一个事关人的发展问题。因此,通过探讨社会贫困问题本身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反思当前高校帮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疑对进一步做好高校的帮困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方法,可以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目前在各高校具体实施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团体社会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方法,可以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目前在各高校具体实施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资助力度不均衡,资助对象定位欠科学。助困育人工作失之偏颇,表现为:物质资助为主,能力培养不足;被动性应对为主,主动开拓助困资源不足;"强势关心"为主,不够细致化。"全过程助困育人、全方位助困育人、全员助困育人"的助困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体现教育公平、增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尊严与幸福感、彰显人文关怀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助困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把暑假作为大学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充分利用暑假来完善自我。随着我国社会就业竞争加剧,大学生也逐步意识到要利用好暑假时间。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暑假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暑假生活缺乏规划与安排,学习方面及实践活动缺乏指导与帮助。因此,学校引导、家庭支持及自我定位等相关方法,将有助于学校中的大学生有效地利用暑假。  相似文献   

15.
“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我党的优良作风,要坚决反对和鞭挞一切社会丑恶现象,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青年大学生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加强人格品质锤炼,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进步潮流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目前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及对比普通高校学生和农林院校学生结构的区别,分析农林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出当前农林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要解决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学生、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特殊群体大学生是高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是从事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群体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研究方法,对鞍山师范学院典型的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孤儿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表明:高师院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方面明显高于全国常青模均分,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大学生.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好大学"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一流大学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好大学不等于一流大学.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应该倡导好大学理念.有科学的大学定位,遵循大学规律的科学制度,高品位的大学人文环境,能凝聚优秀教师并培养优秀人才,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大学就是好大学.要建设好大学,一要对大学进行科学定位,二要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三要创建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四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日本贷学金建立在公平原则基础上从贫困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而中国是兼顾贫困家庭的优秀大学生和非贫困家庭的优秀大学生,虽然两国对公平的侧重点不同,但高等教育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公平性发展的完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日本贷学金的借贷程序和贷学金的回收制度对健全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但女生的心理问题呈增长趋势,其中贫困家庭女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其诱因既有显而易见的教育失衡、学业纷扰、就业压力等,也有贫困问题。通过"唤醒教育"来解决大学生与贫困关联的心理困顿是笔者研究的焦点,其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