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中国京津周边地区沙尘暴源地锡林郭勒盟草地生物资源现状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总结分析了锡林郭勒盟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的原因 ,提出了锡林郭勒盟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1970 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期遥感影像与GIS的支持下,构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975年-2009年的草地现状和动态变化时空数据集,进而开展了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①草地是锡林郭勒盟的主导生态系统,总面积约17.6万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6%;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草地覆盖度逐渐降低,草地类型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②锡林郭勒盟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的基本特征为:以2000年为界,2000年之前,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减少;2000年之后,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减少态势得到遏制和逆转,草地资源面积开始增加;③该区草地资源时空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影响:区域气候变化是本区生态系统变化的基本驱动力,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对于草地退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而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介入则缓解、遏制和逆转了本区长期以来的草地退化态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3S技术和地面植被监测对锡林郭勒盟草原植被生长状态进行天地一体化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8月、2017年8月锡林郭勒盟的NDVI与植被覆盖度直接均表现显著地正相关关系,NDVI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说明该区域的植被越茂盛;较2016年8月的相比,2017年8月的NDVI草地植被覆盖度增加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5.54%,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部和北部;植被盖度减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4.46%,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南部。  相似文献   

4.
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北方草地典型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1995年-2000年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考察了气候、地形、区位和人类活动等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1995年-2000年,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区域面积为59130km~2,占全盟面积的30%,包括70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将占锡林郭勒盟面积1%以上的15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纳入CCA分析)。面积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其中,高覆盖度草地转出最多,主要流向中、低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转出次之,主要流向高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草地覆盖度提高的区域占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的21%,草地退化与改善并存,但以退化草地面积净增为主。CCA第一排序轴与地形起伏度的相关最大,第二轴与海拔高度和坡向转换指数最为密切。前四个排序轴累计可以解释典范效应中的77.8%的信息,CCA分析显示地形起伏度、海拔高度、坡向转换指数(TRASP)、年均降雨量、最近居民点距离等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的关系较为密切,是形成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大,通过影响草地与人类活动的分布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浑善达克沙地在北京西北部,直线距离仅180km,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东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至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总面积710万hm^2,横贯锡林郭勒草原,沙漠化面积达43%。近些年,由于人口牲畜量的剧增,草地退化、沙化的状况十分严重。目前,全盟草地退化、沙化面积已达958万hm^2,占草地面积的48.63%,产草量逐年下降,平均亩产干草降为21.2kg。自1958年以来的40多年,较大的旱灾、雪灾就达27次。  相似文献   

6.
采自不同地区的4份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勒嘎苏木旱作条件下,进行了田间生态适应性及农艺性状评价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4份材料在太仆寺旗播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表现为植株返青早、越冬性好,分蘖数多,植株高大,茎叶繁茂;产草量和种子产量高,尤其是引种青海湟源的垂穗披碱草,最适合于在该地区建立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西部草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遥感信息作为主要数据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手段,首次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不同覆盖度的草地资源以及草地内部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1989年~2001年间高、中、低覆盖草地之间以及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数量和特征。结果表明,12年间研究区3种草地类型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它们转化为旱田的比例分别占转移总面积的77.78%、70.13%和36.57%,说明人类对草地的持续开发是造成草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从与盐碱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来看,3种草地类型转化为盐碱地的面积比例随着草地覆盖率的减少而增大,比例分别为0%、4.62%和32.81%,可见植被覆盖率对于草地盐碱化的发生起决定作用。从草地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来看,呈现高覆盖向中覆盖再向低覆盖的逐级退化特征,而且这种演替规律在当前人类活动下基本上为不可逆过程,草地的退化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镇赉县的北部、洮南市的南部、通榆县的北部以及乾安县的西部。本文最后从合理利用研究区现有的草地资源、综合进行草地盐碱化的治理出发,提出了生态环境修复和草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保持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婷  于德永  乔建民  郝蕊芳 《资源科学》2018,40(6):1256-1265
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对于维持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格局分析与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在流域尺度上对2005—2010年锡林郭勒盟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保持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不同景观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差异显著,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林地>农田>草地;② 2005—2010年,锡林郭勒盟林地土壤保持能力减弱,草地和农田土壤保持能力增强;③ 不同景观水平指数及不同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对土壤保持能力的影响差异显著;④ 景观水平上,流域土壤保持能力随着斑块数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减小以及景观形状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的增加而相对增强,其中,斑块数量对土壤保持能力的影响更大;⑤ 斑块类型水平上,在降雨减少而植被覆盖度降低的情况下,随着聚合度的增加,林地土壤保持能力减弱幅度变小,其中,草地土壤保持能力随着最大斑块指数的增加而增强,农田土壤保持能力随着斑块面积百分比的增加以及平均邻接度指数的减小而增强。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区域景观管理水平,促进水土保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锡林郭勒盟及周边27个气象站点近30年的逐月降水量与月平均温度数据,计算出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牧区1980年~2010年间5~9月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锡林郭勒盟草原牧区的5~9月间的干旱灾害危险性作了区划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西部地区;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中部地区;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锡林郭勒盟为例,通过对锡林郭勒盟工业化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工业化对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的影响,进而提出了锡林郭勒盟应转变传统工业化思想,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以保护草原生态为思想前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RWEQ的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草地在区域防风固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微观尺度,针对区域尺度的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基于RWEQ模型,利用ArcGIS和ENVI,对2000—2015年间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化的估算。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宁夏草地年潜在风蚀总量为1028.30~7540.50万t,年实际风蚀总量为269.75~3318.71万t;②2000—2015年宁夏草地年防风固沙物质总量为729.80~4120.04万t,16年间共增加了124.13万t,平均单位面积年防风固沙物质量在0.33~1.77 kg/m2之间,空间分布呈现出"中高南北低"的特点;防风固沙保有率平均值为0.65~0.79;③草地防风固沙等级以"中等"和"较弱"为主,占总固沙量的47%~65%;"中等"及以上的草地面积波动增加,"弱"和"较弱"等级的草地面积减少;④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草地防风固沙量占总量的90%以上,北部灌区草地防风固沙量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北部灌区和中部干旱区是未来风沙治理需更加关注的区域。本文揭示了宁夏草地防风固沙的时空格局,为未来区域风沙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生态多样性空间尺度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相互关系研究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白音锡勒草地生态系统为例,运用多尺度多样性模型、香侬模型和辛普森模型对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尺度上对生态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尺度多样性模型模拟得到的景观元多样性严格地随着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说明多尺度多样性模型更适于在多个空间尺度上的运用;空间分辨率的变化对生态多样性与草地最大地上生物量和荒漠化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参照系,对锡林郭勒盟2000年~2009年10年间的3次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计算结果得出,锡林郭勒盟第二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积极因素,第一、三产业已开始衰退;全面剖析锡林郭勒盟3次产业结构现状,为今后制定锡林郭勒盟产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2020年冬季(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锡林郭勒盟出现的两次较强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降雪时空分布不均,冬季前期气温维持较低态势,全盟形成积雪;由于冬季积雪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北部大部地区及南部偏北地区积雪较深,给交通运输和牧事生产活动带来了极为不利影响,但冬季降雪较多对土壤增墒保墒、降低春季草原火险等级以及抑制沙尘天气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锡林郭勒盟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当前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阐述了锡林郭勒盟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政策需求,提出了培育扶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锡林郭勒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地用户需求,提出了锡林郭勒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锡林郭勒盟风能资源及风电场建设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形势下锡林郭勒盟风电再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对锡林郭勒盟GDP含金量的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锡林郭勒盟GDP含金量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多伦县地处锡林郭勒盟东南部 ,内蒙古高原的南缘 ,阴山山脉的北坡 ,属于低山丘陵区。辖区内的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有常年性河流 47条 ,季节性小河 1 1条 ,多年平均径流量 1 .34亿 m3。为了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发展农田抗旱灌溉事业 ,从 70年代以来 ,多伦县陆续修建了一批小型水利工程等灌溉基础设施 ,其中修建了小型水库 1 1座、塘坝 1 2座 ,主要以农田和人工草地灌溉为主 ,其次是水产养殖。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在农田和人工草地抗旱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然而到 80年代后期 ,由于洪水而导致溃坝、放水洞…  相似文献   

20.
霍林郭勒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18°17′46″--119°46′12″、北纬45°16′--45°46′之间,总面积585平方公里,西部、西北部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接壤,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毗邻通辽市扎鲁特旗,东部、东北部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连接,处于"两盟一市"的交界处,距通辽市336公里,北距蒙古国直线距离120公里.霍林郭勒市有着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