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平乐·村居》最后一句“溪头卧剥莲蓬”,有的书籍上作“溪头看剥莲蓬”。是“看剥”还是“卧剥”,没有定论。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选入此词,作“卧剥”,但句末注云:“‘卧剥’原本作‘看剥’,据别本改。用以形容‘无赖’,义较胜。”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作“无赖”、作“看剥”。“最喜小儿无赖”句后注云:“虽似口语写实,但大儿、中儿、小儿云云,盖从汉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化出,只…  相似文献   

2.
剥蒜衣     
妈妈叫我剥大蒜。我拿了几个大蒜头,一瓣一瓣地分开,仔细地剥起来。薄薄的蒜皮紧紧地贴着蒜肉,剥起来很费劲。几分钟过去,我才剥了一瓣。这样下去,一个小时能剥几个呀!妈妈在厨房催我:“蒜头剥好了吗?”“还早呢……”我回答。妈妈走过来,看见我只剥了一瓣,笑着说:“你这个小懒  相似文献   

3.
剥豆子     
星期天上午。奶奶对正在跳绳的蹦蹦大声说:“来!快来帮奶奶剥豆子!”“我不吃豆子。”“真不吃假不吃?”“真不吃。”蹦蹦还是跳他的绳。吃中饭了,蹦蹦趴到桌上一瞧,嘿!葱花炒豆子,真香!馋得蹦蹦口水直往下掉。“想吃吗?”奶奶边舀给他一勺豆子,边笑着说:“下次可得要帮奶奶剥豆子,不剥,这豆子能自己蹦到碗里来吗?" "嗯,嗯,"蹦蹦象鸡啄米一样,一边点头,一边蹦跳一着向房外走去。一会儿,蹦蹦捧着一把剥好的豆子进来,对奶奶说:"我剥好豆子了,奶奶,现在我能吃  相似文献   

4.
今天,妈妈从街上买回一网袋毛豆。妈妈对我说:“丹丹,快剥毛豆,准备做晚饭了。”我说:“不剥!”“为什么不剥?”“不喜欢吃呗!”我随口答道、  相似文献   

5.
剥玉米     
7月16日晴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剥玉米。剥了一会儿,我拿来两个盆,奶奶笑着说:“放两个盆,要和我比赛?”我说:“是啊!”奶奶说:“你不怕输了吗?”我答道:“只有和你比比,才能知道我的速度怎么样呀!”奶奶同意了。  相似文献   

6.
剥毛豆     
放学了,我看到妈妈正在剥毛豆,我放下书包,连忙跑过去,抢着跟妈妈做。妈妈说:“也好,让你锻炼锻炼吧!”我高兴得连忙点头说:“好的!我一定能完成任务。”说干就干,我先拿起一个毛豆,圆滚滚的毛豆浑身是毛,弄得人痒痒的。它一点也不听话,但是我耐着性子,剥呀剥呀,手指甲都剥疼了。我眼珠一转,有办法了!回  相似文献   

7.
女儿剥桔子     
看到黄橙橙的桔子,女儿伸手拿过一个熟练地剥起来。 女儿一岁多的时候,一次看到黄橙橙的桔子,磕磕绊绊地跑过去拿了一个就往口中送。“哎,别忙,桔子剥了皮才能吃。”我见状连忙制止。我剥了一个送到女儿嘴边:“来,尝尝,酸不酸?甜不甜?”“呀,甜!”在以后吃桔子时,女儿便会学着我的样子迫不及待地剥桔子皮。  相似文献   

8.
动甬剥衣     
北齐高祖的姐夫尉景仗势欺人,贪污受贿,民愤极大,高祖派宫殿演员石动甬去讽劝他。一天,石动甬见了尉景,二话没说就去剥尉景的衣服。尉景莫名其妙地问:“你干嘛要剥我的衣服?”石动甬答:“你能够剥百姓的,难道我就不能来剥你吗?”高祖认为石动甬说得有理,就劝尉景说:“可不要再贪污了!”  相似文献   

9.
剥香蕉皮     
今天早上,老师拿来三根香蕉,我想:老师是想请我们吃香蕉?老师说:“我们来玩一个剥香蕉的游戏吧。”剥香蕉?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相似文献   

10.
“剥床”被认为是剥落大床,其实,“剥床”是剥击王位。其依据是从本卦卦爻辞的内容出发,联系别卦卦义以及前人的说解。  相似文献   

11.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假借"、"借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有一些明确注明“假借”、“借字”的语言材料。玄应所谓“假借”、“借字”的内涵并无本质的不同。玄应所谓假借,就是今人眼里的通假,亦有个别例外。通假是古人所谓假借的当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剥豆子     
星期天上午。奶奶对正在跳绳的蹦蹦大声说:“来!快来帮奶奶剥豆子!”“我不吃豆子。”“真不吃假不吃?”“真不吃。”蹦蹦还是跳他的绳。吃中饭了,蹦蹦趴到桌上一瞧,  相似文献   

13.
散论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历来有不同说法,近代学者也有诸多称之,有人认为通假字就是假借字;也有人认为,通假字就是同音替代字或同音假借。近代著名学者刘师培,将通假字称为“用字的假借”。他说:“制字的假借一字两用,用字之假借是两字一用。一字两用之假借由于字少;两字一用之假借由于用字之宽。”  相似文献   

14.
剥甘蔗叶     
我爸爸妈妈在老家种了一二十亩的甘蔗,我们得常常回去给甘蔗施肥,还要把甘蔗干了的叶子剥掉。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叫我和她一起到甘蔗园去剥甘蔗叶。到了甘蔗园,我看着长满“胡须”的甘蔗发呆。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刷刷”的声音,只见妈妈已经开始剥了。我傻傻地,没戴手套就把手放在甘蔗叶的柄上,这  相似文献   

15.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6.
剥笋     
2002年4月7日星期天多云傍晚,我看见妈妈很忙,就说:“妈妈我来帮你剥笋吧。”我一边剥笋一边数。哇。这枝笋一共穿了十五件衣服。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笋穿这么多衣服不会热呢?我想,大概冬天的泥土里很冷吧。等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笋宝宝就一个个露出小脑袋了。指导老师:张雪萍剥笋$浙江省平湖市实验小学101班@马斯鸣  相似文献   

17.
“六书”是作为六种造字法被总结出来的,秦汉至唐都无甚异议。《汉书·艺文志》说:“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颜师古注:“文字之义,总归六书,故曰立字之本也。”可是到了南唐,徐锴就隐约地提出假借是用字之法。他在《说文系传》中说:“假借则一字数用,转注则一义数文。”清代学者戴震除了肯定假借是用字之法外,还提出转注也是用字之法。他的《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说:“四者(指事、象形、谐声、会意),书之体,止此矣。由是之于用数字共一用者,如初、哉、首、基之皆为始,卬、吾、台、予之皆为我,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一字具数用者,依于义以引伸,依于声而旁寄,假此以施于彼,曰假借。所以用文字者,斯其两大  相似文献   

18.
教小班时,孩子们第一次吃完整的香蕉,曾经闹出过不少的笑话。有的拿着香蕉不知所措,有的干脆直接往嘴巴里送。吃了几次,孩子们都会自己剥来吃了,不过剥香蕉的方法不一,有的从顶部开始,有的从根部开始,还有的从中间开始。多数孩子剥得较快,可也有部分孩子,由于动手能力不强或家中包办代替得多,剥起来动作笨拙,速度也慢。保育员开始着急,冲着个别孩子嚷嚷:“×××,你是怎么剥香蕉的?你这样怎么剥得开?”我定睛一看,这位幼儿是从柄部开始剥的,由于柄部没有丝毫缝隙,他力度又不够,所以还没剥开。我赶忙对保育员说:“你让他剥呗!随便他怎么剥,只…  相似文献   

19.
假借是六书造字法之一,在早期文字,如甲骨卜辞中就大量使用;它又是古代文献语言中常见的用字方法之一,在先秦两汉的古代文献中大量出现。前者习惯上被称为假借,后者习惯上被称为通假。清人朱骏声曾分假借为三:(1)“后有正字,先无正字之假借。”(2)“本有正字,偶书它字之假借。”(3)“承用已久,习讹不改,废其正字,专用别字之假借。”晚近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则承清人王引之之说,把假借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系统研究了先秦“赋”字的语义演变,指出”赋”字在先秦典籍中有税贡、铺陈二义,前者为其本义,后者则为同音假借,后义本字应为“敷”,后世所说的“赋诗”、“诗赋”,取义于铺陈,其根源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