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人类也认定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其实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益处的:在农业上,二氧化碳能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塑料大棚内充入一些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产量;在消防上,二氧化碳用来灭火;在工业上,二氧化碳可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华坚  任俊  徐敏  Eric Fong 《资源科学》2013,35(7):1447-1454
要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在于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客观正确地评估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效率的角度,界定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概念,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DEA方法和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来评价中国省际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为真实测度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传统DEA测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平均规模效率被高估;中国区域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发展显著不平衡,呈现出“东>西>中”的格局,与传统的经济格局存在一定出入.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机理进行分析,利用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从区域层面上看,东、中、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拉动作用,而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继由 《资源科学》1985,7(4):89-94
一、二氧化碳的作用及其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是一种农业气候资源。 二氧化碳是陆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这一事实,早在十八世纪末人们已经知道,十九世纪中叶即得到公认。随着植物生理等各学科的发展,对碳素在光合生产中的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不少关于植物光合强度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指出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明显地提高光合强度,增加植物产量;二氧化碳不足则降低光合强度,减少植物产量。到五十年代,对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土壤“呼吸”(即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对二氧化碳的贡献、二氧化碳浓度对光  相似文献   

5.
胡萍  路学宽 《内江科技》2012,(8):113+140
二氧化碳三元复合辅助吞吐复合采油技术是针对现今稠油蒸气吞吐开采采取的一种单井增产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二氧化碳的特点、施工工艺和效益分析,确定了二氧化碳在现场应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技术之一,而将二氧化碳存储于深部地层中,往往因为一些地质及工程的原因而导致二氧化碳泄漏,会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考虑到二氧化碳泄露风险的不确定性,用模糊语言来评价二氧化碳泄露的各种风险因素,将模糊集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安全风险评价。采用Jousselme距离确定的专家权重,并对冲突证据进行修正,再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融合不确定证据信息。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价程序,从而选择理想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经济发展和技术这三大因素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方向为正;二氧化碳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发展能够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由此提出,中国应该加快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研发并应用低碳技术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郭兴 《百科知识》2011,(17):33-34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一向被视为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来源,仅仅是人们生活和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非常可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交通运输时汽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更不用说城市的工业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了。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地区则显著正相关。人口增长对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双向性;③分阶段考察显示,2000年之前,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即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01年之后,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对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为负,即技术进步可能增加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而降低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氧化碳和超临界水可共存作为工质用于超临界流体发电,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水中的扩散情况。用Einstein均方位移法计算二氧化碳和超临界水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水中的扩散系数比在常温下高出1~2个数量级。同时发现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并且从体系的结构和能量的角度解释温度、压力和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对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水中扩散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降低云南省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围绕云南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系统研究,认为云南省二氧化碳排放源头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水泥和煤化工4大产业。要开展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利用工作,可在这4大行业中首先进行碳捕集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项目试验示范工作,从封存可行性分析来看,云南省暂时不具备开展二氧化碳封存的地质条件,不宜开展碳封存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kaya恒等式并结合LMDI分解法确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用VAR模型分析甘肃省1989-2011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影响关系。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化主要对二氧化碳排放表现为正向冲击效应;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冲击效应趋向平稳,但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冲击方向不明朗;能源强度总体上表现为稳定的负向冲击效应。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自身和能源结构的方差贡献率较大,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方差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技术之一。考虑到二氧化碳泄露风险的不确定性,用模糊语言来评价二氧化碳泄露的各种风险因素,将模糊集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安全风险评价。利用Jousselme距离确定专家权重,并对冲突证据进行修正,再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融合不确定证据信息。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价程序,从而选择理想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大家常遇到的气体。可是,你知道它们都有什么用处吗? 有机化学中的碳酸气二氧化碳又叫碳酸气,存在于大气里。据估计:大气里的二氧化碳竟达2万3干多亿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好象是一种一无用处的东西,我们都把它当作废料呼出体外。每个人每昼夜就要呼出1.3公斤二氧化碳,人类每年呼出到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就有十多亿吨之多。动物和植物也都通过呼吸放出大量二氧化碳。食物发  相似文献   

15.
王群伟  周鹏  周德群 《科研管理》2014,35(10):41-48
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国之间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的异质性,本文利用共同前沿和非径向DEA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并实现了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损失来源的分解。对58个国家和地区1995-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及其损失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以共同前沿为评价基准时各国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均不大于以组别前沿为参照时的情形,但显示了最佳生产技术条件了最大的绩效改善潜力;欧洲二氧化碳排放的绩效表现好于美洲和亚洲,同时,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技术差距比呈现不同走势;生产技术差距和管理无效都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损失的来源,并在总体上显示出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的特征;尽管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在整体上已有所改善,但在现有的投入约束下潜在的二氧化碳强度约是实际数值的一半,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6.
海洋科学     
正南海海盆尺度海表二氧化碳分压场的重建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桂芝教授等基于遥感数据反演的海表二氧化碳分压的气候态模式建立了经验正交函数,以实测海表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为时空基准,重建了海表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场。相关成果发表于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由海-气二氧化碳通量来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二氧化碳气体的保护作用,保护桥梁工程之中的焊接钢结构。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分析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充分的介绍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拥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生产大国乃至人口增长大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前景不容乐观,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实现国家绿色增长及发展的可持续目标关乎着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共同命运。在Tapio脱钩理论指导下,强调国家绿色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的潜力问题,首先,构建金砖国家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15年间金砖五国绿色增长水平进行科学、系统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金砖五国2000-2015年间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弹性;最后,结合绿色增长评价水平,计算得到金砖五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潜力水平,提出了提升金砖五国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潜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浓度二氧化碳释放条件下地表植物生理响应特征,通过野外人工地底释放高浓度二氧化碳,模拟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泄漏条件下玉米叶绿素含量随生长期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二氧化碳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受到浓度和时间双重因子的控制。在整个生长期,对照组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二氧化碳胁迫处理组。在三组处理组中,二氧化碳浓度为15×104 ppm时,玉米叶片整个生长期内的叶绿素平均含量最高,约为369.97 mg/m2,而对照组含量高达461.33 mg/m2。不同生长期二氧化碳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和时间因子对玉米叶绿素影响的P-value都近似为0,差异显著。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玉米的生长期、繁殖期推后。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4,(6):127-130
首先仅考虑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如果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对外贸易、科学技术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运用ARDL模型进行检验,则发现我国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过拐点的人均GDP非常高,达到9.5×1012元,遥不可及。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