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地区则显著正相关。人口增长对三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双向性;③分阶段考察显示,2000年之前,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即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01年之后,技术进步对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对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为负,即技术进步可能增加全国及东、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而降低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IPAT和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自主创新、FDI和国际贸易等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省区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得到1995—2012年中国省区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其中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为投入要素,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GDP为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FDI能够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由于存在显著的负向空〖JP3〗间溢出效应,自主创新和进口对于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出口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资源科学》2011,33(5):935-941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力度则逐年增大。因此,各省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以节约农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经济发展和技术这三大因素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方向为正;二氧化碳与经济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发展能够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由此提出,中国应该加快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研发并应用低碳技术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运用因素分析法,着重分析在西部地区1996—2003年的经济增长中各投资要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各部门投资比例和各部门投资效率的影响状况,说明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对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子豪  刘辉煌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95-1503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利用中国30个省级地区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反映地区碳排放水平的绝对和相对指标,并对各省区按照经济地理因素进行东、中、西分类,实证检验了FDI通过技术渠道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全国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对中国的碳排放的积极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滞后一期的FDI对各地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分地区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对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呈现显著的正面影响,FDI对中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不甚明显,FDI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则存在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华坚  任俊  徐敏  Eric Fong 《资源科学》2013,35(7):1447-1454
要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在于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客观正确地评估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效率的角度,界定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概念,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DEA方法和线性数据转换函数法来评价中国省际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为真实测度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传统DEA测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平均规模效率被高估;中国区域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发展显著不平衡,呈现出“东>西>中”的格局,与传统的经济格局存在一定出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非径向的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从技术进步效应、效率追赶及“创新者”区域等角度探索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主要结论有: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契合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运用2000-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碳排放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依存度、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经济结构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正影响,但各自的影响系数由弱渐强;外商直接投资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碳排放,但作用偏小且发生在当期;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并未带来二氧化碳排放的实质性减少,说明节能减排技术还没有在生产扩张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受前期的影响很大且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0.
契合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运用2000—2012年省级行政区际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碳排放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依存度、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经济结构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正影响,但各自的影响系数由弱渐强;外商直接投资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碳排放,但作用偏小且发生在当期;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并未带来二氧化碳排放的实质性减少,说明节能减排技术还没有在生产扩张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受前期的影响很大且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05年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对中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越促使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显著正面溢出效应的发展门槛.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8,(6):53-57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并借助EORA数据库,分析了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最终需求结构、最终需求规模4项驱动因素对1980~2013年中国各年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碳排放强度降低对于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最大;最终需求规模扩大和投入产出结构变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贡献最大。从变化趋势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4项因素在1980~1986年,1986~2001年,2001~2013年3个阶段由基本稳定到变化幅度增大;从部门角度看,2001~2013年天然气生产、水泥产品、电力、建筑等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kaya恒等式并结合LMDI分解法确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用VAR模型分析甘肃省1989-2011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影响关系。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化主要对二氧化碳排放表现为正向冲击效应;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冲击效应趋向平稳,但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冲击方向不明朗;能源强度总体上表现为稳定的负向冲击效应。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自身和能源结构的方差贡献率较大,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方差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4.
张兵兵  朱晶  全晓云 《科研管理》2017,38(12):41-48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技术进步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随后,运用DEA-Malmquist方法获取了中国37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指数,并运用面板模型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对全行业层面,技术进步有利于CO_2排放强度的降低;fdi规模的扩大也会降低CO_2排放强度,行业层面"污染天堂"假说并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均会导致CO_2排放强度的上升;针对分行业层面,技术进步对CO_2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高能源效率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CO_2排放强度的降低;低能源效率行业的技术进步则会导致CO_2排放强度的上升。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能源效率行业对初始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差异以及对已选择初始技术进步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石油消费又是中国第二大碳排放源,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按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来探讨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引导区域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5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主导因素和地域类型,再根据探测因子与碳排放耦合程度判断不同类型下的典型省份。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中国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石油终端CO_2排放强度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2)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在全国层面和三大地带层面的变异系数都要显著高于石油终端CO_2排放强度。在三大地域,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表现为东部地带分异性最强、中部地带最小的基本格局;(3)全国尺度上,影响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柴油消费比、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影响CO_2排放强度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为工业占GDP比重、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强度和汽油消费比;(4)主导碳排放的地域类型可以归纳为能源结构指向型、能源强度指向型、产业结构指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指向型和人口规模指向型等5种地域类型;(5)研究表明,中国石油终端利用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并没有完全按照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减排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别从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就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门槛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的门槛效应。全国层面上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弹性系数呈现升降升的"N"型变化趋势。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对能源消耗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是会不断减弱;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但是会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增加地区居民收入更有利于减弱居民消费对于能源消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搜集1980年~2016年全球6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用气候变化缓解技术专利作为技术创新指标,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代表气候变化,引入相关控制变量,运用不同计量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国家进行气候技术创新的倾向受到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气候技术创新与来自固态和气态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来自液态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呈显著的负相关,同时,其他温室气体也会给其带来负效应。研究结果还表明,一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越多,带来的气候技术创新也越多;政府在能源、电信、交通和水卫生等项目上的投资并不总是促进气候技术创新的开发。文章不仅拓宽了环境创新领域的理论视角,还为政府从技术方面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我国经济学界和各级政府的关注。文章将从教育投资的角度对“西部后发优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我国教育投资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及其显著性差异,而后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教育投资,为如何发展西部经济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应用静态、动态效率测度模型,研究了2013—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和区域变化情况,并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从静态模型测度,消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影响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值为0.725,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且东、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差异,表现为东>中>西;从动态模型测度,2013—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为1.009,表明从动态趋势上2013—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从市场结构、政府投资、外商投资、劳动力素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影响因素均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松弛变量产生不同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生产前沿的条件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还未达到有效;东、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需要技术效率的提升,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需要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固定资产投资在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章选取了2001年—2020年间与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可得,各指标对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对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最显著,对于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变量滞后模型中,构建了滞后期为6的滞后模型,可以得到:从滞后1年开始,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逐渐减小,滞后5年时达到最小,滞后6年时影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