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峥 《内江科技》2009,30(5):193-193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对美的感受与理解能力,陶冶他们的心灵和道德情操,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胡利军 《科教文汇》2008,(10):63-63
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激励学生去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努力钻研,既教书又育人,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使他们成为懂得欣赏美,体会美,从而以美的眼光发现美,展示美的人。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语文能力的范本,而且可以借助其明显的思想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渗入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当下教育的重要任务。青少年是年轻蓬勃的一代,他们需要感知美、体味美、创造美。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体现美育的价值,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发现美,发现一切学生的美。  相似文献   

5.
吴利娜 《内江科技》2011,32(7):196+182-196,182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缺少美,真正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本文主要从文章分析、写作训练两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一些方法,指出了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素质,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与姿态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受欢迎程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怎样注意自己语言与姿态美的展现,从举手投足中将英语之美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两方面对于课堂语言教学中的美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具有感情强烈、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意境清新等特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因素,是审美教育的得力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通过古诗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并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去感染、塑造学生,造就他们完善的人格与和谐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其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触动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艺术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张德军 《科教文汇》2007,(9Z):51-5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而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审美观却发生了某些扭曲,他们盲目地崇“外”、崇“怪”,追求“时髦”并以此为美。究其原因是缺少美育的结果。而初中语文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样做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美育因素,充分利用美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面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笔者在教学《孔子游春》一课时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美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美育的天地.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也为高中语文美育指明了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唐猛 《科教文汇》2008,(33):97-97
美育的直接职能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即提高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美,教师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感,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用美育去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熏陶、感染、丰富、净化学生,以美育人,陶冶美的矿石,撒播美的种子,酿造美的甘泉,塑造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美育由"热"变冷,并出现严重的"概念化"、"泛美化"倾向。至于美在何处,为什么美,如何赏析,则往往语焉不详,缺少具体分析,缺少操作的路径。操作层面上的语文教学美育必须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入手,烛幽探微,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品评美、创造美,方能真正发挥语文美育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5.
徐颖 《科教文汇》2009,(16):68-68
美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然而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却忽视了审美教育。高职院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之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审美教育大有被遗忘之势。文章分析了高职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挖掘了美的因素,指出渗透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唐红 《科教文汇》2008,(17):60-60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美育由“热”变冷,并出现严重的“概念化”、“泛美化”倾向。至于美在何处,为什么美,如何赏析,则往往语焉不详,缺少具体分析,缺少操作的路径。操作层面上的语文教学美育必须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入手,烛幽探微,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品评美、创造美,方能真正发挥语文美育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下,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是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这项重要任务,并贯彻实行到语文教学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形成学生高尚的审美观,概括地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