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除了可以用来占卜之外,其中的哲理更是可以用来提升我们做人处事的智慧,其中卦辞的部分可以代表做人处事的总原则,而六爻的部分则可以代表社会上每个阶层做人处事的原则。本文特选出素有四大难卦之称为代表,屯卦比喻创业维艰,万事起头难;坎卦比喻身陷重重危险之中;蹇卦比喻前方路途艰险,窒碍难行;困卦比喻面临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困境。本文具体阐述了每一卦的卦爻辞中所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对于现今的社会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研究《周易》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健全的心理认知,对现代人改善心理素质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在《易》类书籍标点中,六十四卦卦名是否应加书名号,各书观点不一,莫衷一是。现行《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经》指《上经》和《下经》,《传》指《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上下经》为六十四卦总名,可加书名号;六十四卦为经文之正文,可不加书名号。其实六十四卦卦名作为专名更早于篇名,专名之义更广于篇名之义。若加上书名号,则六十四卦违离卦名取义于卦象之原理,于《易》源于象之旨远矣。在通行《周易》各本中,六十四卦卦名多在目录中出现。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并不等同于篇名。六十四卦卦名勿须加书名号。  相似文献   

4.
《周易》有着浓厚的政治意蕴,其中诸卦也概莫能外,《临》卦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临》卦在字形字义、卦序、历史上都与监察活动有相通之处,《临》取监义,可训六爻分别为感临、威临、甘临、制临、知临和考临。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阴阳相济的辩证思维、明德慎罚的教化意识和层次分明的系统思维共同构成了《临》卦的监察智慧。  相似文献   

5.
《周易·蒙卦》卦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哲学作,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周易》中的《蒙》卦是教育教学思想集中的一卦,其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关系以及教学所采用的方法等提出了设想。孔子在《蒙》卦的启发下,在长期从事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其中教学原则和为师之道等思想,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周易》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6.
《周易·说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说卦》的意义、《说卦》在《易传》中的位置、《说卦》形成之时代及其作者等方面 ,肯定《说卦》之成约于《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同时 ,其作者应为西周至春秋之筮官 ,孔子整理《周易》可能包括《说卦》在内。  相似文献   

7.
《屯》卦叙述了完整的婚恋过程,以婚恋礼俗为线索完成了从爱情始生到坎坷渐增再到婚姻终成的叙事,阐明了“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的卦旨,同时对“君子”观念也有所揭示。礼俗在《周易》文本中作为事象的存在,在接榫卦爻叙事的同时,对相关卦旨及《易》道精神也有揭示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终极关怀问题,是最深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哲学美学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被称为“弥纶天地,无所不包”的《周易》,其精光所聚之处亦在于此。纵观《周易》,蕴涵着深沉的生命忧患意识,又扬溢着超功利价值的审美精神。其卦序的排列即隐喻着生命运程的周期。从象征艰难忧患的屯卦到象征生命有终无成的未济卦,概括了整个人生之旅。《周易》对这一悲剧性的“性命之理”作了超越性的审美观照,启示我们从自我的局限性中超拔出来。  相似文献   

9.
《蒙》卦出自《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四卦,该卦象在中国教育文化中有很深的底蕴,集中反应了我国古代思想教育的精髓.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颇为迅速,不论是生源质量还是数量都均有大幅度提升,但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尝试引用《蒙》卦中的理念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浅析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周易》卦名的含义本与《卦·爻辞》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有许多卦名由于时代久远,语义隐晦、签诀隐语式的《卦·爻辞》所记故事失传,“同时又加以后人的三圣四圣的几尊偶像的塑造”,于是《周易》遂成为“一座神秘的殿堂”。这给卦名也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而与《卦·爻辞》也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随着科学古史论证法的使用及考古出土文物的不断发现,《周易》这座神秘的金字塔逐渐地被打开了。不过,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去解决。本文通过时代差不多相近的屯卦卦,爻辞与殷末  相似文献   

11.
阜阳汉简《周易》在卦、爻辞的后边,保存了许多卜问具体事项的卜辞。这些卜辞并非没有价值,它反映了卜筮从先秦时期卜史掌握的正统地位开始流落民间,开始"切于民用"的演变趋势。帛书《周易》卦序排列,是从通行本卦序向纳甲筮法卦序演变的中间阶段,同样是筮法演变的重要环节,这对易筮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玉华 《华章》2007,(10):111-112
周易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部文化典籍,被称为群经之首.在周易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蒙卦是专门谈教育的卦,阐明了教育的地位、目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尚书·洪范》本文中的"五行"没有生克关系;"九畴"中的"五事"、"庶征"也并非统属于"五行";汉易卦气学实际与《周易》占筮学没有多大关系,本质上更近于汉人的《洪范》学;《系辞传》中关于《洛书》与《易》卦有关的说法并不可信;作为汉人《洪范》学与《周易》学结合基础的八卦方位说与五行方位之间的矛盾,说明八卦与五行原本就是两种不相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两种《周易》本,一指传世的王(弼)本,此种《周易》本与《左传》、《国语》、所载的《周易》本大体略同,简称为王本《周易》;另一种《周易》本,指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两种《周易》本从总体来说,虽然是同大于异,但其相异之处对深入钻研《周易》、进一步理解《周易》是很有益处的,故本文拟就两种《周易》本的卦名与卦序进行比较,以求对群经之首的《易经》及其相关学说有进一步的认识。就卦名而言,两种《周易》本共有34个卦名不同,具体比较如下卦名的不同,对进一步认识《周易》有什么作用呢?其作…  相似文献   

15.
《周易·说卦》中的卦象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包含意象、结构、功能、性格等原型,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原型结构。将这种原型类型与西方由荣格和弗莱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原型理论加以比较,特别是将《周易·说卦》中抽象出的能够表现四季八方的八卦图与弗莱的四阶段原型图式作对比,我们能够得出二者存在的相通性,而《周易·说卦》有更为丰富的语义及功能,它对西方原型理论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周易研究中,作为八卦之一的《兑》(三)卦,现代对其含义的解释是“象征沼泽”。本文对此提出了疑义。指出《兑》(三)卦的基本含义应为“象征恩泽”,并根据八卦的内涵和先秦时期的论述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历来关于《周易·咸卦》的解释,主要有男女感应说、文王狱中受刑说、出行之吉凶记录说、男女恋爱之辞说四种。仔细循察,文王狱中受刑说和出行之吉凶记录说都与卦爻辞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而男女感应说与男女恋爱之辞说本质上是相通的,通过卦爻辞的综合考量,可知《咸》卦各爻分别代表男女之间恋爱的不同阶段,展现出爱情由生发到修成正果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中国系统家庭教育思想的肇端,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专设《家人》卦谈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对八卦掌流源正名分辨之争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地方民俗体育项目八卦掌与《周易》哲学之间的文化流变关系,再从卦象、卦图、卦数和卦理四个维度阐述了八卦掌与《周易》哲学易理的融合关系。研究认为,八卦掌由董海川所创具有时间上和文献逻辑推理上的考察依据;八卦掌阴阳鱼、八卦掌技变、八卦掌取象、八卦掌修身与《周易》哲学思想中的阴阳论、易变论、卦画论、道德论存在“底层”与“借用”的文化关系;八卦掌对《周易》哲学融摄表现在“卦象、卦图、卦数、卦理”论域。八卦掌的肢体运动特征、“站、转、换、打”功法、四正四隅、门派武德之风与《周易》“卦象、卦图、卦数、卦理”易理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俗体育特质的武学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奇书.它由“经”“传”两部分组成.“经”记载有六十四个卦名、卦辞,象征不同的事物和事理;卦由六根代表阴阳的爻组成,每爻有爻题、爻辞,象征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传”包括《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以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文章,统称为《十翼》。据学者考证,《经》《传》不是同时形成的,《经》更古老些,殷墟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卜骨上已有用数字表现出的卦形,经过许多智者的劳动,不断丰富发展,才形成了《周易》,传说中的伏羲氏、周文王、孔子都可能有过贡献。《周易》是我国古代先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大约成书于西周末年、春秋战国间. 时至近代,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家对《周易》倍感兴趣。数学家发现《易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理论,发明二进制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就是从中国的八卦受到启发的.他曾把“易图”说成是“流传于宇宙间科学之中最古的纪念物”。天文、地质、医学、物理学界、国际国内都有虔诚的《周易》信奉者和研究者。六十年代起迅速发展的系统科学,其思维方式与《周易》的哲学内涵十分接近,因而《周易》又成为管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