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论法国》一书中 ,约瑟夫·德·梅斯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国大革命观。梅斯特从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 ,以“神意”来解释法国大革命 ,强调大革命是神意对法国的严惩和重塑法国的手段。同时 ,他还力图证明法兰西共和国的无效的旧制度下君主制的良好 ,以此为波旁王朝的复辟提供理论基础。对梅斯特法国大革命观的探讨 ,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梅斯特的政治思想 ,也可以为我们全面评价法国大革命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法国18世纪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让·雅克·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至今鲜为人知。其实,卢梭在多部著作中论及德育问题,有关的思想十分深刻和丰富,是其自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加以分析研究。本文拟先介绍卢梭关于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论述,继而探讨其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最后指出其道德教育观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的欧洲是处在资本主义蓬勃兴起、封建专制日益瓦解的伟大时代.在这伟大时代里,新旧思想的斗争极为激烈,代表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冲破了封建的禁锢,著书立说,迎合新时代的到来,加里布埃尔·博诺·德·马布利(1709~1785)与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是新旧交界时代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传统观点认为,马布利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启蒙思想家,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卢梭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思想家,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但假如我们对马布利思想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不难发现马布利的思想与卢梭思想有许多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让·雅克·卢梭是和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齐名的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把自由分为三种:自然的、契约的和道德的自由.这三种自由涉及到人类的两种状态,即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自然自由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由.当自然状态不复存在时,自然自由也随之消失.契约自由和道德自由则属于社会状态下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卢梭——马克思”是一条联系紧密的思想脉络。由于对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这一根本问题的共同关注,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深刻批判了现实中市民社会的种种痼疾,并走向了克服市民社会问题的不同道路。这表明: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的精神共契。卢梭和青年马克思在异化、私有财产、人的自由、共同体等方面的思想碰撞,是他们精神共契的具体展现。另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具有精神传承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卢梭并没有身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但他天才般地预见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脉络,马克思则站在最前沿接受并深化了卢梭的思想。随着理论上的不断成熟,青年马克思后来同卢梭对市民社会的道德批判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6.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也是近代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他那以“自然教育论”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对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的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同时也标志了人类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反映了教育发展的趋势,不仅震动了当时的法国甚至整个欧洲,而且其影响在当前世界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中仍然存在。当代中外教育史学界对卢梭及其教育理论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卢梭是“近代教育著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教育理论改变了教育史发展的路线。”“播下了现代教育思想的种子。”瑞士心理学家也认为在卢梭的著作中找到了在今  相似文献   

7.
在《论法国》一书中,约瑟夫·德·梅斯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国大革命观。梅斯特从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以“神意”来解释法国大革命,强调大革命是神意对法国的严惩和重塑法国的手段。同时,他还力图证明法兰西共和国的无效的旧制度下君主制的良好,以此为波旁王朝的复壁提供理论基础。对梅斯特法国大革命观的探讨,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梅斯特的政治思想,也可以为我们全面评价法国大革命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霍布斯、洛克、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研究以学术论文为多.对霍布斯,主要从其政治哲学思想矛盾性、国家主权学说、有关自然法的观点进行研究;对洛克,主要从其自然权利说、政府论、自由思想进行研究;对卢梭,主要从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与影响、公意说、人民主权论进行研究.国外对社会契约思想研究的成果则突出表现在几部经典学术著作.国内外学者在对霍布斯、洛克、卢梭三者的社会契约思想作比较研究而取得较大收获的视角或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关于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关于社会契约思想价值目标的比较研究,三是关于人的自然权利交予范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以及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先驱。《爱弥儿》是他的主要著作,代表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自然教育、自由教育以及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人性道德思想对于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性道德是善良而幸福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人类的道德却在普遍的堕落、沦丧而走入道德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卢梭认为人类就要实行社会改革,签订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自然宗教等方式使道德的回归,从而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天性、习惯是教育史上一组重要的概念。卢梭对于这组概念的看法看似矛盾。这种矛盾开始于自然与社会的对立,在《爱弥儿》中展开,教育似乎是对人的天性的一种危险的增补。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厘清卢梭对善的追求以及他独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情感,心理,性格和生命表态的相近,以及现实的期待,为郁达夫与卢梭进行心灵对话提供了依据,人性善的观念,内在宇宙的敞开,文学的主情倾向以及回归自然说,构成了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塑造的主要内容,受到“先见”和“此在”因素的影响,卢检验思想进入鬃达夫文化心理结构时既“同化”又“异化”,其间是“和而不同”的关系,但“和”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卢梭的人文精神通过郁达夫等人的薪火相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人文精神传统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赵丽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25-126
《新爱洛伊丝》是一部反映卢梭女性教育思想的文学名著,也是教育名著。卢梭通过朱莉这个完美女性的塑造,集中阐释了他的贤妻良母式的女性教育思想,他从自然主义哲学出发,在女性的爱情、婚姻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观点。反思卢梭的女性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女性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性近习远说是教育观察的一个结论,而不是纯粹的人性思想。其后《大学》与《中庸》则有了抽象化的人性论。孟子与荀子把人性本体推向绝对,导致悖论。对人性论的理解涉及到对仁礼关系的理解。正确认识先秦儒学人性论和仁礼关系,对我们建构和谐社会大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民主思想具有整体主义、极权主义倾向,但是其“公意”、“人民主权”、“直接民主”等理念代表了人类对民主的期待。卢梭追求政治合法性使其民主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强大的张力。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在卢梭民主思想的平台发展出了一套新的民主模式——商议性民主。  相似文献   

17.
“第三条道路”与社群主义两大政治哲学思潮在当代的复兴具有相似的理论与时代背景,不仅如此,二者的基本主张与理论内容亦具有一定相似性,都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正义、国家作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等基本社会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政策方面,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可否认,“第三条道路”与社群主义在为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方面做出了一些合理的尝试,但由于其都未能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危机与矛盾所在,因而二者在实践上注定都是要失败的。他们的政治哲学思想在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反映,都未能摆脱资本主义主流政治哲学思潮———自由主义的桎梏。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法文化形而上层面的自然法体现着西方"因自然而人事"的一个重要思想传统,其悠久的"法则"意识浸透着整个西方文化。洛克、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也深刻地受到各自古典自然法思想的影响。自然法既是他们儿童教育观念相互联系的思想根脉,又是他们儿童观相互分歧的思想基础。如果从古典自然法这一角度来解读他们的儿童教育思想,我们将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西方儿童教育观念所赖以形成的语脉,以及认识到一种儿童教育思想的形成所需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卢梭试图通过新的社会创制建立道德理想国,期望用道德拯救被社会败坏了人性,卢梭的公意至上的共同体是一个道德理想的承载体,它是社会道德的唯一的合法的制定和执行,他把个人人性的道德塑看作是公间社会的道德权威所带来的人性升华与进步的唯一 方式。卢梭的教育理想与他的道德理想是一致的。道德理想国必然预设人性的完美与至善,自然教育则必须构筑阻断一切已经腐烂的社会影响的墙,承担起塑自然人性的道德使命,为社会塑造出纯洁一致的道德来,自然教育因而是道德与人性的监护,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包含着控制和干预人性的教育暴力。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20世纪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们尽管相隔一个多世纪,但他们的文学审美理想却是惊人的相似,都对人类的现代化文明表示质疑,都对"乡下"的人文环境极力推崇,都将道德、情感而不是理性作为衡量社会和个人的标准,得出情感高于理性,道德优于科学的结论,并发出"回归自然"的呐喊。因此,他们反对现代城市文明,提倡回归乡土文明;反对工具理性,提倡回归内心世界的自由;反对世俗化,提倡回归自然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