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引入,为我国的发展建设引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动力。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物不断的拔地而起。随着乡村大量人口的不断涌入,对于建筑物的需求也正在不断的增加。面对建筑物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强化建筑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改造,将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整体的建筑质量,优化安全指数,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梁板的质量关乎着建筑物质量的好坏,所以,为了能有高质量的建筑物,对梁板就要进行重点建筑了。梁板的建筑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它也被使用与各个建筑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梁板的建筑并不是完美的,它也会出现问题,譬如:梁板出现裂缝;加固出现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建筑梁板加固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贡献卓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也必然要随之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近些年来地震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这就使得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了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问题,抗震结构的加固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提高建筑结构稳定的关键,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地质条件,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文章首先对固设计原则经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了与其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国正处于各行各业大发展的时期,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数量、质量和使用功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除此以外,作为硬件设施的基本建设投入的资金相当有限.相当多的建筑已经进入中老年期,必须进行维修和加固。因此对已修建好的各类房屋建筑、桥梁进行维修、保护和加固,能在地震灾害事件中起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作用,即使不发生地震,也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可以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抗震设防、抗震性能欠佳的建筑物,为了能够确保这些建筑安全使用并发挥其应有的建筑功能,要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技术方法,对优于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隔震加固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指出隔震加固方法更加适合现代建筑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质量和其他产品质量一样,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建筑结构的检测方式与加固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此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方方面面,本文对现代建筑物加固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此提高建筑物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8)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尤为迅速,由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不计其数。因此建筑信息系统防雷防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日益突出出来。作为建筑信息系统防雷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信息系统防雷检测工作近年来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于当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与建筑信息系统防雷检测相关的规程,加上各地进行这项工作的时间不同,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直接造成了当前建筑信息系统防雷检测工作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不同角度针对建筑物信息系统防雷装置检测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在迅速崛起,所以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方面,因此对建筑结构的深入研究必然成为大趋势。在实际应用中,建筑结构的检测和加固需要在传统方法上创新,从而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震中框架内填充墙体的破坏和框架梁柱接头的破坏的情况,对建筑物采取加固,其加固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建筑物加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的发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满足了人们对建筑功能的不同需求。然而,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建筑物本身使用年限的限制,可能会使建筑结构发生不稳定,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居住者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对此,需要对建筑结构采取加固,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重点。本文就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希望能有效的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对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与设计水平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消防水系统进行了简要论述,总结归纳了一些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消防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消防水系统安装技术应用的方法,为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消防水系统使用有效性,提升消防水系统施工质量,减少建筑火灾险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建筑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建筑范围和建筑数量持续增大,无论是用于住宅的建筑还是办公、生产的建筑都在不断进行建设,而在这些建筑中又不断出现安全质量漏洞的问题,这就导致人们对建筑安全质量的问题非常关注。随着建筑行业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建筑安全质量的技术接连被研发出来,碳纤维加固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其主要是作用于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用以对其进行加固,提升其抗压抗震动的承受能力。本文就结构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具体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发挥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真正的作用,并为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项目正在逐渐变多,建筑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为此,要想使建筑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要求,使建筑物的整体价值得以提升就要加强质量监督,对于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技术人员的施工水平、强化施工材料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一些QYETC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来讲,建筑结构的加固指的是为了达到适应新的规范要求,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在建筑的时候减少所需要的成本,缩小对工程的投资的目的,在建筑工程中对本来的受力结构进行加固和补强。随着社会主义不断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城市化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当中,据有效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城市化程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建筑结构在对建筑结构的加固规范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中,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中,受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为影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的建设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方面当中,建筑结构的加固规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建筑结构的加固规范现状做了简单的分析,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建筑结构加固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前进,城市的建筑工程和建筑数量迅速攀升,建筑物的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确保建筑物的质量使用寿命,保证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才能促进我国的发展。但是作为在建筑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施工材料却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在施工中没有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进行加固改造,从而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本文就建筑结构加固的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析建筑混凝土加固技术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是在对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基础上,对有问题的建筑物或构件进行加固,使建筑降低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得以恢复。目前,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越来越成熟,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GB50367就指出了加固方法及相应的配合使用技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供设计人员采用。  相似文献   

19.
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得使用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建筑电气的安装工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电气工程的安装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主要针对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以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事业也在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和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剪力墙结构因其较好的抗震性和抗侧刚度等特点成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建筑结构方式。本文从剪力墙结构的相关概念、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以及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三个方面对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