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09,(10):49-51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新闻传媒领域日趋融合,多地域、多媒介、多媒体就同一事件集体发声、共同报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体现在"规定动作"中的重大主题宣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先进典型和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新闻传播之中.  相似文献   

2.
胡钰  陆洪磊 《青年记者》2017,(12):11-13
以社交媒体、网络传播为标志的新媒体的繁荣带来新闻传播活动的大发展,不论是职业记者还是“公民记者”,不论是职业新闻传播还是非职业新闻传播,活跃度都大幅度提升.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看,这种活跃度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看,这种活跃度存在行为失范的隐忧.这种媒体大变革的趋势与转型期中国的多元价值观叠加,将原先的传统媒体及其奉行的新闻伦理逼上了“绝路”. 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呼唤着一种全新的新闻伦理出现.如何把握新形势下新闻伦理的内涵,推动新闻伦理水平全方位提升,已成为当代新闻界必须面对的紧迫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传播功能的延伸,新闻报料在传媒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有其独特的生存法则。它在传者和受众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使新闻传播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体现了群众路线,也使公众得到了一定的公共话语权和传媒使用接近权,有利于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的主打新闻栏目“中国新闻”从1992年10月1日开播以来,迄今已改版十次。 纵观“中国新闻”的十次改版,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条贯穿其中的指导思想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中国新闻”栏目日趋成熟的传播理念、编辑方针——以追求最佳传播效果为最终目的,实现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四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科学地把握对外传播与对内宣传的共性和差异,并从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两个方面着重体现这种个性差异,紧紧地抓住海外观众的需求、兴趣、文化观念、民族心理和收视习惯等方面的特点,不断地提高对外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则是新闻的活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播音工作就是要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新闻作品所体现出的“新鲜感”,把新闻作品中的新时间、新内容、新思想、新角度生动地传播出去,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或鼓舞。怎样才能在新闻播音中体现出新鲜感呢?笔者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大众传播属性更加深刻。分众与小众传播体现出新媒体传播的专业性,新媒体的人际传播特质耐人寻味,新媒体舆论有与传统媒体舆论大相径庭的舆论传播特点。分析新媒体传播理论与传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可以发现,新媒体对传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表现出“扬弃”,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发扬,或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韦玮 《记者摇篮》2010,(1):16-17
我们捕捉出新闻的第二落点,是先根据目标听众群和社会问题寻找和判断出新闻价值,接下来要做的是变第二落点为再次传播的起点,努力加以拓展。体现出媒体自身的风格和特色,进而形成和确立媒体的品格,使新闻本身更加丰富、生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报纸作为平面媒体,版面是媒体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产品",是报社"采、编、出"工作流程最后成果的体现,是呈现给受众的所有新闻素材的最终"集合体"。而夜班编辑,  相似文献   

9.
黄顺铭 《当代传播》2003,(3):21-22,2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通常容纳了错综复杂的变革力量,因此,势必使社会的各个子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新闻传播系统自然也不能例外.在我国的新闻传播系统中,"支票簿新闻"就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正推动信息产业内部技术革新。"云"不仅是计算模式和技术框架,更是思维模式,它引发的更是思想创新。依托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媒体服务产业也在不断探索"云",尝试将"云"直接应用于各种新闻媒介中,由此引发媒体新闻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本文以基于传播过程来架构新闻"云"信息服务系统,重点分析该系统中的内容资源、内容平台、内容服务子系统在传播过程中体现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INTERNET在我国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它在新闻传播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种种高科技特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划时代的革命性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也必将对使用者在文化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事物必然与旧事物有所决裂,那么从媒体角度出发,INTERNET也必将在新闻文化方面与依托于我国传统媒体存在的新闻文化产生种种冲击。本文就网络新闻传播的"离散性"特征,对我国新闻传播中传统的以"合"为特征的新闻文化造成的冲击,这种冲击造成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叶新福 《新闻战线》2023,(21):95-96
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媒体时政新闻内容要契合媒体传播规律,在“守正”的前提下,从速度、广度、向度等方面发力,构建起多平台、多层次、立体化的时政新闻传播体系,以融媒体理念引领,持续推进全方位、综合性的创新,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相似文献   

13.
陈虹 《青年记者》2017,(1):57-59
如今,全球化与在地化并重,社会转型与行业变革同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新闻传播人才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培养具有跨文化思维、融入多元价值观的全球新闻传播人才,向世界传播中国,让世界走近中国,是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者的职责与使命.  相似文献   

14.
简论“后新闻传播时代”的开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时代,客观趋势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性的思维来思考人类新闻传播业的走向或趋势,不能总是在"传统新闻传播业"的框架、格局内描述和反映新闻传播业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本文提出网络时代是后新闻传播业时代的笼统开启,而新闻传播模式的诸多变革、新闻"产消者"的一体化、融合新闻的勃兴以及新闻的图像化传播趋势等,可能是后新闻传播业时代开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我们统称"两微一端")的日趋成熟,网络渐渐开始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来以传统媒体为主阵地的时政新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以江西卫视《江西新闻联播》栏目的衍生微信公众号"江西视听头条"的传播效果为例,论述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让时政新闻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  相似文献   

16.
崔宏伟  李政 《新闻爱好者》2022,(10):102-104
“交融”与“嫁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新闻与美术的联姻,用美术创作手段展开新闻报道,并不是纯粹形式上的叠加与拼贴,而是浓厚的产业文化融合,是深刻的精神气质沟通,其结果直接促使新闻生产在形式、内容、传播上升华出新的含义。融媒体时代,新闻与美术的“交融”与“嫁接”,体现为对现代性大众文化认同的回应、对消费主义生产策略的重新确证,并以此拓宽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开发新闻报道的艺术资源、助推新闻行业的人文关怀,从而促进新闻美术的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17.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18.
陆绍阳 《新闻战线》2022,(13):58-59
<正>新闻评奖是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手段。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自1991年起每年评选一次,获奖作品基本涵盖了年度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和重大典型,也反映出我国新闻传媒业自身的成长与变革历程。评奖既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又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中国新闻奖一直秉持着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素以其强烈的新闻现场证实性,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以及新闻内容的易受性等特点征服着广大受众,而这些特点是通过构成电视新闻的多种语言符号的不同组合方式体现的。不同的电视台会以不同的处理手法去运用这些语言符号。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一定事件是播还是不播、对事件内容的取舍、播报的详略、以及播报方式的不同等方面。这些播报形式的不同体现出各台的办台宗旨、政治背景、受众定位上的差异。通过对2002年3月3日中央电视台、凤凰资讯台、台湾电视  相似文献   

20.
蔡雯 《编辑之友》2023,(1):14-20
“新闻传播现代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新景观,体现出技术驱动下全球信息相通相融的共性。而“中国式”则是在共性基础之上,由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决定的,体现出我国媒体肩负党和国家重托的特殊性。我国主流媒体以自身变革和跨越自身的资源整合,引领了中国式新闻传播现代化的进程。文章以主流媒体接入互联网之后的标志性新闻业务实践为观察对象,分析其资源配置模式的变化及效果,并讨论主流媒体作为引领者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