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采写新闻。通讯员与记者不同,有许多不便,但通讯员要“敢”字当头,树立“敢抢”意识,我想,记者亦有“近水楼台不得月”之时。在一次乌鲁木齐地区举行的全疆大、中专院校  相似文献   

2.
我当通讯员40多年来的体会是不要“怕”字当头。  相似文献   

3.
读好三种书     
1973年元月,15岁的我踏入新闻战线,一直工作在位于长江北岸的和县广播站。10年来我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着理想之花。1994年“七一”,出版了20万字的《新闻事业,我爱您!》新闻文集。人们对于我在一县之小天地里,能采访到总书记、省委书记、省长、世界冠军、文坛巨子、社会名流、外国人、英雄模范等各界名人的经历甚感兴趣。 是的,地方记者受区域限制,采访大人物的机会较少。但是,别忘了你脚下这片沃土,“大人物”  相似文献   

4.
有些通讯员,对大报记者报道过的题材,从不敢问津,觉得人家记者都写过了,咱还能写出个啥。我觉得,这种自卑感要不得,记者的素质一般比通讯员要强,但是他们也有弱的一面,也有忽视的地方。我的体会是,对大报记者报道的题材要深钻细想,敢于和他们争、拚、抢。1988年夏季,襄樊电视台播放了与种粮大户刘文豹把土地部分改种经济作物的对话采访,报道只提出了生产资料涨价威胁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没有提出来。一段时间后,群众对刘文豹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压缩部分粮食面积改种经济作物,是只图赚钱,不顾国家利益,是接了“媳妇”忘了“娘”,但也有人  相似文献   

5.
写稿子的年头长了,采访过许多单位和个人,但从未采访过名人.有人说名人名气大,脾气也大,更看不起干通讯员的“土记者”,因而一直缺乏采访名人的勇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邂逅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总算当了一回“追星族”,过了一把“记者”瘾.同时,对名人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992年2月14日的《新闻出版报》介绍了这样一件事:通讯员迟国维对三益公司一位劳模作了采访,这位劳动模范最突出的事例是,他为日本日立公司干一项配套产品、起先,日本人不相信中国人能干,这位劳模硬是憋了一口气,拿出了合格产品,让日本人签了字。采访结束,迟国维很快写了一条消息:《三益公司成为日立公司配套产品生产厂家》,被几家报纸采用。接着,他又写了一篇专门介绍这位劳动模范事迹的三千字通讯《心怀千里马敢比孺子牛》,登在《三益报》上。一次采访,见稿两篇,按说“效益”不错,可以停笔了。可迟国维反复琢磨采访得来的材料,经过再三构思,变换角  相似文献   

7.
名岂文章著     
草壮 《今传媒》2006,(4):22
不止一个人笑着称我“名记”。每到这时,我总是笑着回应他们:“前面那个字不要加,后面那个字不能省。”这倒不是我故作姿态,因为我从不敢以什么“名记”自居。还听到有人称我“名人”。每到这时,我都感到诚惶诚恐。无名之辈如我者,何敢与这两个字沾边?数遍各门、各类、各地区、  相似文献   

8.
周新谟,早就熟悉的名字。翻开《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或者《郑州晚报》《河南工商报》,经常可以看到由他撰写的新闻稿件。就是打开电视机、收音机,也会时常听到“通讯员周新谟报道……。”我心里暗自揣测,他一定是县委通讯组的通讯专干。一次我到巩县采访,想顺便采访一下这位虽没见面却很“熟悉”的同行。当我踏进县委宣传部的门坎时,通讯组长王金僚却向我介绍说,周新谟是位业余农民通讯员。去年,他一人就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类稿件122篇,是全县的发稿状元,被郑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9.
长江航运报作为一家周二刊的企业报,在新闻的“快”上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如何才能避短扬长,打造自己的品牌?长江航运报另辟蹊径,坚持抓深度报道,力求“以深补快”、“以深制快”,办出非日报的新闻特色。这种“以深制快”的差异化战略,为报社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其深度报道在省企业报和中国企业报的年度好新闻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取了各项大奖。  相似文献   

10.
某日收到某报社稿费,凡6篇,计58元。妻子苦笑一下说:“稿费还不及你的路费呢。”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某报的通讯员,对采访成本是深有感触的。通讯员有单位的还好,稿子发了除稿酬外,单位亦有奖励,采访中发生的费用,单位大都能报销。而对另一类通讯员,如我——无单位的“游民”,要报销采访花费何其难哟。不仅如此,由于通讯员没记者证等“大”证件,造成了通讯员与记者在采访上的不平等。要获得一些新闻线索、采访到位,通讯员要花费比记者多几倍的精力(本单位新闻除外),更不用说世俗的偏见,编辑在同一选题上对本家记者的照顾了。现在一些基层通讯员…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同仁谈到“采访”深感困惑。认为通讯员“身价”低,没有记者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通讯员的采访贵在一个“看”字。 1993年6月的一个傍晚,妻子叫我到北京路某副食品商店去买一箱荔枝汁。我骑车来到商店后,不巧,货架上的卖完了。正准备往回走,见沙市饭店门前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摆满了叫卖的书刊杂志摊,随便看了一眼,封面上尽带着“彩”。数了一数,略有七八处,都是白天不允许卖和不许在此经营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同松藻矿区的基层通讯员摆谈,通讯员反映,他们不怕熬夜动脑筋写稿,就怕采访时吃“闭门羹”。他们说:再三相约,好不容易同被采访对象见面,人家不是三言两语完事,就是根本不谈,那种尴尬场面实在让人忍受不了。采访吃“闭门羹”的情况,别说是业余通讯员,就是一些老记者也时能碰到。我们虽是《松藻矿工报》的编辑、记者,但在采访中就吃过不少“闭门羹”。但我们不怕,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寻找不吃或少吃“闭门羹”的方法。一、同你不熟:羞于开口。一次我们带通讯员去松局建安公司采访老劳模李双全。李师傅看到我们一个个拿着纸…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由业余通讯员走上企业报编辑岗位的新兵。由通讯员变为企业报一版编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两三个月的编辑工作实践,使我深感自己基础知识的薄弱,更感到专业知识的匮乏。我从主编那里搬来了《当代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书籍,像饥饿的人见到面包,拼命“吃”起来。可读过之后,又有远水不解近渴之感,对自己的编辑工  相似文献   

14.
我是《致富报》 (新华日报农村版)的特约记者,现在河北省唐山市政府从事文字秘书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坚持业余写稿,必须“爱”字开路,“苦”字当头,“钻”字求深。我常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七十年代,我中专毕业后,曾在几个部门做秘书工作,并结合工作搞了一些报道。1984年春天,我被调到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以后,深感这为我进一步搞好业余宣传报道提供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15.
且不论35年苦学理论、钻研业务的艰难,且不论数千个日日夜夜“爬格子”的辛劳,且不论失败和压力面前的沮丧和苦恼……一个基层的业余通讯员,究竟能否成为具有高级新闻职称的专业新闻工作者,这么一个折磨人的问题,萦绕在脑际35年,真够使人沉重的。所以,当我终于闯过了设在南京、九江、武汉、深圳、北京等地的专家推荐、评审会、答辩会等15道“关口”,捧回了烫金的高级职称证书,成为长江航运系统及南京市企业报第一个获得主任记者职称的  相似文献   

16.
一条新闻,一见人家已经抢到手甚至见了报,有的通讯员同志便埋怨自己抢得慢了,再采访下去成了马后炮,“烫剩饭”没意思。我说,有些“剩饭”不仅可“烫”,而且大有“烫头”。有无“烫头”?一看“剩饭”本身的价值,二看“烫者”手段高低,更重要的是下功夫的深度。马后炮如能将住军,不失为有力的一招。  相似文献   

17.
用人“六敢”邹弘途用人是指知人善任。用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是领导者领导艺术的核心。要做到“用人”有方,领导者必须敢字当头:一是用人不疑。通过“识才”,在看清其本质的基础上,符合用人标准的,就大胆使用。信任是相互的,“欲要人信,...  相似文献   

18.
3月25日,我计划采访一名自学成才的聋哑摄影家。因找不到本人和无法直接沟通.就找到这位“名家”的父亲,作为采访切入点。谁料老者得知来意后,“啪”地关上门,让我碰了一鼻子灰。请教老通讯员,得知采访对象拒绝通讯员的采访是常有的事,他们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怕通讯员没名气。因你不是记者.无采访证.人家就要问你是哪家报社的通讯员?是特约通讯员还是一般通讯员?是全国大报的通讯员还是地方小报的通讯员?若是地方小报的一般通讯员,下边就没戏了!现在稍有名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写”字,一个“作”字,合起来才称写作。这是要求写文章的人言行一致,不能笔下一套,作的是另一套。听说,有两位手持《青年导报》通讯员证的青年去县车队采访学习雷锋的事迹,采访后这两位青年竟向车队领导提出给予“乘车方便”,包括免费乘车。作为业余通讯员,其采访活动多数是小范围的,就是较大范围的采访确需乘车,也必须按国家规定买票上车。因此,这样的“要求”理所当然地  相似文献   

20.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