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而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2.
<正>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能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每一个高中学生提出的基本能力要求.在培养以上数学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上,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有不同的心得和体验,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一定是每一位同行设计课堂的出发点和着手点.高中新课程改革积  相似文献   

3.
潘爱军 《考试周刊》2013,(39):23-23
<正>我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认识。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对于“行程问题”的教学,按教材安排,是让学生先做出一些书上给的准备题,继而让学生明白“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例题:“小强和小  相似文献   

5.
6.
教材中的作文难教,导致很多老师不愿上、不会上作文课;教材中的作文难写,所以学生不爱写、不愿写教材中的作文。但是,教材作文作为语文的重要一部分,又是老师不得不教、学生不得不写的。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好教材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教材作为课改的一个重要部分,一直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那么新世纪的教师到底该树什么样的教材观?教师教学到底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我们不妨从教材的界定入手。教材是科学内容的正确体现是知识体系的客观反映,是社会生产力要求的真实表达。很明显,这一界定给教材打上了神圣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关注“人文关怀”需从解读教材文本着手,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现状、心灵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开放性建设性解读教材、使用教材,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因为科学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以及科学课程目标的落实与达成程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平。科学教师在整个科学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下面以“健康需要新鲜空气”一课为例,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用教材教。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它有利于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不能走向极端。我们认为,不能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截然对立起来,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用教材教本身就意味着得用教材,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只  相似文献   

11.
杨九俊 《宁夏教育》2006,(5):41-41,43
首先,“教教材”是以书为本的教学,它以教材为中,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和“圣经”,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而“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在这里,教材是“范本”,是“凭借”,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实…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一所新校,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二十几岁。他们生活有朝气,工作有热情,精神饱满,精力旺盛,但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却是"明显的经验不足"。随着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老师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自己的课越来越不  相似文献   

13.
一、“教教材”崇拜教材,“用教材教”超越教材。“教教材”以教材为绝对权威,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只停留在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水平上。这样,在教材和教纲的框框中形成了对教材的一种崇拜、一种依赖、一种懒惰。“对课本知识很熟练,但是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上则……”、“讲课带有随意性……”等评课评语,就成了“教教材”的注脚。“用教材教”打破教材的绝对权威,把教材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既把显性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更多地透过显性知识启发学生明确为什么?什么与什么之间还有什么?,即是透过显性知…  相似文献   

14.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16.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那么,如何驾驭教材,赋教材以活力,使教材丰满起来,充满灵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学期,我们对阅读教学如何“用教材教”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讨。一、用教材思辨,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知识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命活动,逐步建构和不断动态生成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要真正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军 《上海教育》2003,(7B):50-50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8.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初听起来好像是绕口令,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渐渐发现,这文字的排列顺序一变,其中蕴含的意思是大不一样的。而且就在这种“变阵”中展开了一个令人遐想的教育世界。“教”教材,看起来也是天经地义。教书匠,以教材作为站讲台的天然资本,课堂上哪离得开教材。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发生教学关系的“纽带”,双方的共振也许最初是在这“三角”中萌生的。凡正规的课堂,正规的学习,教材是必需的。因此,“教”教材,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许多执教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教学行…  相似文献   

19.
20.
柳斌同志在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教育本来应该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但如果把教育变成非常枯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把正常的做人,生活所必需具有的情感素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排斥在教育的过程之外,我看我们的教育会出现巨大的危机。”下面结合概括教学实例,谈一点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