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的高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自尊水平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有显著的相关。结论: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及孤独感和自尊在二者关系间所起的作用,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正式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对730名2~6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归属感呈正相关,父母拒绝与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和自尊在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启示,应该从家校社三个方面协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家庭层面,父母应为子女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在学校层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育人主导作用;在社会层面,应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自尊的关系。采用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量表和自尊量表对金华市550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被调查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及自尊得分均较高;(2)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P〈0.01),家庭学习支持总分及学业和学习策略辅导维度对自尊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56.379,P〈0.001)。结果证明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自尊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342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自闭特质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2)自闭特质对自尊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中学生依恋与安全感对自尊的影响,并检验安全感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安全感量表(SQ)对7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自尊、依恋和安全感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自尊和依恋也存在显著差异。依恋和安全感均能正向预测自尊。安全感在父母依恋与自尊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是,中学生的依恋可直接正向影响自尊,也可通过安全感影响自尊。  相似文献   

6.
曹玉 《家教世界》2013,(8X):250-251
通过对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及其生活价值取向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整体趋于积极;在年级、家庭所在地区及经济困难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其生活价值取向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和李晓东等在2004年根据Rhodewalt1990年版的自我妨碍量表进行修订的量表对梧州某一高中350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运用SPSS 11.5对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自我妨碍与自尊、学业成绩的高低成负相关;自尊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p〈0.01);自尊在自我妨碍、学业成绩中起着中介的作用(p〈0.05);高中生自我妨碍在学科类别、生源地与是否担任班干部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自我妨碍水平中,自我妨碍与自尊、学业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自我妨碍的高、低分组中,学业成绩与自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中生自我妨碍、自尊及学业成绩三者有显著性关系;自尊在自我妨碍与学业中起着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羞怯与交往焦虑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羞怯与交往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羞怯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2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交往焦虑和自尊呈现显著的两两相关;自尊与羞怯呈显著负相关,与交往焦虑也呈显著负相关,羞怯与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羞怯与交往焦虑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4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好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陛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高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自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T)、自尊量表(SE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韶关市某中学高中三个年级的376名学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该校高中生考试焦虑程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自尊、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自尊和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而且在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因此,我们应重视培养高中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同时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以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小学生感恩倾向及其与学业成就、问题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感恩量表、学业成就问卷、网络成瘾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410名深圳市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小学生感恩倾向及其与学业成就、网络成瘾、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1)深圳市小学生的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祖国(社会)、感恩老师、感恩朋友和感恩自然;(2)小学生感恩倾向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除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感恩显著高于高年级外,其他感恩维度的年级差异不显著;(3)小学生的感恩倾向与其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和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父母依恋对大学生身心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信赖他人量表、青少年自主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身心适应量表对重庆、四川、浙江24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依恋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男、女生父母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一年级的身心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其他年级;(4)身心适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父母依恋对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身心适应有积极影响;(6)父母依恋以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为中介对身心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结论:父母依恋首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然后通过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的中介作用对身心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论述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创设挫折情境,设置有针对性的挫折承受力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育学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情绪调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挫折教育是重要环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承担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命,同样应加强对挫折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主动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融入挫折教育,才能积极锻炼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增强临变抗挫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挫折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融入提出了可行方法,为小学生的心理成熟与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班级地位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学习支持量表对宁波市25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并收集被试的班级地位和学业成绩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支持存在着性别、年级、生源、独生与否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2)小学生的班级地位不同,所获得的家庭学习支持不同;(3)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家庭学习支持和班级地位能够有效地预测学业成绩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感与自尊、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心理影响因素。通过对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满意感量表、自尊量表(SES)、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身的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尊水平也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大学生的控制源更倾向于内控;自尊、心理控制源与总体人际关系满意感及其各维度均达到显著的相关,且对它们也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疏离感、自尊以及安全感的现状及关系.采用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安全感量表对44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疏离感、安全感发展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学生环境疏离感最高,人际疏离感最低;疏离感、安全感、自尊相关显著(P<0.01);回归分析发现,社会疏离感得分对安全感总分预测力最佳,解释量达到58.9%.自尊、疏离感对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尊在疏离感与安全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云南省6所高校的720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贫困大学生挫折情境、挫折承受力和挫折体验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挫折承受力在挫折情境对挫折体验的预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滁州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镶嵌图形测验与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一般特点分析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测验得分与自尊水平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2)相关分析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对二者分别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场独立性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场依存性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