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林伟平 《考试周刊》2011,(46):164-165
科学设定课堂教学主题,是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意在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本文针对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设定课堂教学主题时出现的误区及其原因,提出了设定和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历史新课程实施中要彻底转变观念,摆脱束缚,转变教学行为。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历史主题活动是一种较好的教学设计。主题活动有明确的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全体参与性.学生要用收集到的知识重新完成知识的建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主题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创造性、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稳定性的最佳学习形式之一.是展示学生多方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加强研究与探索,组织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与探究活动,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实现对于多个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更好地锻炼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不同方面、不同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全面得到提升。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参加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历史学习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等问题。在探析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意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优化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设计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问题、点评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果等策略的实施,使学生的历史学习由“知识层累”走向“素养积淀”。  相似文献   

5.
房勇 《教书育人》2012,(Z2):114-115
一、历史主题及主题教学的内涵历史主题是指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情况下,初中历史教科书设置的单元课题,如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共分七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为历史主题。历史主题教学就是指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直至作业、练习的设计都应体现单元主题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重建主题是历史教学中课堂知识穿插和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历史教学主题的重建,要遵循主题的组成要素和条件;引出主题的历史事物以及其存在和变化的时空条件,需要探讨的历史事物的方向目标是重建教学主题时的必要考量;选择的历史事物需要体现和反映教学的核心目标,注意不同历史事物重新组合所产生的逻辑关系,把握好主题终端指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站在整体、全局的高度,以单元话题为基础,统领核心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主动的、连续的、深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习得情感。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是历史主题单元,是培育学生爱国爱党情感的绝佳载体。学校以思政课教研组为核心团队,展开了全体授课教师卷入,面向全年级学生的历史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团队立足大单元,通过研析单元内涵、创新学习方式、探寻整合路径等方式整体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触摸历史脉搏,深化单元学习价值,为历史主题的思政课教学探索了一条具体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确立教学主题来紧密教学结构,并围绕教学主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实现历史教育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主题式教学功用,将学生引入崭新的学习天地,需要教师进行深度思考,融合多重教学因子,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内容渗透到主题式教学实践的各个角落,帮助学生以崭新的姿态探知历史知识,深入文本核心,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生成学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盛恒 《成才之路》2012,(25):71-71
正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德育,应该说这些都是历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历史,自发地去了解和分析历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像孩子在开始蹒跚学步时,离不开大人的搀扶一样,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教师的"搀扶"学会自主学习历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历史教学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如果一个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  相似文献   

11.
周健 《考试周刊》2014,(17):135-136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发现、探究与建构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历史新课程采取的是"模块"结构,与传统的课程结构相比,特别突出的一点就是,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并且其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因此,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采用主题教学是课改所向、大势所趋。"主题教学"就是把历史学习内容设计成单个或多元化的"主题",重新规划和整合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主题"立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引,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设计实效化的教学环节,使教学逻辑严密、紧凑,以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思想内涵、增强历史教学育人功能的一种教学方式[1]。本文以人  相似文献   

13.
陈亚 《华章》2010,(3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课程体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学习主题方式来呈现人类文明渐进的知识体系,通过具体问题的探讨,看历史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课程体例的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组合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学观念由传统的知识认识型向探究型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型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主题教学是指"以一个主题切入教材,把相关的历史知识重新整合,构建一个新的知识专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1]。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提高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指向性,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力的支点。那么,如何确定教学主题,如何围绕教学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笔者以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为例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8,(72):130-131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主干知识确定主题,围绕主题运用"图说历史"的教学法,精心选择图片,巧妙设计相关问题,创设情境,引发思维,让图片活化教学,让历史照亮现实,不仅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指导学生形成更为理性的认知,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王燕 《教师》2012,(35):38-38
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新时代的广大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笔者根据新课标教学的实践经验,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学科是人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充分的人精神,做到激趣导入、教学形式活泼、方法多样,并紧密联系学生和现实社会的实际,使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习运用历史知识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国承 《快乐阅读》2013,(12):19-21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课堂学习,这种课堂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师采用了"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由于一些教师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内涵把握不清,主题设计与教学内容不贴切,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主题是实现"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笔者根据本人教学实践及思考,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设计一个切合教学内容的主题,进行探讨,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吴文海 《考试周刊》2009,(43):213-214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改革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探讨促进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交融的策略,必将有利于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化素质教育。具体策略有:制订全面、具体明确、水平一致的课堂教学目标;创设历史问题情境:依托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王建辉 《陕西教育》2005,(11):31-31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它的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是什么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