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法对江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调节系统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研究生对体育锻炼持肯定态度,需求量大,参与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健美减肥和发泄情绪等;。研究生对体育锻炼存在兴趣,大多数研究生表示体育锻炼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男生喜欢比较剧烈的项目比如篮球,女生则喜欢健美操和羽毛相对女生男生更喜欢体育锻炼球之类的运动;研究生每周参与锻炼的频度在3-4次;每次持续时间大多在1-2小时较多;每次锻炼强度在中等的比较多,男生的运动强度明显强于女生;参与锻炼大多研究生持积极态度,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宁夏地区三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身体状况、体育态度、锻炼方式、体育行为以及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生整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不够理想,特别是女性研究生.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期望为提高宁夏地区研究生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国武 《考试周刊》2007,(38):115-1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华北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对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着一致的认识,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较少,锻炼时间不足,体育锻炼的知识方法掌握也不够。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校研究生对体育课程认知状况等问题,以问卷调查为手段,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2214名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发现:研究生教育阶段,有必要通过大范围的体育课教学来提高研究生锻炼身体、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现有的体育教育不能满足研究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数量少、选课难、选课成功率不高、体育设施短缺等方面;研究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研究生希望体育课以选修课的形式为主,同时适当增设俱乐部的锻炼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分层次教学,考核方式以身体素质测试和技能测试结合为宜;研究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篮球、游泳,最想学的运动项目是游泳和网球,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400名广西东南部的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有91.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不同性别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参与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均存在差异;学生喜欢选择校内的免费场地进行锻炼,锻炼方式以自由组织活动为主,羽毛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项目,强身健体是大学生的第一锻炼动机.  相似文献   

6.
山西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西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山西高校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其规律,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高校研究生体育锻炼的原因,以便为山西高校体育决策部门组织和管理研究生体育锻炼活动等工作提供依据,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为推动高校体育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扣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编问卷对全国9所高校1 104名硕士研究生的心理需要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些显著的特点:硕士研究生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都不高.从性别上看,女研究生的心理需要满足程度明显低于男研究生;从年级和专业类型上看,不同年级和专业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在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从学校类型上看,985高校硕士研究生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最低,一般本科高校次之,211高校最高.针对这些特点,提出探索科学有效的因需利导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引导硕士研究生追求更高级需要等对策建议,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顺利过渡,研究生教育也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生源状况不理想、科研能力不强以及协同创新程度不够等主要问题,高校应通过实施招生制度改革、树立协同创新理念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方式以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政府应搭建平台、建立第三方组织促进各方参与硕士研究生的协同创新培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河南省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入手,探究现阶段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健身方法和影响因素,为推动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10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校的50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影响安徽省高校研究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以期为高校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科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应届本科生,缺少社会实践的经历和锻炼,加之目前社会实践在各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使得文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重研讨轻体验"的倾向。构建"体验服务、调查研究和兼职锻炼三环一体"课程化社会实践模式及其实现机制,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体验与思考衔接、科研与教学互动、培养与需求对接,对培养文科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某高校共310名硕士研究生的运动锻炼状况和体育俱乐部的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与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且均随在读年级的增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问法,对福建省普通高校高职称女教师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文章根据现状分析问题原因,认为:高校领导要加强重视女性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力度,以促进高职称女教师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增加相关经费投入,改善高校体育锻炼的物质环境;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专业资源优势.研究和开发适合高职称女教师的趣味性群体活动项目;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引导非体育群体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增强研究生体质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发挥体育锻炼在促进研究生体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对健身锻炼的120名研究生实施不同的运动处方,探讨篮球、游泳、羽毛球、瑜伽对研究生体质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贯彻运动处方为指导的锻炼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此研究为运动处方理论融入高校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蚌埠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蚌埠市高校学生锻炼动机呈多样化;2.在体育锻炼的态度、次数、时数以及强度上也存在着显著的男女性别差异;3.体育锻炼时段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下午和傍晚、晚上和周末余暇时间且存在显著性别与年级差异;4.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与同学好友一起锻炼";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男生主要以"大球类"为主,而女生主要以"小球类"以及"散步"为主;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以及"缺乏场地器械"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河南省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入手,探究现阶段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健身方法和影响因素,为推动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调查分析了女性研究生身体健康,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女性研究生的健康状况最差,处于亚健康状态.压力大和承受力弱是女性研究生健康状况差的根本原因:女性研究生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不丰富.体育锻炼时间短、频率低、强度达不到产生良好锻炼效果的要求;她们的锻炼动机表现出重外貌、轻能力和社交的特点,忽视技能强和集体性运动项目,主要参与一些简单、轻松的个人项目,这样的锻炼动机和行为倾向不利于她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提出了女性研究生的体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西安财经学院体育选修课教学为例,对西安地区高校体育选修课"三自主"的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选修课"三自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能力,使学生深刻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更趋于理性;提高每周的锻炼频率和运动参与.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研究生就业率渐趋下降,研究生总体就业状况堪忧,围绕"委托一代理"和"有效制度"两个核心理论,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求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除了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生招生制度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是学科专业结构与市场经济结构不匹配;二是研究生招生规模与社会需求不适应.针时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安徽省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特征,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其现状与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表现较好,但实际参与人数少;参与项目单一、锻炼场地紧张以及缺乏专业性指导;以合作性参与方式为主,且女生选择比例高于男生;男女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动机无明显差别;每周参与次数不固定、参与时长短以及参与强度不足,绝大多数学生的表现不符合体育人口的标准;男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行为表现具有明显差异。提出建议:效仿"清华现象"和"浙大现象";合理安排体育场地的使用并开发其他可用体育设施;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节,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实行学分制;实施因"性别"管理、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