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目前我国媒体对同性恋报道现状1、平面媒体是同性恋报道的主流力量平面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其中以报纸为主,是报道同性恋群体的主流力量,是报道关于同性恋群体更多信息的有效渠道,是推动社会正视、关爱、帮助同性恋群体的阵地。可是,在涉及同性恋者的感情、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我国的平而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可谓是凤毛鳞角。至于同性恋者的观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同性恋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落 ,被视为极端的“越轨婚恋”而受斥责与歧视 ,我国新闻传播特别是主流传统媒体鲜有涉猎报道 ,这也加剧了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随着改革开放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不再成为忌讳的话题。各类新闻传媒同样应顺应时代改变观念 ,抱以科学和求实的态度 ,客观、公正将同性恋纳入日常报道视野 ,并注意报道方法与度的把握 ,正确引导社会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 ,澄清误会 ,消除偏见 ,协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 ,求同存异地共创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3.
汪萌 《大观周刊》2012,(41):234-234
同性恋长久以来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特殊群体,遭受着社会大众的非议。这个群体中的人总是躲在社会的某个角落。不可否认,同性恋现象的存在自古有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群体的心里和生活状态。曾经我们总是将艾滋病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艾滋病患者的确有同性恋比列的存在,但是不完全都是。同性恋已经被证实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种作为性取向不同的群体。 问题提出:由于近来来越来越多的明星选择以“出柜”的方式来宣布自己的性取向,明星效应在广大社会人士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反响。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同性之间的感情在此前的同性恋电影中被视为事件的话,那么这种感情在《今年夏天》里已经淡化为背景;如果说此前的同性恋电影创作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注意的话,《今年夏天》已经把同性恋人群还原为正常。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是《今年夏天》所昭示出来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5.
汪罗 《东南传播》2015,(8):53-55
同性恋的"出柜"问题是社会现代性中区别于异性恋观念主导、家本位伦理道德的一个显像的社会议题。过往研究大都偏向实证,分析同性恋群体的媒介接触、集体认同、道德观念、文化偏见等;还有些研究则着重阐释同性恋群体的不同媒介形象。本文拟以新闻生产的研究视角为基础,结合"库克出柜"的媒介报道框架来试图阐释"出柜"如何被媒介赋予意义。文章认为,媒介建构着同性恋看与被看的媒介现实、同性恋者自身由想象到行动的转变及诠释该群体的现实生存图景。在媒介积极赋予"出柜"以意义的背后,更是有一系列的话语隐喻。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13):8-12
2013年4月冰岛女总理携夫人访华,作为中国政治风向标的央视新闻联播在报道中刻意回避冰岛女总理的同性恋身份及其同性伴侣,这引发了同性恋者"寻找夫人"的网络集体行动,并以此表达其群体的诉求。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化媒体以政治新闻娱乐化的方式突出报道冰岛女总理的同性身份及其夫人,着力凸显同性恋这一所谓的官方敏感话题。然而,政治娱乐化的背后却是对中国同性恋现实问题的遮蔽。面对中国和外国在同性恋问题上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中国内部异性恋主流文化与同性恋亚文化并存的现状,中国媒体该如何呈现同性恋呢?本文着力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康 《今传媒》2013,(4):80-81
本文从“外形、身份和地位”、“性别认同、婚姻”、“出柜问题”、“生育问题”和“艾滋病等疾病问题”这几个方面分析美剧中的同性恋亚文化呈现,发现美剧因其以市场为导向的价值观使得其对“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的呈现表现出了融入主流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汪罗 《今传媒》2015,(2):175-176
媒介的演化过程反映着社会的变迁图景,也透视着群体的观念变迁。文章探讨了在媒介演化路径中同性恋群体的媒介使用及其观念变迁,认为,媒介及其人性化的演化路线成为同性恋群体突围边缘身份、寻找积极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对同性恋群体观念变迁的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掀起了媒介私人化热潮,个人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生产以及传播信息,同性恋群体积极掌握与利用媒介话语权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使用最新的数据,分析同性恋群体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同性恋群体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握实现了从依赖网站和网页到大力使用社交媒体的转变,社交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成为社会少数群体与社会大多数人群进行沟通和传播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余睿 《新闻传播》2007,(1):48-49,51
互联网是我国同性恋亚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意识与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艾滋病的威胁。同性恋问题避渐进入主流文化视野。2006年上半年创办的“同志论坛”是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同性恋论坛。它在主题、内容、设置等方面均代表着主流文化对同性恋亚文化的阐释与引导。尽管部分网友还存有争议。但该论坛在宽容度、信息量上均显示出较大突破.有望成为同性恋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一个契机和一个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有关同性传播的案例资料和同性恋受访者深度访谈的分析,得出了同性恋群体传播的研究结论:"同性"话题的传播客观上消除了部分异性恋人群对同性恋的偏见;不当的新闻报道或过激的娱乐节目将使"边缘人"更加"边缘";媒介"同性"话题传播后,和同性恋有关的科教知识没有持续普及;同性恋群体的传播具有攻击性;同性恋群体往往感受到包容的网络拟态环境和严苛线下环境的巨大落差;社会上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不支持同性恋话题传播。总结这些现象后,媒介应认识到客观推动舆论进步,使话题"脱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要理清充分尊重和鼓励倡导的本质区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降低同性话题传播引发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最近几年国内院线电影中同性恋的形象的再现进行探究,结合鲍德里亚对于消费文化的相关论述。从影像消费的"看"与"被看",同性恋视觉形象建构的"去蔽"与"遮蔽",同性恋符号消费的审美价值,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笔者发现,虽然院线中可以出现同性恋的形象,然而同性恋群体只能穿上特殊的外衣(符号化)在影片中寻求话语表达,当欢呼"符号性灭绝"已经不再的同时,他们已经深深的禁锢在消费社会的符号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王媛 《今传媒》2012,(2):148-149
时下,同性恋对于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从隐蔽到现在的被关注。本文首先对同性恋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标签理论讨论了同性恋媒介形象的形成,最后对媒介构建的同性恋形象进行罗列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媛 《报刊之友》2012,(2):148-149
时下,同性恋对于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从隐蔽到现在的被关注。本文首先对同性恋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标签理论讨论了同性恋媒介形象的形成,最后对媒介构建的同性恋形象进行罗列总结。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王海 《新闻界》2014,(4):66-70
美国西部的同性恋社区报,其内容除了涉及同性恋的特定话题外,其他内容与一般的美国地方报纸没有明显的差异。任何一份同性恋社区报纸,传递给人的第一感觉只有亲切与平和。尽管从报纸的文本层面可以看出,作为亚文化群体的同性恋社区需要与主流文化的沟通和协商,以维护自身权益,消除文化交流的壁垒,但显然,它们总体上不具备跨文化间的交流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21):24-29
本文以《人民日报》1978年至今的所有报道为研究样本,以关键词检索与文本内容分析为主要途径,对三十余年来"性观念"相关报道的媒体态度和文本话语变迁进行考察,以期了解媒介是以何种方式将社会敏感及争议性议题呈现在大众面前。总体而言,即使是态度保守的主流媒体,三十年余间对诸如同性恋群体、性知识、不正当性行为等内容的报道都发生了方式和态度上的变化。但是,在更为人性和宽容的同时,刻意的淡化和搁置,也是主流话语体系应对社会争议性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安浩 《视听》2022,(2):148-150
在经历与主流文化的短暂蜜月后,"饭圈文化"的价值失衡问题因为一系列由明星失德事件所引发的"互撕"行为而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群际威胁下的"饭圈"组织在价值观同化与过度组织化的过程中失去其作为趣缘群体的特质,而成为群体利益的"修罗场",这亦是其自身形象崩塌和为社会主流价值所诟病的内在原因.净化网络大环境、推动实现"饭圈"的...  相似文献   

18.
张乃瑜 《大观周刊》2012,(49):32-32
青少年群体是被排除在主流群体之外的边缘群体.他们的心理特征的表现之一是:即将成年.开始接受成年人的压力.产生了渴望社会承认的欲望和反叛社会控制的冲动。吃内存决定了青春亚文化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围绕媒介与同性恋的叙事范式,本文将同性恋这一固有的、但总被主流话语及意识形态边缘化的"社会群体"放置于"现代性"的规约范畴之下,探究其具体的行为、心态及表现在不同媒介样态中的生发与成长,强调了同性恋身份及认同本质上的媒介属性。论文主要探讨了属地中的欲望、话语及权力表达之间的积极对接,存在着建构自身话语体系、解构着传统公共空间中异性恋传统的正统性。着重叙述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同性恋在其属地如贴吧、微信公众号及网站中的言论及行动,实现了其自身身份及认同的再造。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不断变迁、人性化日趋明显的媒介发展路径,让"酷儿"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0.
弓晓 《大观周刊》2011,(38):110-110
同性恋在当前高校学生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同性恋学生群体都会采用较为隐晦的姿态来处理关系。本文从当前高校同性恋学生现状入手,就如何针对同性恋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