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暖水瓶唱歌     
音调的高低和声源的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固体声源是这样,气体和液体声源也是这样。当你往暖水瓶里灌水时,你听到的声音会随着灌水的情况发生变化:开始音调低,慢慢音调就高了,等到快灌满时音调最高。这就是暖水瓶的“歌声”。暖水瓶唱歌的道理很简单: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受到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声的音调也就低了。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也就越来越短。短空气柱和短琴弦一样,是“急脾气”,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也就高了。找一个细口的长药瓶做实验更…  相似文献   

2.
音调与响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高”、“低”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如“高声大叫”、“低声细语”等.于是,一些同学便认为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是不正确的.音调和响度虽然都是乐音的特征,但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意义不同音调是指声音高低的程度;响度则是指声音大小的程度.2.被决定的物理量不同音调由发生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小,音调就低,振动频率大,音调就高.例如同学们都熟悉往暖水瓶里灌水时发出的声音,由于其振动频率越来越大,音调将越来越高,凭音调就可听出水瓶是否接…  相似文献   

3.
趣味问答     
问: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一定会沸腾吗?答:不一定。还要看是否继续向液体加热。问:音调越高的声音,它的响度一定越大吗?答:不一定。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而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相似文献   

4.
1 空气柱的共鸣这个演示实验在教室内效果较差。可生活中学生都熟悉往暖水瓶里灌开水时所发出的声音,灌开水时,其音调会越来越高,所以只凭音调就可以听出水瓶接近灌满了。灌水时所产生的声音含有多种频率,但只有与瓶内空气技能产生共振的那部分频率的分量得到了加  相似文献   

5.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反映了声音的高低,其大小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反映了声音的大小,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及距离听的远近.而音色则反映了声音的音质,它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相似文献   

6.
(一)乐音三要素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当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时音调越高,频率越小时音调越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幅越大时响度越大,振幅越小时响度越小。音色则因人而异,各种乐器的音色也各不相同。例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是指()。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一般情况下,男性声带振动比较慢,女性声带振动比较快,可见男性的音调较低,女性的音调较高。在音乐方面的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调的高低,故选项A符合题意。例2下列说…  相似文献   

7.
一、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关系是:频率越  相似文献   

8.
物理和生活     
1.烧水用的茶壶底部为何一圈一圈向内凹进去?答一方面,可以增大底部的承受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受热面积,增加吸热量.2.向热水瓶中灌开水,为何听声音就能知道水的多少?答当我们向热水瓶中灌开水时,会发出声音.它是由瓶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高低由空气柱振动频率决定.向热水瓶中灌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所以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物理和生活@周明金  相似文献   

9.
物理知识与生活关系密切,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许多疑难问题可以用物理知识解决。 案倒一: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判断水瓶中的水是否已经灌满。 方法:边灌水边注意倾听水瓶中发声音调的变化,刚灌水时发声音调较低,快灌满时发声音调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1.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常舒服,这类声音称为乐音.乐音通常有、、三个特性. 2.发声体在15内振动的次数.叫_,它是描述物体振动的物理量,单位是,单位的符号是3.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决定的. 4.同类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音调越高. 5.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从Hz到Hz.人们把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_Hz的声音叫做次…  相似文献   

11.
重点解读一、声音高低与声音大小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声音高低与声音大小几乎是同义词.但在物理学中,这两种说法是有区别的,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定的涵义,不能随便说.声音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越高;反之,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响度与  相似文献   

12.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平时我们描述声音特性的词语有“大小”、“强弱”、“高低”,不少同学往往将它们混淆,并且和物理术语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对不上号,表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实,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下面是两个易混的声学试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为什么养蜂人能听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完蜜回蜂房?揭密:许多昆虫在飞行时,翅膀都会持续振动,发出“嗡嗡”的声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因此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音调就不同。蜜蜂不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产生的声音音调低一些;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高,产生的声音音调高一些。于是,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根据蜜蜂飞行时“嗡嗡”声的高低,来判断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完蜜回蜂房。二、为什么驯狗员能指挥狗作各种表演?揭密:人和狗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这一特点就是驯狗员指挥狗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一天,小龙将水龙头打开后便回到书房复习功课了。书房的门是开着的,小龙能听见放水的声音。过一会儿,他听到水流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高,便对旁边的小弟说:“缸里的水快满了,去把水龙头关掉!”弟弟疑惑地跑到水缸前一看,缸里的水真的快满了。弟弟把水龙头关掉后问小龙:“你怎么听到声音就知道缸里的水满了?”小龙笑着对小弟说:“等你学了声学知识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你学了声学知识后,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吗?通过学习声现象这一章,我们知道: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的频率越…  相似文献   

16.
1、听听暖水瓶唱歌(图:灌热水瓶)灌暖水瓶的时候,热气腾腾,很难看清水是否灌满,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从音调的变化听得出来,水是不是灌满了。瓶子空的时候,发声低沉,慢慢加入水,音调也就逐渐升高。原理:声音是空气振动时发出的,音调的高低和瓶子里面空气柱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向保温瓶灌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并且可以根据瓶中产生的声音的变化判断水是否灌满。你是否发现,用细水流向保温瓶中灌水,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用大水流灌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却逐渐变低。这倒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即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向保温瓶中灌水时,瓶中的水和空气柱都在振动,  相似文献   

18.
一、做实验,激活探究欲望,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进行探究的重要途径,很多物理现象,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可以激活学生探究欲望,从而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乐趣。如讲“声现象”时,遇到这样一道题:给开水瓶灌水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变高还是逐渐变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音调变高了。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靠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往水瓶里灌的水越多,则空气柱越短,空气的振动频率越高,学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9.
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答:因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点评:这种回答太笼统,这样的道理能用来解释所有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的问题,而这里是要解释一个具体问题,所以这种回答,抛开具体问题,只讲大道理,是不切合实际的.标准答案;因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使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2.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冲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  相似文献   

20.
到郊外野游,忽然一声喇叭,有辆汽车开过来了。你听,当它向你开来的时候,喇叭的音调升高,声音变尖;开过你身边的一瞬间,音调突然降低;在离你而去的时候,音调又慢慢低下来。如果你坐火车出去游玩,听到对面开来火车的汽笛声,音调也会这样变化。汽车喇叭和火车汽笛为什么会变调呢?原来,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而音调是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当汽车向你开来的时候,喇叭发出声波,它以正常的速度加上车的速度向你传播过来,这时每秒钟向你传来的声波数会比平常多,也就是说频率加高了,所以听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