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挖荠菜》的随想山东省泰安师范附中李卫东选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第二册的《挖荠菜》,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女作家张洁作为旧社会的过来人,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文章开篇即点题:“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接着便宕开一笔,先从“馋...  相似文献   

2.
著名女作家张沽的《挖荠菜》,是一篇感情真挚、寄意深刻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我”童年时苦难生活的回忆以及新老两代人对挖荠菜、吃荠菜的不同感受和理解,表现了作者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生活、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文章之所以写得情文并茂、深刻感人,主要在于下面的几个“巧”字。一、老题材巧出新主题。老一辈对新一代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本来是一个老题材,但《挖荠菜》不流于一般的忆苦思甜,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巧妙构思,已脱出老题材的老写法,  相似文献   

3.
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挖荠菜》是一篇感情真挚、寄意深刻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我”童年时苦难生活的回忆以及新老两代人对挖  相似文献   

4.
《挖荠菜》是当代女作家张洁写的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秀散文。文中颇具匠心的对比 ,激疑启思 ,提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 ,有助于正确理解文意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一、作者不同年代里对荠菜不同感情的对比文章一开头就提到“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儿时的“我”,在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里 ,“提着篮子 ,迈着轻捷的步子”去广阔无垠的田野里挖荠菜时的自由与快乐和吃上“无上的美味”的喜悦与激动 ,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幸福 ,一种享受。可是 ,解放后进了城 ,看着那“长得肥肥大大”、“洗得干干净净”、“码得…  相似文献   

5.
“铺垫”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段,运用这一手法的文章,往往写得峰回路转,主题鲜明而又委婉含蓄,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有“盘马弯弓”、“千呼万唤”之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用了“铺垫”的课文,比如刘绍棠的《榆钱饭》,以“我自幼常吃榆钱饭”开头,接下去却写起了怎么吃杨芽儿、柳叶儿,借以突出榆钱饭“救命粮”的作用;而张洁的《挖荠菜》一直到第10自然段才真正开始写挖荠菜,却从第2自然段起用大量笔墨写“馋”,用痛苦的回忆烘托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对这类文章,以题目作为教学过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挖荠菜》有霸气吗?———与李卫东老师商榷彭兴奎李卫东老师的《〈挖荠菜〉的随想》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9期)批评了阅读教学中“无视学生主体参与”的倾向,读后很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李老师对课文《挖荠菜》的理解。李老师不同意人教社《教师教学用...  相似文献   

7.
对《用书》的“课文评点”质疑两则四川\黄智生“提”是“轻捷”,“迈”是“豪迈”吗?初二册《挖荠菜》一课有这样一个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短横线乃《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8.
《挖荠菜》的抒情技巧江西广昌驿前中学邱志民《挖荠菜》是一篇感情深沉的优美散文。假如把这篇散文比作一支乐曲,那么,“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则是这支乐曲的主旋律,统摄全篇,贯穿始终。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荠菜的深厚感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直接...  相似文献   

9.
黄珊同学问:课文题为“挖荠菜”,为何不直接描写挖荠菜的情景,而要写“馋丫头”的故事呢?女作宗张洁作为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文章开篇即点题:“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接着便宕开一笔先从“馋”字写起,为下文  相似文献   

10.
《挖荠菜》是一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记叙性散文。文章以挖荠菜、吃荠菜为线索组织材料,处处运用映衬对比的手法创设情境,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真切地反映了“我”与孩子们对荠菜的不同认识,不同感情,不同态度,实际上也就是写两代人的隔膜,两代人对今天幸福生活的不同认识、不同感情和不同态度;尽情地表达了作者热切的愿望、深切的怀念与遗憾,以及真诚的希望,读来亲切感人。其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之处在于:世人不同态度对比。在那冬天没有荠菜可  相似文献   

11.
高则诚——元人,明人?教材研究JIAOCAIYANJIU①②“提”是“轻捷”,“迈”是“豪迈”吗?初二册《挖荠菜》一课有这样一个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短横线乃...  相似文献   

12.
《挖荠菜》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有的老师,同学认为这句话是节外生枝的败笔,跟全文的主题不一致,既影响了文章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又损害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我认为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其一,从内容上看,写“妈妈”,即“我”小时候的苦难生活,这只是《挖荠菜》前半部分的内容而不是全文的内容,后半部分还写了孩子们对荠菜的思想感情,这样前后形成对比,从而表达了希望青少年牢记过去苦,珍惜今日甜的主题。仅根据课文前一部分(尽管是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大量实践表明:“活”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笔者探索“活”教法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添加佐料法。第一次教学《挖荠菜》(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学生如同文中“孩子迁就妈妈吃荠菜”一样迁就着我的教学,是“代沟”所为?还是教法乏味所致?我带着这些困惑在第二次教学《挖荠菜》时,便试图添加佐料: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什么东西最好吃?请大家代孔子答问。同学们七嘴八舌,  相似文献   

14.
挖荠菜     
作家张洁曾经写过一篇《挖荠莱》,在她眼中,挖荠菜是童年的一件乐事,但长大后回想起来,却渗透着一番辛酸。我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好时光,故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挖荠菜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抑或大言不惭地说是一种雅兴,再狂妄一点说,就是和陶渊明南山采菊差不多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现在虽是早春二月,但天气实在晴朗得可爱,已和三月差不多。我和小姨挎个篮子,拿着小铲一起挖荠菜。尽管荠菜这个名字早已被我熟识,但要真正识别还是有些陌生。小姨可是挖荠菜的一流好手,眼明手快。她一边挖一…  相似文献   

15.
教《挖荠菜》时我干脆把学生带到郊外结合课挖了一回荠菜,吃了一回荠菜。那景那情、那滋那味,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学会点题     
巧妙地点题,着墨不多,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点题,可以“点”出感情,如《最后一课》(都德)结尾部分有这么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可以点出标题的出处,如《驿路梨花》(彭荆风)结句是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既交待出处,又赋予新意。可以“点”出标题的意义,如《一件小事》(鲁迅)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可以点出写作目的,如《挖荠菜》(张洁):“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  相似文献   

17.
×××同学问:《挖荠菜》的开头一段仅有一句话:“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这句话的含义和在全文中的作用,应该怎样理解? 答: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是这样的一次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张洁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作家,她真心诚意地跟青年读者交流感情,诚挚地希望人们不要淡忘了过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她是通过“珍爱荠菜”来完成上述任务的。所以,文章一开头就满含深情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凡为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直接影响和决定文章的优劣。一篇考场作文立意是否深刻、高远、新颖,是拉开考场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更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近年各省市中考作文的有关提示中,也明确提出了记叙文“立意要健康”、“感情要真挚”,议论文要“观点正确”等写作要求,可见作文立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立意”就是确定写作意向。“意”就是主旨 ,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高考作文评分有一个“公理”:以立意分类别 ,凭语言定高低。可见立意是多么重要。如果说立意正确 ,立意准确 ,是文章的基础 ;立意深刻 ,由表及里 ,是文章的追求 ;那么立意新颖 ,独辟蹊径 ,就是文章由“准”到“深”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立意”怎样创新呢 ?大家不妨尝试一下几种方法。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倾向式 ) 文章的立意不仅与写作材料有关 ,也和选择论点的角度有关。同样的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 ,就表现不同的思想观点。如同看山一样 ,着眼点不同 ,…  相似文献   

20.
《挖荠菜》导语:同学们,你们吃过荠菜吗?也许在座的同学对荠菜不以为然,然而,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荠菜曾救过多少人的命啊!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挖荠菜》,看看我国女作家张洁为什么对荠菜会有着那么深厚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一件珍贵的衬衫》导语:衬衫,我们几乎每人都有,可以说很普通,但课文为什么说它珍贵呢?它珍贵在何处呢?课文又是怎样通过一件衬衫来反映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件珍贵的衬衫》。《驿路梨花》导语:《驿路梨花》从标题来看就是指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