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2.
在“走转改”活动中.学习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事迹.我发现他们虽然所处的环境不同、写作的风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共同的习惯,那就是一出门就往基层走.一上路就到百姓中。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让走基层常态化”逐渐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成为广大读者的期待。如何常态化?既要靠组织的引导、督促,也要靠编辑、记者的自觉。只有新闻从业者都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走基层才不会是一时的姿态、一时的动态,才能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3.
刘福勇 《新闻窗》2012,(5):116-116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是当前新闻战线的重要工作职责,而且是媒体从业人员始终坚守的历史使命。记者的感动源于基层的生动,不深入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无从谈起,因为基层才是新闻报道的活力源泉,新闻报道要感动别人,记者首先要感动自己。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时间,"走转改"系列报道让人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真实而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生活画卷,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反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让新闻报道题材新颖、内容鲜活、感染力强,更让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基层是新闻报道生命力的源泉。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忠实记录社会的真实面貌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众多走基层记者  相似文献   

5.
记者走基层活动是时代呼唤记者扎根新闻前沿、了解民生,激发记者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培养、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记者队伍,记者走基层通过亲身体会、实际调研改善文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新闻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走基层活动,受到地域、人文、重视程度的影响,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务实、走过场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全国各级各地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纷纷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黄冈日报记者也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一滚滚洪流中。其实,早在1998年,黄冈日报就拉开了"记者走基层"大幕。14年来,黄冈日报记者活跃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从未离开,而且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的记者知道,新闻的营养来自于基层,鲜活的素材取自于基层,情真意切的优秀作品埋藏于基层。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派出多路记者,率先推出了"走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并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中集中播出。笔者以央视新闻频道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即:报道的常态化,采访、播发的规模化和表现手段的纪录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用心走基层     
"走基层",让民生新闻更真实、感人。民生新闻选题来自群众,来自生活,来自基层,而记者走基层才能真正做到新闻的"三贴近"。记者在"走基层"现场,将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画面拍下,把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话语录下,了解真实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写出生动的报道,才能在电视上反映出动人的场景。如记者通过  相似文献   

9.
信息集萃     
业界活动中宣部通报表彰2010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集体和优秀编辑记者2010年3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表彰2010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集体和优秀编辑记者的通报》。  相似文献   

10.
9月19日,山东省记协组织山东24家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赴枣庄革命老区走基层蹲点调研。出发之前,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在全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强调: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接地气才能有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内容要来源于基层生活,要反映出民众的心声,这样的新闻才会更具真实性,有更大的报道价值。因此需要电视台记者深入基层进行取景、取材,采访内容要紧紧围绕基层群众展开,坚持走群众路线,只有采用走基层形式的报道,才能促使电视台制作出的节目收视率更高。本文就电视台记者走基层亲身蹲点采访报道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习文 《军事记者》2007,(11):31-32
部队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有经验的记者或新闻干事一到基层,在连队走走,跟官兵聊聊,就能抓出一篇好新闻来。可是,有的记者或新闻干事在基层采访的时间不少,座谈会开得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9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实践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全面启动以来,作为基层的区县级新闻媒体,重庆市《江津日报》推出“记者走基层”、“百姓故事”、“记者进社区”等栏目面向基层,新闻工作者们深入一线蹲点了解,坚持采访写作,关注民生、关注变化、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为特征,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足气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出办公室,身入基层.心贴群众.采写出了一大批透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那些记者亲历式的稿件因文风朴实、简短鲜活、紧贴基层,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许多战士说:叶艮纸上刊登的这些新闻,就像发生在我们单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得到基层群众赞许。“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走基层是基础,转作风是根本,而改文风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许昌晨报》推出了一篇篇"带着露珠"的新闻报道,挖掘出一个个平而不凡的先进典型,培养了编辑记者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升了新闻队伍的综合素养。"双脚只有接‘地气’,文章才会有‘底气’。"作为一份地市级都市类报纸,《许昌晨报》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曾几何时,新闻记者跑基层的脚印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8月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一线质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获得多方好评。《孝感日报》也将一批批记者、编辑派下基层,通过现场体验式采访,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与百姓交朋友,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活鱼总是在最基层。在走基层活动中,我深感只有沉下身去,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活动中,我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记者要多走基层多思考多实践,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笔者最为深刻的体会。 1998年7月,笔者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在福州日报社采访部工作至今已有13年,都在基层一线采访,参与了不少新闻策划,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作品。笔者2005年被授予福州市第四届“双十佳”新闻工作者,采写的新闻作品有74件获全国、省、市各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