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拣麦穗     
张洁  了了 《出版参考》2007,(4):19-20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还不知道拣麦穗这回事。 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 或许可以这样说.拣麦穗的时节.也是最能引动姑娘们幻想的时节。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据《四川日报》报道,1988年2月24日,刘晓庆在自贡演出后前往灯会观灯。当一名记者上前拍照时,刘晓庆当即声明“未经我的允许,不准拍照。”记者说:“你们不同意是你们的事,我拍是我的事,这是灯会,不是你家。”双方遂发生纠纷。案例二:美国佐治亚州一名家庭主妇弗洛拉·格雷厄姆带着两个儿子去参加商品展销游乐会。在两个儿子的执意要求下进入一个游乐厅,游玩后出来时,一股强风吹起了她的裙子,裙子把她的头盖起来,却暴露出腰部以下的部分,只有一件裤衩。当地一位摄影师抓住这一时刻,把她摄入了镜头。这张照片成了这次游乐会的宣传品。格雷厄姆夫人对此  相似文献   

3.
很多年前,受大学老师启蒙,知道了“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的“家文化”,也知道了“家文化”有其“糟粕”的一面。再后来,见报纸上有质疑“以厂为家”、“爱厂如家”的声音。有不少厂长经理说:国企改革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人人都以厂为家,到底谁负责?印象中,这种质疑的声音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4.
半步颠定律     
醉酒的人总喜欢提当年。有天晚上大BOSS饮到兴头,大家觉得他有点多了,就说早点回去睡觉吧。BOSS手一挥,说道:胡闹,这点酒算什么,当年老子在斐济,喝了2斤白酒,还开车成功绕过了瓦国人的检查站……我们满桌人惊骇不已,不知道他老人家身在斐济,如何绕过瓦努阿图的检查站的。  相似文献   

5.
湖北某家小报去年11月11日的《农家乐园》专栏里,刊有三篇反映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文章。其中《桌上不见了大炖钵》和《树上喜鹊叫喳喳》两文,前者第一句话说:就因龚妈妈饭桌上的那个炖钵(因她家缺吃少穿,饭桌上只有一个夏盛南瓜秋盛冬瓜的炖钵),不知有多少姑娘和她的儿子告吹,后者有一处说:姑娘一见曹大妈的茅草屋就吹了。还说曹大妈家盏了三间瓦房后,村里的桂花姑娘找王大妈说,要和曹大妈的儿子成亲。一位通讯员把上述文章推荐给几个姑娘看,问她们的意见。姑娘们异口同声地说:这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上旬,许多人都在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认识了一只醒目的苍蝇和一面耀眼的太阳照。江泽民总书记考察贵州、广西扶贫工作的电视新闻无疑是人们格外关注的,而当数以已计的观众跟着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随江总书记一道走进广西田阳县永常村苏其权的家门,揭开桌上的尼龙网罩,一只硕大的苍蝇便那样堂而皇之地扑进了桌上的菜碗——好大一个特写!11月5日,’96中国已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万众仰视之际,十几天中外特技飞行案员队作精彩表演,而人们独独富见日本表演者拥着一面太阳旗赫然出现在中央电视自的屏幕上——人们的眼清为…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17日下午3时40分,一位中年妇女颤抖着双手,将一面写着“关心、有心、细心、用心、诚心、耐心、热心、贴心”的鲜红锦旗送到了南京市档案局(馆)查档接待室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胡刚手中。她热泪盈眶,饱含深情地说:“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此刻,我不知说什么……”感人的一幕,笔者有幸目睹。  相似文献   

8.
一宝珍来找我,我知道有事,没想到是这回事。她找一个当兵的对象,见一面就走了。然后那男的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同意相处下去。宝珍是我的小学同学,她长得很漂亮,也很能干,在农村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男方的母亲非常愿意,男的也就同意了。宝珍来是为了让我给她回信,她小学还没毕业,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照相机是最客观的,摄影家是最不客观的”。对此,我的理解是,摄影记者的思想高度已成为未来新闻摄影的核心竞争力。思想的高度如何通过图片表达,这不仅是运用镜头的角度,还包含着摄影记者的思考。“在大众文化传播的时代,传媒的作用一面是由大众传媒的传者和受者的文化趣味决定的,反过来又导致大众文化中的受众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进一步平庸化。”这就要求摄影记者重视镜头的力量,使镜头表达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位姑娘找到林肯,要求总统开一张去南方的通行证。林肯说:"战争正在进行,你去南方干什么呢?"姑娘说:"去探亲。""那你一定是个北方派,你去劝说一下你的亲友们,让他们放下武器。"林肯高兴地说。姑娘说"不!我是个南方派,我要去鼓励他们,要他们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11.
设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的新闻作品应该能够调动读者的思维积极性,让读者在思索中阅读,引起阅读的兴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先看下边这个例子: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这是1980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消息《上海绒布厂试制出可做裙料的印花灯芯绒》的导语。有的同志评论这个导语“一落笔就不凡”。确实如此。“不凡’就不凡在它开篇就用设问,抓住了读者。以往,灯芯绒只宜做春秋服,作者却同道:“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并且说:“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种灯芯绒布中,就有这样新奇的  相似文献   

12.
奥运赛场上,捕捉到完美的获胜画面固然重要,那些记录失败的镜头同样不可忽视。竞技运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正如曾获得奥林匹克勋章、奥运官方电影制作人格林斯潘所言:当大多数人都去追逐冠军的时候,我的镜头却对准了那些赛场上的失意者。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改变了人们看体育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称自己是韩流幸存者。当然了,对反韩流的偏执源于我大学时候的一段往事。当年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几个韩国来的留学生混在一起,每周末就去留学生宿合,当然我的目的在于美味的免费的烤肉,韩语是一句都没有学到,这一点让我时隔多年之后看对面的同事小姑娘每周坚持花钱上韩语课时,颇为后悔——当时我真的没想到,这竟然会成为一种文化时尚潮流。后来某一天在我大口吃烤肉的时候,不小心听到韩国留学生们抨击中国姑娘大大的不好看,远不如韩国MM,说完他们对视一眼,长叹一声,乡愁油然而生,完全忘记了我这个坐在旁边吃白食的中国姑娘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尤物的头脑     
今年回乡过年,托领导的福,时间竟然长达半个月之久。在一飨思乡之情和大饱口腹之欲之余,突然就觉得文化生活有些匿乏,不知道该干什么。家里的书柜上有一些我大学毕业之后千里迢迢从北京托运回去的书,如此,我在书柜前上窜下跳翻了半天,终于翻出一门稍微能看的略带故事情节的《长生殿》,才一面咒骂自己当年虚伪一面不情不愿地看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一上瘾,报上几天不见铅字,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苦闷。1979年,我在乡村遇到一位报社记者,在他的带动下,开始染上了写新闻的瘾。如今,已在市以上发表稿件二千多件,最多一年发稿340篇次,人们说我是“高产稿匠”。其实,我们县以下基层通讯员高产并不难,关键是把握规律,勤于笔耕,根据“市场”出产品。 一、用漂亮优美的眼睛“迷惑”编辑。标题好似姑娘的眼睛,如果大而传神,秋波悠悠,定会让人一见喜欢的。一件稿子邮到编辑部,编辑第一眼就是看标题。即使内容好,若标题平淡寡味,稿件也可能被打入冷宫。所以,标题一定要制作得新奇简洁生动醒目,才能“迷惑”住编辑。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留下悬念,巧用比喻,都是使新闻醒目的具体方法。我有一些标题曾给编辑留下过深刻印象。如:“双胞胎竟是两妈生”、“一胎儿在母腹中自动消失”、“乌鸦协助破盗案”、“穿裙子的男人”等。要知道,标题一般就是新闻点子,你忽略了,  相似文献   

16.
洋人也有洋代沟冯伯群改革开放的头几年,“代沟”一词在不少传媒上很是忙活了一阵子。中心话题是说上了岁数的人们与年轻一代面对一些新事物,看法不一致,说不到一块儿去。其中多含有年长者对下一辈的不满与无奈,而姑娘、小伙儿们也巴不得有这么一条“沟”,离开你们远...  相似文献   

17.
张婷 《新闻世界》2012,(9):61-62
谁能做出镜记者?首先形象要不错,说普通话能让人听得懂;现场有发现能力,知道如何利用画面展现现场;会采访,知道遇到突发事件如何积极应对;善于观察,知道在某一具体事件中,观众到底想知道什么;会表达,知道在镜头前如何让观众喜欢看自己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8.
记得在1993年固始县冬运会上,一位瘦小单薄的山区姑娘何艳红,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了三项赛跑的金牌。大刘、小朱和我三人一起去采访她。大刘的报道没有写小何的片言只语,却写了领队一句话:“我代表全乡人民感谢她1”小朱写的消息中,何艳红是这样说的:“我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与教练严格要求分不开的,”我观察到:这位朴实的山区姑娘不断重复地说着;“俺说不准,也说不好,俺就知道这是为俺乡争光,所以就拼命地  相似文献   

19.
冰心三寄小读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中剪子巷一家清静的书房里,有一个同本世纪一起诞生的姑娘,穿着豆青色的竹布衫,青绸裙子,青布鞋儿,两耳边悬着盘起来的辫子,身材纤弱,眼光明敏。她削好了一枝铅笔,便开始写第一封《寄小读者》的信。说到《寄小读者》,大家便会立刻想到她是冰心了。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个词儿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那个时候,冰心也同报纸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广播、报纸、还是电视 ,新闻节目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也可以说是这三种媒体立身的根本。广播、报纸、电视的各自特点这里不必多说。而如何让电视新闻声画并茂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 ,则是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工作技能。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学会让电视镜头说话。电视工作者都知道“画面语言”一说 ,画面语言也称为镜头语言 ,意思是通过摄像机所拍摄的镜头传递信息 ,表达感情。这其实就是指让镜头说话。不过在实践中 ,因为电视新闻队伍普遍年轻化 ,经验不足 ,又往往是文史类专业的毕业生 ,在从事新闻行业之前 ,对影视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