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小峥 《视听界》2006,(6):99-100
《李华走乡村》是连云港电视台创办的一个农村栏目,也是目前江苏省电视媒体中惟一的农村栏目。《李华走乡村》立足“三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宣传宗旨,节目风格清新活泼,是一个富有时代朝气的农村栏目。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应天常 《声屏世界》2005,(11):34-35
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评选中,评委们对农民节目及其主持人投入了较多的关注。比如被乡亲们昵称“兵哥”的湖南卫视《乡村发现》节目主持人李兵,被乡亲们称作“村长”的吉林卫视《农村俱乐部》主持人尹兴军,还有山东电视台名牌栏目《乡村季风》主持人肖东坡,他们都以优质的节目表现高票当选.获得四、五、六届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让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当建没活动的主角,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因此,作为新闻宣传单位,《哈密报》历来都十分重视对“三农”工作的宣传。在几十年的办报历程中,哈密报社党委把“三农”工作作为长期宣传的重点,鼓励和带动记  相似文献   

6.
《乡村发现》一直以它独特的乡村风格吸引着无数农民兄弟关注的目光,其极高的收视率也让主持人李兵家喻户晓。然而在它创办9年之际,却被湖南卫视出示了“红牌”,暂时叫停。种种猜测纷纷而来:有说湖南卫视要打造以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综合频道而要忍痛割爱的;有说《乡村发现》已经引起观众“视觉疲劳”而要变脸的……真相到底如何?“发现”如何继续?  相似文献   

7.
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三农”档案工作,始终把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农民档案工作作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适应以上形势要求,应将“三农”档案建设,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创办多年的《现代农村》无疑成为首当其冲的宣传教育阵地,责无旁贷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现代农村》节目注重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农村“新”在哪里?五中全会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这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办好农村电视节目,有效地传播国家的涉农政策至关重要。而把握好农村电视新闻节目的语言特色,注意以农民喜爱的方式吸引他们观看,“用农民的话说农民的事”,才能求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更加有助于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0.
赵云  李拔 《传媒观察》2006,(11):61-62
新农村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脚踏实地长期不懈奋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有统一模式,必须联系当地实际科学运作,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景象;新闻舆论也要紧密联系实际宣传新农村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淮安既是农业大市,又是农民大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三农”大有章可做,而发展经济是淮安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后,《淮安日报》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新农村建设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唐园结 《传媒》2006,(8):30-31
中国农村杂志社现有《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文摘》、《农产品市场周刊》、《农村养殖技术》、《农业部公报》、《百姓》等期刊.近年来,我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为基层、为农民服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月2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党和  相似文献   

13.
刘东阳 《青年记者》2016,(11):130-131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与时俱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题.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再次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绿园区城西镇大营子村是吉林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长春市十强村之一,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在引导农民致富的道路上,大营子村充分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贵州黔西南州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众多,文盲、半文盲人口占了一定比例,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情况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黔西南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治愚治贫成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农民致富,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现在,农家书屋工程已成为黔西南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家书屋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一级播出机构,主要服务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全面、准确、有效地宣传好农业、农村、农民。深化“三农”报道,推动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方康顺 《浙江档案》2008,(11):53-54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也要趁势而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解决农民“读书难”的问题,让农民多看书、看好书,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文章就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南楠 《青年记者》2017,(9):65-66
从195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对农村广播》开始,历经60余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对农广播电视频道和栏目,站在农民的立场,展示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充分展现农民的精神面貌.以往的对农广播电视栏目,多以解读和宣传政策为导向,在议程设置的基础上单向传播信息,农民在话语表达中处于弱势的接收者地位,缺乏相应的互动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亟须树立农民的主体参与地位,弱化传播者和政府参与者的强势话语体系,构建民主集中的话语平衡机制,促进农民话语体系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乡村发现》是湖南卫视的一个品牌节目,也是湖南这个农业大省省级电视台中唯一的一个农村栏目,自1995年5月创办以来,它一直是湖南台最有观众缘、最受观众信任的名牌栏目之一。《乡村发现》曾连续五年获省政府新闻奖名栏目奖,它是湖南省惟一一个年年在全国拿金奖、捧金杯的专栏;主持人李兵也荣获过“范长江新闻奖”、“金话筒金奖”以及“观众青睐奖”、“农民信赖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