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二战期间,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和印度,哪个对你更重要?"印度当时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财富、人口、土地,应该说对英国有足够的诱惑。然而,丘吉尔回答说:"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此言令人深思。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崇尚文化、热爱阅读的民族。读书能够养德,引导我们做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读书能够增智,扩宽我们的眼界,学会思考人生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新闻背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这位大英帝国的前首相为什么宁可失去意味着滚滚财富的殖民地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呢?  相似文献   

3.
二战期间,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和印度,哪个对你更重要?”印度当时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其财富、人口、土地,应该说对英国有足够的诱惑。然而丘吉尔回答说:“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4.
二战期间,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和印度,哪个对你更重要?"印度当时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其财富、人口、土地,应该说对英国有足够的诱惑。然而丘吉尔回答说:"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此言令人深思。正如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所言: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扎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导读 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以后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因为4月23日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莎士比亚(1564-1616)等一些著名作家在这一天出生或去世。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曾评价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去世后的近四百年历史.印证了他这一评价。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即民族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认为其彰显着民族的特色和本质,决定民族独特的历史演进历程,形成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稀缺共同价值诉求的现代社会,探讨黑格尔"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求肩负着重任的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任何民族都有其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同样需要振奋和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75岁生日,举行了一个生日茶会。宾客满座,丘吉尔谈笑风生。忽然,一个年轻的记者无限敬仰地对丘吉尔说:"真希望明年还来祝贺你的生日。"这话显然有些煞风景。丘吉尔脸上掠过一丝不快,可他装着毫不在意地拍着这位记者的肩膀说:"我看  相似文献   

10.
张旭敏 《教育探索》2004,(12):13-13
江泽民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这里,江泽民同志已把"创新"这个充满时代精神的词语与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联系在一起,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作为萌发创新精神的初始阶段,教育必须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构筑起坚实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谤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王春亮 《历史教学问题》2012,(3):113-115,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柱。正如鲁迅所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近代以来,内忧外患,国将不国,中华有志之士更急切地从历史中追寻民族振兴的依据,从历史中追溯中华民族的独特民族精神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正是在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有发展力的民族.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英语教学同样要发掘学生身上蕴藏的创造潜能,使学生迸发出个性化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趋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国防教育是以国防知识为基本内容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国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人们振奋民族精神,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国防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传移模写"是中国画教学的传统方法.临摹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学习传统的笔墨技法,对于借鉴和继承我们民族绘画的精髓,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中国画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师古人",就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中学中国画教学应适当地进行写生练习,走"临写结合"的路.本文就此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一个"异质社会"与"变动社会",社会整合问题就成为社会的一个中心课题.中国的现代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启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凝聚和社会整合的重要资源.以弘扬现代性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体系应该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能力的关键.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应当全面启动恢复我们民族的历史底蕴,发扬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优秀遗产,挖掘民族精神的优秀资源,重塑民族信念,推动中国当代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前在大兴诚信之风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诚信问题,实际上是解决民族精神的问题.解决民族精神问题,要发扬我们民族传统优良的方面,同时下大气力克服我们民族精神的缺陷方面.其中"人不为己、天殊地灭"是毒害我们民族精神的毒瘤.不除之,断无诚信可言.  相似文献   

18.
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点目标。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只有站在文化精神的立场上来不断地提升国民的素质、不断地扩大文化精神的号召力,才能实现"中国梦"。目前我们首先要从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入手,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推进青少年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为实现"中国梦"目标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的挑战下,民族精神有消解的危险.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大局讲,当前民族精神教育需要防范的最主要的误区是民族精神教育滑向非理性的问题.若以"有效理性的爱国主义"为中道,我们可以列出两个极端民族虚无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民族精神教育要真正收到效果,就要避免踏入这两个陷阱.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为实现共同理想与目标的精神支柱,学校教育在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体育作为教育学科之一,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基本的途径之一,它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渗透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