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测绘本科专业教育体系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改革。论文分析信息化测绘阶段对测绘人才需求的特点,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要求、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要求、创新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改革措施进行探索,进而构建合理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实现培养高素质创造性测绘人才的目标,满足国家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严峻挑战,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首先应从教育的创新入手,大力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大力倡导和实施高等教育的创新,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建立产学研的纽带,改进实践性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21世纪社会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对教学目标做了调整,强调对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开发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物理老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要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是新世纪机械工程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文章研究了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等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以工程实践教育为内涵,结合"中国制造2025"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和现代化制造业对于人才的渴求,以培养具备自动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构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先进智慧工厂实训平台"创新实验室建设,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制造2025"现代化制造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目标的不断增强,通过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从工程人才的培养出发,主要探讨了构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立足点以及我校的一些重要举措,注重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学与做的紧密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训、实验室。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大批工程创新人才。在培养学生具有牢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满足各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多年来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国内3D打印的人才需求,将3D打印技术融合到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将三坐标测量仪及3D打印技术应用到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层次分明且丰富,教学手段得以革新并能紧跟行业需求步伐,在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于OBE理念,构建了"四维一核"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创新实践教学过程、革新实践教学方式、推进实践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达到培养具备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满足"创新驱动"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构建"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电力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社会对高素质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在教学框架、教学平台、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整体设计;构建了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教学实践、工程实践、创新实践和企业实践协同互补的实践育人模式,打破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地理界限,加强了知识融合与自我构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为培养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电子信息类人才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