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构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活动为例,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郑静 《科学中国人》2015,(9):168-169
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志愿意识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其影响也日益增大。同时,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为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应当建立一种有效的保障机制对其进行规范。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和现状,指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丽萍 《知识窗》2022,(8):39-41
目前,国家对志愿服务事业非常关注。当代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高等院校和教师应鼓励大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文章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合理价值认定、内涵扩展、传承机制三个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以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渠道,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式建设,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传承机制建设三个途径为着力点,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高校后勤的发展,也关系到后勤深化改革及高校后勤社会化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形象。高校后勤服务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后勤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对高校培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南华大学后勤管理处近年工作实践,从加强教育培训、推进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倡导社会公德、发挥典型引导作用、重视文化引领等六个方面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科普志愿服务是社会化科普工作的重要模式,认识和掌握科普志愿服务新常态新形势,是促进科普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基础。全社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与科技创新,科普志愿服务正处于大有可为发展态势,要以识变、应变和求变的创新思维,凝聚社会力量迸发社会活力,贴近群众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全面推进科普志愿服务创新发展。一、贴近群众性,打造"一体化"科普志愿服务新体系在社会发展与空间格局"一体化"大趋势下,科普  相似文献   

6.
文章聚焦云南高校生态环境科普志愿服务工作,面向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获取个人、组织、项目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从技术能力、项目培育、组织运营、服务保障、供需匹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宣传教育、能力培训、组织建设、项目培育、权益保障、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有利于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科学建议,为社会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7.
杨涵潇 《科技风》2023,(26):166-168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与传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志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完成志愿服务,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想要全面发挥“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首先需要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加高效的开展,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怎样才能高质量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呢?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青年志愿服务者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充满热情,可是一定要对热情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理性的看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志愿者自身的潜力发挥以及整个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加强大学生自我认识、对志愿服组织的甄别、对志愿服务对象的了解三方面帮助大学生更加理性的加入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起源于西方,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核心精神体现三个特点,即"志愿性、利他性和无偿性"。在我国,随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逐步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其主要动力和最活跃的群体。民族地区的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活动越来越活跃和积极,但受各种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志愿活动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探讨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完善对策,是大学生在新时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蔡晨笑 《科教文汇》2021,(11):43-44
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实践育人的功能,辅导员处在思政工作的第一线,基于辅导员视角探究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成效意义重大。辅导员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应该扮演好活动组织者、教育示范者、思想引领者的角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在发挥角色职能时存在“没参与、效果弱、不总结”的问题。为此,一方面,辅导员所在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升其思想认识和理论知识。通过信息化管理,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各类考核、表彰奖励中突出对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要求,对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并总结出优秀科研成果的辅导员进行奖励。另一方面,辅导员要通过勤学多练、以身作则、多措并举,发挥好自身角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任琪 《科教文汇》2011,(31):184-184,198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其中存在的开展机制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奕 《科教文汇》2013,(6):199-200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实践育人的形式,不仅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充分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个体实现的需要。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其在组织管理、培训培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奕 《科教文汇》2013,(2):199-200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实践育人的形式,不仅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充分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个体实现的需要。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其在组织管理、培训培养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彭佳姝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I0010-I0010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对于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层次及强化自身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丁帅编著,经济日报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研究》一书,在充分探索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道德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了提炼和总结,明确指出志愿服务价值观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中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价值,可更好地帮助青年学子树立和践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及访谈,理清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志愿行动类型单一、专业性行动较少、缺乏深远的社会意义,以及志愿组织自身结构松散、管理效率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等问题。首先政府增加物质投入、高校将志愿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等方面丰富活动类型、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其次从提高志愿组织内部人员专业素质、精心规划和安排志愿活动、建立大学生志愿组织规范的竞争机制等方面入手,提高志愿组织专业化管理的能力,有效解决志愿精神培育中遇到的问题,以帮助高校在实际的志愿精神培养工作中更具方向性与可操作性,进而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高校志愿服务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一方面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自我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和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提升。随着大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变化,我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明确和规范起来。志愿精神当中所提倡的是对祖国新接班人的憧憬和期许,其中八个字"奉献、有爱、互助、进步"则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新的要求,即要求大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学习的重要性,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事业,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同祖国的前途紧紧相连,加强自身道德情操和素质培养,把自己的成长轨迹同民族幸  相似文献   

17.
王欢  祝阳  刘颖 《现代情报》2014,34(8):42-46
网络伴随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其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网络社会熏陶着当代大学生,在该群体社会化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社会化基础、社会化途径、社会化内容与目标3个方面,建构个体社会化的一般模式。基于网络社会的特征,剖析网络社会如何冲击传统的个体社会化模式。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出大学生社会化的特征。从提升技能、角色扮演、社会化内容角度,思考网络社会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探讨网络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存在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欢  李先耀 《科教文汇》2013,(35):191-191,194
通过对志愿服务内涵及医学生自身特点的简单分析,从志愿服务搭建医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平台;志愿服务有利于医学生长才干、精专业;志愿服务提供医学教育PBL教学的“实验场”;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了志愿服务在医学生成才中的作用,基于这种内在关系的分析,提出从组织机构、培训体系、评议制度、汇报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医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黄必春 《大众科技》2008,(10):186-188
从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来说,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显得异常重要,同时又显得非常薄弱。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化功能难以发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拓展内容,改进形式,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在志愿服务群体中,大学生志愿者占有相当比例,相比较而言,他们具有广泛性、先进性、组织性等特点,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的特殊性。本文就立法角度看在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和推进立法研究中,如何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