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赐杭 《集邮博览》2013,(11):46-46
在浙江诸暨一一西施故里、竹子之乡,有位邮友石裕堂,是一位手绘封爱好者。多年前,我在“鼓吹”手绘封那段时间,他曾赠寄过一枚《妈祖》手绘封给我,我将其珍藏至今。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中国邮政于2012年11月8日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两枚和小型张一枚。我是一个手绘纪念封和纪念戳设计爱好者,多年来先后设计绘制了不少有关党建题材的。"十八大"召开前,我在《集邮博览》上看到邮票和小型张的图稿,于是动手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手绘封和纪念戳,分别与两枚邮票及小型张的主题内涵和画面相匹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十八大"手绘封系列。手绘封绘制完成后,我赶在大会召开前寄给北京的邮友,  相似文献   

3.
我珍藏着一枚梅花手绘封。信封上贴着全套《梅花》邮票,收信人为香港潘棣祥先生,寄信人正是《梅花》邮票设计者程传理。这不是一枚普通的信封,因为在信封左侧空白处,程传理还亲绘梅花图案,封上的梅花画得神姿绰约,玉洁冰清,和封上贴的邮票相映成趣,令人喜爱。从落款可以看出此封作于子夜,封上还盖有3枚鲜红的程传理的名章,可见程传理在创作手绘封时的忘情和认真,也体现了邮票设计家对集邮爱好者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杜明明 《集邮博览》2014,(11):53-53
正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与烦恼:没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制作手绘首日封、没有足够的闲散资金网络订购原地首日封、没有性能良好的打印装备印制美术首日封……但是,资源、条件的不足往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收藏有一枚逆原地首日封,它就地取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挂历折叠而成了信封,经过邮票设计师题字加印落款后,反倒成了手绘封、书法题跋封,令我不禁为之击节叫好。这枚简陋的挂历信封上,贴了全套T44《杭州西湖》邮  相似文献   

5.
梅花开在严冬,以韵胜、格高,临风傲骨、不畏艰险, 冰肌玉骨、傲然挺立而成为我国的传统名花。我非常喜 欢梅花特有的傲骨、清新、深邃,也收集了不少画家画的 梅花手绘封。其中"一代梅师"陆九畴的两枚手绘梅花封 为我所最爱。 在杭州市郊区住着"一代梅师"陆九畴,他淡泊名  相似文献   

6.
丙中猴年即将离我们而去,在此,我们不妨借用几枚猴票手绘封,来铭记这个特别的年份.  相似文献   

7.
我现在上七年级,爱好画画和集邮(图1)。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的《悦画邮趣--我爱手绘封》2框邮集参加了潜江市“光辉历程、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图片·邮票联展”,荣获三等奖。手绘封是绘画与集邮结合的产物。制作手绘封既能画画,又是集邮,还可写信,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8.
正三.如何制作完美的手绘封当前国内手绘封收藏活动方兴未艾,邮票设计者手绘封作为手绘封中最具魅力的板块,探讨其制作对提高手绘封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邮票设计者手绘封而言,首先要求绘封者必须是所贴邮票的原画作者或设计者,并且手绘图案必须是基于邮票主题、主图的极限型或关联型创作。绘封载体最好用白封,如果是水彩技法就应该用水彩  相似文献   

9.
笔者长期收藏书画家绘制的手绘封,因而萌发了请漫画家用手绘封铭记北京奥运盛会、为奥运助兴,传递奥运文化的念头。当我把这种想法告诉各位漫画家时,甘肃省漫画家协会名誉主席苏朗爽快地答应:"北京奥运是整个民族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正每当我们欣赏邮票时,无不为其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涵所折服。您可曾想到那些邮票设计者?他们的辛勤造就了如此绚丽、无比魅力的方寸天地,而他们亲笔绘制的信封(统称为邮票设计者手绘封)更是各路藏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一.邮票设计者手绘封的概念和精品欣赏邮票设计者手绘封可以分为专职邮票设计师手绘封和邮票原图作者手绘封(包括既是邮票原图作者又是设计者)。这  相似文献   

11.
杜洪位 《集邮博览》2011,(10):64-65
周六休假,闲逛藏品市场。卖书的老刘让售两枚“文革”封予我。接过封,我凭直觉一眼便认出这两枚封确是“文革”时期的封,不会有假。两枚封均系开启后,又用大头针将封、笺载在一起。因隔数十年,大头针早已锈蚀,以致还来不及让我用手取针,大头针已断为两截落地。协商好价格,我付了款,小心地将两枚封搁入包中。  相似文献   

12.
蚁健 《上海集邮》2001,(4):44-44
欠资戳并不少见,但手绘的欠资戳就不多见。 1949年一封由广东广州市寄往广东汕头澄海县莲中乡的信,正面左上角贴有邮票三枚,但均在邮递的过程中失去,仅留存邮票的残迹。此封到达杜厝邮局时,邮政人员不承认已纳邮资,故按欠资邮件处理,用笔在信封正面左上角手绘了一个“欠资戳”(见图)。又在封背加贴一白纸条,注明“应纳欠资费3千元(商用数码)”。并在白纸条上加盖杜厝邮局“卅八、四月、廿五”的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的大年初一,我收到了首枚"劳模贺年生肖首尾交替封"(下称"劳模封")。之后每年的正月初一,都会收到一枚富有特色的劳模封。这是上海市总工会向上海市劳动模范赠送的一份特殊礼物。每当我收到劳模封,心情都十分感动,这一枚小小的贺年封,不仅是上海市总工会对劳模个人功绩的  相似文献   

14.
融票、戳、画、文、书、印于一体的记事手绘封,是万维生先生的独创,别具一种风格。他创作手绘封纯属偶然。1979年他设计的《万里长城》首日封,由于印刷不及时,在发行日供应不了。万维生的一位同事拿着一个贴好这枚邮票要寄出的信封来找他,因为贴的邮票是他设计的。正在作画的万维生即兴用画笔在信封上绘了几笔,同事一遇乐了:这几笔简直就是锦上添花。自此,万维生每有自己设计的邮票发行,总要在贴上该邮票的信封上作画。1984年,万维生与邮票设计室领导去苏  相似文献   

15.
灵芝与围棋     
付俊良 《集邮博览》2013,(11):45-45
2013年7月13日,即《琴棋书画》邮票发行的当天,一位远在浙江绍兴的朋友要给我寄枚票封,问我选哪枚票。想到朋友还要冒着酷暑寄票封,自己就不要挑三拣四了,所以我让她“随意”。结果,她就给我“随意”地贴了一枚“棋”邮票。  相似文献   

16.
日前,我从邮市购得一枚美国20年代的首航封,初次端摩,相貌平平。回到家中,从邮票、邮戳上仔细研究,并翻阅了相关资料,认为这枚实寄封,它在专题集邮上至少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首航封,它是不容置疑的。该封贴的是一枚航空邮票,左侧是一枚硕大的纪念邮戳,它是美国纽  相似文献   

17.
杜洪位 《收藏》2006,(4):111-111
还是孩提时代,我就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成年后,随着所集邮票的增加,结交了一批邮友。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日实寄封在社会上被看重,而我在新邮发行时,总会收到几枚首日自然封,最多时,一天可收到四五十枚。  相似文献   

18.
张绍钧 《集邮博览》2013,(11):48-49
近日,收到几枚邮友寄给我的极地封,让我忽然想起20多年前自制的极地封。翻过了所有的书柜,找遍了所有的邮品,终于找到了这些极地封。  相似文献   

19.
“封”情万种,一枚信封,能够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经岁月洗礼的信封包含的沧桑变迁足够让人唏嘘感叹许久。我最近拜读了德国人海纳-格兰钦的《信封》,这是一本视听合集,少量的文字,记录了一对异国恋人的相识、相恋与相知。而记录这段感情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一张张手工制作、风格各异的信封。书中展示的五十多个信封,每一封的写法和画法都不一样,没有一个图案是重复的,所用的素材也丰富多样,有摄影图片、城市旅游图、琴谱、杂志内页、废旧胶片和信手涂鸦的手绘图形等等。  相似文献   

20.
五大三粗与浪漫纤细我曾介绍过一件手绘封:少女骑着天鹅飞翔,贴2枚美国的航空邮票。看那稚拙的笔触,看那童话的色彩,我总以为是女孩子的作品(图1)。有一天,从邮册里拿出信封欣赏,感觉它特别厚实,突然发现,里面有一封信(图2),字体极细而流畅,右上角"1972年2月14日"下面,还画着一颗被箭射穿的心。原来,这是一封男人写给妻子的信。我把信件扫描后,传给远在美国的黄山先生。他帮我查了,1972年2月14日是情人节,他估计,写信人大约是50岁左右的男子,那天早上,刚到机场送别了妻子(她去另一州探望出生才几天的小孙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