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高职衔接是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理顺中职与高职的衔接,较好地实现二者间的融通,需要把握好几个共性的问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结合重庆实际,文章认为衔接重庆中高职教育,要树立重庆中高职衔接的新理念,包括树立大重庆职教意识、树立均衡发展意识、树立大中心区域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职院校存在重实践技能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高职学院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素质教育模式,在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构建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等方面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中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针对我国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中高职衔接不畅、中高职实践技能"倒挂"、高职以上无法实现层次上移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打通中高职衔接的"入口"和"通道",探索新型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模式,依托企业、建立政府统筹区域性公共培训中心,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等建议,希望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应突出职业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高度关注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才能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本文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就在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学机构。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让高职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统计学教学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建国 《江苏高教》2008,(3):137-138
高职院校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这一薄弱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院校实际,探索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涵盖有关知识和能力要求,加强通识教育,不能偏颇和单一化,以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立交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但目前高职院校在探索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是职业学历教育的纵向衔接,包括中职、高职、本科学历教育的纵向衔接,大多数高职学生继续深造成为更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愿望难以实现;二是职业资格证书的纵向衔接,不同教育层次与阶段,如中职与高职阶段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与区别问题;三是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纵向衔接,如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学习内容有重复,高职学生专转本进入本科学科体系,职业教育受到割裂;四是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横向贯通。而在现有的教育体系框架下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不但要实现中高职的合理衔接和协调发展,还要解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问题。一是根据学生学业成长及其职业发展的需要,从学历层次和技能等级两个方面,为其拓展阶梯式可持续提升的机会与路径。二是理清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与差异,进一步优化中、高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的整体社会效益和效率。三是加快社会化办学和开放办学的改革步伐,不断拓展办学功能,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能力与水平。四是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大胆探索切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跨界”发展、合作发展和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作为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有效路径,中高职衔接成为各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中美两国积极采取措施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但基于两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形成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在诉求主体、衔接取向、质量保障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探寻美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国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中职、高职层次外,还应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层次延伸,构建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在分析时代特征对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高职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为具体案例,联合全国高职院校和相关应用本科院校共建专业资源库,在如何利用专业资源库来实现高职、应用本科衔接(专本衔接)模式进行探索,以达到打通高职、应用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加快建设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汤光伟 《职教论坛》2006,(10):25-27
现行高职统考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改革高职统考模式,引导中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文化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技能高超、品德良好、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方法较传统、学生无法真正参与生产实践等问题。另外,高职物流教育尤其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建立生产性教学企业,实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展为视角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中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着重从校企合作培养途径、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块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科学有效地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构建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是全球教育发展和改革讨论的中心议题,引领现代化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改革的方向。随着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本文探寻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积淀学生文化基础,强化学生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加深学生社会参与程度,构建提升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效路径,推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一些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被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致使原有的传统教材已不能满足高职教学改革的需求。为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对原有传统教材进行改革,编制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笔者作为副主编,会同其他几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对高职教材《机械设计基础》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史上中高职衔接的历程,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现办学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等五方面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高职本科层次发展进入了多元化实践探索阶段。文章论述了职业教育体系演进发展成果及高职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了三种高职本科层次发展模式,即独立转换型、整体升级型和联合发展型。提出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框架下发展高职本科的四项策略,即与普通本科发展保持差异化,注重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积累,拓展高职本科招生路径和加快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影响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外部环境主要有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职业教育环境、学校育人环境、家庭环境等。外部环境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有着重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0.
“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加快建设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现模式。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索式地提出"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并对"3+2"合作的内涵、原则、内容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为院校间"3+2"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