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在认识与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如对大学通识教育的概念理解混乱,对通识教育的普适性缺乏批判思考,对通识教育的昂贵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在实践上模式单一、重形式轻实质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经验,改造中国教育传统,结合现实国情,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美国通识教育与我国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两国依据本国社会需要、历史传统和教育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符合本国实际的教育形式。在专业化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三者作为教育实践存在如何深化通识教育的问题。应进行理念、组织和课程创新,以达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延续了自由教育教人"做人"、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而且还发扬了专业教育教人"做事"、为人提供谋生手段的优长.因具有这些特点,使通识教育成为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佳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前的清华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和台湾各大学十几年、北京大学八年来推行通识教育的实践,更印证了通识教育对人的发展全面性的促进.为此,我国应加大力度在大学推行适合国情的通识教育;并且在时机成熟时,应从中学就开始推行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100年前现代大学初创之时就提倡"造就通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推行通识教育.在最近20年的积极探索中,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通识教育实践.由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在通识教育的本体论研究、本土化研究、实践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2013年12月应台湾国立宜兰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邀请,前往座谈交流海峡两岸的大学通识教育情况。台湾各类国立、私立、教会大学多已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或通识教育中心,大力贯彻通识教育课程,内地的大学教育则有公共选修课、人文素质教育、国学教育等几种形态,不仅教育理念难与台湾高教的通识教育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在高教发展阶段上,尚且存在着时段不对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它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香港中文大学指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之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之能力,使其在瞬息变化之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以香港推行的通识教育为基础,讨论通识教育对模塑大学教育精神的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内涵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通识教育的本质还有很多模糊认识,对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目的与通识教育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在研究型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阶段重通识教育、研究生阶段重专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学者们所注目。然而,审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状况,在理论上还有一些模糊性,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误区。误区一: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误区二:通识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误区三:通识教育等同于泛泛的知识教育。针对这些误区,本文提出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对策,即将通识教育提升为一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以边界理论的视角研究通识教育,可还原出一个清晰的通识教育样态,能够更为明确地指导通识教育实践,并有效提升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独立地位。根据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可抽象出知识边界、价值边界、国家边界、学校边界等四种边界类型。通识教育边界的维持,应做到明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依据大学实际情况开展通识教育实践,以及把握通识教育内涵的时代转变。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教人“成人”为旨归。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其学会做人,这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也理应成为教育的真义所在。则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大学生做人素质缺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大学教育面临的窘境等不容回避的事实,使得加强大学生的做人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国际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对做人教育的强烈关注,更加重了推行做人教育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而,树立做人教育的理念,推行并加强做人教育,是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应确立的新理念和应完成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的欠缺,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营造团结友善气氛,促进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发展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休闲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高校德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人。因此,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休闲教育。休闲教育是教育学生如何过好自己的闲暇和假日的问题,是现代高等教育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现代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进行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根据作者在开放大学进行教学、教学管理和从事教育科研的实践,结合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对开放大学素质教育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强调了优化素质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种以在没有成长机会的情况下寻找机会去争取成功,使自己成为领导者为特征的高校创业教育应运而生。但对其认识、重视和投入还远远不够,缺乏完善的体系、科学的机制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研究其必然性及其可行性,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得以提高,以完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通识意识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凡  李蓓 《高等理科教育》2010,(6):55-56,96
我国高校开展通识教育主要有两大模式,这些模式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培养通识意识,有助于形成通识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主体觉醒、培养群众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通识意识对于弥补实践模式的不足具有普遍适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伦理关怀:大学德育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伦理关怀在本质上和功能上与大学德育是一致的。高校德育过程中注重伦理关怀既是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大学教育伦理本性的再现。校园文化建设须注重伦理关怀是出于社会转型期新型伦理关系重建的需要,是出于人的自身完善的需要,是出于改变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疏离状况的需要,是出于改善大学校园大学生思想道德实际状况的需要。伦理关怀还是高校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材培养的紧迫任务。高素质人材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首,做人为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借鉴先秦儒家思想相关的理论和观点,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将有所启示.其人性可塑、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启示大学生德育也要从现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出发,即实行人性教育;其高扬生命意识,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态度,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其所强调的"谦恭礼让"、"宽以待人"的观念对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其内外皆修的德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开展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育研究的紧迫课题.针对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严峻,结合体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对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内涵、作用、内容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