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欧美出现的教育科学研究运动是教育研究领域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运动它的出现与这个时期欧美社会新的发展和教育的深刻变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科学与教育关系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根据欧美教育科学研究运动中一些突出的事件加以划分,其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其显著的特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欧美出现的教育科学研究运动是现代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里的初次运用和实践,其所关注的领域和所争论的问题值得今天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兴趣学说是探讨儿童兴趣及其与教育教学密切关系理论,它是西方近现代以心理学为取向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学说,一百年前就已流行于欧美乃至东方。就其形成过程而言,初见于18世纪的卢梭,创建于19世纪的赫尔巴特,发展于20世纪的杜威,不仅具有广深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而且在教育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威与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教育中,约翰·杜威不仅是美国进步教育的领袖,也是儿童研究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美国儿童研究运动中,杜威参与其中,关注运动的进程,为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杜威参与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经历及其思考不仅成为他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现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复演论是18世纪至20世纪前期西方思想文化界盛行的历史文化观念和儿童发展理论,对欧美国家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国内教育学界对此虽有所涉猎,但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基于较为充分的文献史料,通过梳理从维科、莱辛到黑格尔、海克尔复演论阐释的演变过程,具体分析赫尔巴特、德国赫尔巴特学派和美国赫尔巴特学派将复演论运用到学校课程的探究、霍尔以复演论为基础诠释儿童发展阶段和开展儿童研究的努力以及杜威基于复演论对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并据此探讨复演论在近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中的运用和影响,可以发现:“适时”“适用”和“适度”是复演论作为一种“外源理论”对欧美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持续影响的重要原因,而教育家主体的二次乃至多次的再创造,是成功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儿童观发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西方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儿童观。西方现代儿童观肇端于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开创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道路。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新的儿童观,为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代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大力提倡新的儿童观的同时,又把它应用于教育实践,推动了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20世纪以来,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提倡和应用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一种趋势,这必将会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美国发生了一场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对美国教育和心理学、社会学产生广泛影响的儿童研究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和推动离不开霍尔的努力。霍尔被誉为“儿童研究之父”。在儿童研究运动中,霍尔做了大量关于儿童的调查和研究,建构了其教育思想体系。他还提议并主持多次儿童研究会议,帮助建立了许多儿童研究协会,引导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速了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发展,为现代教育科学的探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关于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研究起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费希纳在19世纪60年代就曾开展了审美心理的实验,开创了实验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之后迅速扩展到欧美文化系统的许多国家.审美心理学最初的研究是按艺术门类分领域进行的,如儿童青少年音乐能力的发展研究,儿童青少年绘画的发展研究以及审美欣赏的发展研究等.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其中尤以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主持的"零点项目"计划中的艺术审美教育著名.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概念直接与卢梭的教育理论联系了起来。人们常常认为,是卢梭“创立”了现代教育,或至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前辈。本文认为,“现代学术”或“实验教育”是在17世纪晚期的“古今之争”中加以讨论的。这场历史性的重要争论过后, 教育和学术便与现代科学的开放经验联系了起来。与这种传统相对照,卢梭并不是一位现代作家。将他的教育概念作为19世纪末所谓“现代教育”或“进步教育”的基础, 这实在是太矛盾了。进步教育的意象被儿童心理学、尤其是被认知发展理论所强化。卢梭克己自制的“消极教育”概念在很多方面与这些观点相对立。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的美国教育史上,由外到内发起了两场推动教育前进的运动。公共教育运动是扩展教育机会的改革;进步教育运动是教育内部从理论到实践的革新,理论指导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进步教育运动着重反映形式主义的学科内容,反映学校粗鲁的纪律,实验儿童自然发展,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这些对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不无积极意义和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0.
新童年社会学是20世纪后期在欧美,特别是在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兴起的一场童年研究运动,其抛弃了那种植根于传统理论的、浪漫话语的、发展主义的"前社会的儿童"的研究模式,致力于改变社会科学对童年的忽视或仅限于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待童年,而认为童年问题应当是当代社会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鹤琴在创办和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研究儿童心理和师范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人们有过诸多研究和阐述。本文试图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一、陈鹤琴教育思想溯源陈鹤琴教育思想孕育、产生的时期,国际新教育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产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这一欧美反传统教育思潮,在美国又称“进步教育”,时间跨度大约是1876年至1957年,其中1896年至1926年被认为是“进步主义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对美国的教育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霍尔作为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和心理学思想至今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儿童研究运动及其目标和方法、在美国的兴衰和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述评(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恒主义教育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提倡古典主义的教育传统,曾经对欧美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过一定影响。在世界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各种教育思潮纷纷涌现的世纪之交,回眸一下永恒主义教育流派在本世纪初在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批判中所阐述的许多教育观点,对我们今天教育改革中正确处理新旧教育的关系和矛盾亦不无启示。一、对20世纪初教育状况的反思教育思想的产生是时代反映,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本世纪30年代,获得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英国殖民统治对缅甸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英国入侵缅甸在教育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奠定了缅甸现代教育的基础,培养了一批近代知识分子,促进了缅甸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英殖民者的教育体制是奴化性的,制约了缅甸教育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在欧美出现一个大的教育革新运动,它在美国被称为“进步教育运动”,在欧洲被称为“新教育运动”,而在德国,人们则称之为“改革教育学运动”(reformpadāgogische Beweguag)。改革教育学在德意志大地上掀起的这场运动,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便告结束,然而它已经给人类教育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战的失败虽然给德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但是,凭借其坚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德国人又创造了“奇迹”。德国迅速从低谷中走出,以飞一般的速度赶超英美列强,到70年代时,德国经济又重新挤入了世界前列。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教育上却出现了危机。许多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而教师家长们对儿童的过高期望又加重了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不足。如何推动开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教育界人士又一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象缩减传统课程,增加选修课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的份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注意到,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1900年之前) 大约1900前的25年里,一些至今对西方国家仍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研究已经开始了,因此,经验论教育研究的产生并非偶然。它的迅速崛起是基于若干世纪以来的教育经验和哲学思考,同时也受到了19世以来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激励。特别是在19世纪,对儿童个体发展作了跟踪观察记录,并通过这种研究达到了高质量的水平。1882年还出版了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灵》,这是第一本发展心理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提倡实业教育、第一次职业教育运动和第二次职业教育运动,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初步建立。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历程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主流与方向,该历程是职业教育制度和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儿童中心主义倡导尊重儿童并将其作为教育的中心。从亚里士多德到夸美纽斯、卢梭等都秉持这一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儿童中心主义逐渐演变成一股教育思潮,成为共识。夏山学校就是教育家尼尔践行儿童中心主义的重要场所。在办学宗旨,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该校秉行以儿童为中心,给儿童自由和权利的思想,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这种儿童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不过时,对当代幼儿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博仔 《湖南教育》2005,(3):16-17
名家小资料:裴斯泰洛齐(1746~1827),出生于瑞士苏黎世,著名的贫民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第一个提出了初等教育的概念,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其教育思想在19世纪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形成了19世纪欧洲的“裴斯泰洛齐运动”。教育思想要点:教育救民热爱儿童重视家庭教育和谐发展发展儿童积极的爱教师示范直观教学原则要素教育论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心理学化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范式下的儿童研究运动,开启了揭示儿童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路径,形成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这一认识倾向,基于年龄分期、“发现”儿童、定义儿童的未成熟性等,逐渐建构起一系列关于儿童的现代性概念。但现代儿童的主体性境况并不客观,对象化和他者化比较突出。“发现”儿童的同时,也发现了成人,发现了儿童—成人二分的认识框架,致使儿童的自由和幸福岌岌可危。现代教育的积极努力,也偏偏造就出更加贫穷和无助的儿童。祛魅与隐忧并存,这是科学主义儿童认识论的典型症候,也是新的迷魅。反思科学主义的儿童认识论,作为弱者的儿童,依然在反抗,在教育中聆听儿童,就能获得一个富有的儿童。儿童话语的形成促成“新”儿童的诞生,同时,也促成“新”的成人、“新”的教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